佛弟子文库

出世间的七种法财

心平法师  2017/02/21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出世间的七种法财

在千百年来东方的传统‘春节’文化里,亲朋好友之间新年第一次见面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恭喜发财”!寓意着对新的一年的财运富足的祝福。

值此新春佳节,贫僧也恭祝全国人民都能获得两种财富:“一种是世间的财富,即如法正业的通过劳作、智慧获得的物质财富。另一种是出世间的法财,即是佛法中的七圣财,为功德财富。”

物质财富的获得,可解决生活质量上物资的需求。佛教鼓励我们去努力工作、正当经营,不以非法谋求而来。通过正当手段获得财富也应该作合理的支配和使用,杜绝挥霍,适当布施来增进个人、家庭、社会甚至人类的福祉。

物质财富,有积聚,就会有消散,是变化无常的,不能永久保有,俗语常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可执着。学佛之人,更重要的是能得到功德法财,这是由种种善行功德集成而来,可增长慧命,是最希有珍贵的财富,恒久不会坏失。

“七圣财”,或称“七法财”,是圣者所应具有的七种善法功德之财。修学佛法的人,具足了这些圣财法财,可称为极富有,不但人格完满,而且脱离烦恼痛苦,充满法喜悦乐。如缺少这些出世圣财,纵具有世间诸多财富,佛说亦极为贫穷。

佛教有些经典中提到七圣财,只是对名相的定义稍有些不同。今依《大方便报恩经》(大正藏No156)所举七圣财来说明:(信、精进、戒、惭愧、闻舍、忍辱、定慧)

一、信:信是信仰或信心,即对正法的信仰。正信三宝,正信因果,才能成就一切善法。《华严经》中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因有正确的信仰,对佛法种种善法功德,才会开发和产生,无信则不能成就。《大智度论》说:“佛法如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有信才能进入佛法大海,对佛法教理深信不疑惑,而生起希有好求心。

二、精进:精进是努力的意思,即对修学佛法在止恶行善,去染转净的修行过程中,努力不懈地前进。此为修学一切善法的动因,成就佛道的必要条件。精进可革除我们懒惰、懈怠与放逸的心态。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没有未经努力而成功的;修学佛法当要勇猛精进,有坚强的毅力,不生退转心。精进在八正道是正精进,它的内容即是四正勤:(1)已生善令增长,(2)未生善令生起,(3)已生恶令断除,(4)未生恶令不生。

三、戒:戒可以规范我们的身心,使行为合乎伦理道德。首先,我们想要得到个人幸福,家庭和乐,国家安宁,世界和平的理想,道德是重要的基础,否则会混乱不堪。佛教的五戒,是一种更具体而合理的道德律。(1)不杀生,即是随意去不杀戮、不伤害、剥夺一切无辜众生的性命。(2)不偷盗,不偷取他人的财物,也不可以不正当的手段而取得。(3)不邪淫,对在家信徒来说,除了合法的夫妻以外,应避免不合法的性行为。(4)不妄语,说话要真诚信实,不说欺诳人的话。(5)不饮酒,酒饮多了使人丧失理性,耽误正事,戕害身心,所以要戒酒;这也包括不使用一切麻醉毒品类在内。

四、惭愧:惭愧的意思近乎羞耻。惭是对自己所作的过错,感到惭耻,而起防止重犯之心;愧是对自己所犯的过失,在别人面前感到羞愧,而不再重犯。《华严经》上说:“有惭有愧是菩萨藏,生惭愧心即是菩提。”惭愧在修学佛道上,列为重要的项目,即是具有充分的自觉与反省,勇于改过和努力上进。

五、闻舍:闻是听闻,多听闻佛法,对佛法生起正确的了解,增长信心,培养智慧。经中劝我们多多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维,这样对佛法才能了解深信。舍是指离去种种分别执着,保持平等安宁的心境。又指舍离一切杂染法,安住清净法中。

六、忍辱:忍受种种的痛苦和压迫。特别是人或者恶劣逆境对自己所施加痛苦的忍耐力,能容忍和接纳别人与恶劣的逆境。做任何一件事,尤其修学佛道,都必须有坚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我们应该训练自己,不论在任何艰难恶劣的环境下,要保持心中不怀恶意,口不出恶言,面露慈颜悦色去对待别人。忍辱是一种深度修养的美德,并不是消极的忍受苦难和耻辱。

七、定慧:定是集中意志,控制心念,去除种种杂念和妄想,达到高度的心一境性。心无定力,意志散乱,绝不能臻于完美的境界。妄想杂念太多,相反地还会引起内心焦虑,行为急躁,精神沮丧等。慧是智慧,梵语称“般若”,是指对一切事理的通达,并善能抉择。智慧并非来自于知识的累积,而是如实证知四圣谛(知苦、断集、修灭、证道)、缘起诸法实相的正见。要获得这种真实的智慧,佛陀教导我们:要多亲近善知识,多听闻正法,依佛法如理思维然后再去信受奉行。

以上所简述七圣财,是修学佛法的人,应该具足的功德法财,这才是最深层的财富,是丰饶慧命之甘泉。同时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非佛教徒都能对深层财富——七圣财加以理解、运用,从而有所受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贫而不贪,就有很大的福报现前

贪会招祸,大家看贪字跟哪个字特别近?贫穷的贫。贫而...

富贵修行难

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有个弟子,名叫耆婆,医术高明,...

他用一根稻草换到了一个庄园

古时候,有一位很想成为富翁的青年,他到处流浪,寻找...

富人和动物的奇缘

很久以前,有个非常富有的人,虽有万贯家财,但心地仁...

不贪非义之财,终感得一家骨肉团圆

明代时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东门外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人,...

财禄乃前世布施而来,非强力之所能求

人世间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

佛说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拥有了吗

人活著,总希望能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有些人观念、...

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

春节是一家人团聚最为开心的时候,但我听说有几位女士...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真修行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耐得岁寒...

内心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富有

总结我的前半段人生,从大学毕业开始,我的前半段人生...

为什么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内心的互动。环境...

为什么打妄想的就是真如

倓虚老和尚讲过一个偈颂,值得大家深思。倓虚老和尚有...

【佛教词典】纳金度僧

(杂语)唐肃宗至德初,宰相裴冕请鬻度牒,名香水钱,...

【佛教词典】妙应寺

位于北平阜成门内阜成门大街。北平名刹之一。建于辽寿...

【视频】弥勒菩萨成佛因缘记

弥勒菩萨成佛因缘记

【视频】净界法师《修十善业得天界果报》

净界法师《修十善业得天界果报》

【视频】净界法师《误认四禅为四果》

净界法师《误认四禅为四果》

了脱生死超凡入圣才是真命好

那天,和信法师独对坐谈说道,信法师谈到世间一切福泽...

看看您的六根是如何被欺骗

眼 我们的眼睛太累了,每天警觉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有...

九大素食功效超乎你想象

不论东西方都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饮食能影响健康,...

善导大师答往生念佛文

知归子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

判断众生是否往生,唯一标准是头顶热吗

问: 判断众生是否生西,唯一标准或标志是头顶热对吗?...

圣严法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心?》

曾经有一位居士问我: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都很快,在日常...

星云大师:六和敬

僧众是住持正法的使者,正法的久住,要依靠和乐清净的...

在家居士能做幽冥界皈依吗

问: 弟子最近在网上看到,有在家居士做幽冥界皈依,...

你要是做了,这才是真正保险

大家学完《地藏经》,我们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说...

【推荐】念佛时的妄念怎么越控制反而越有

问: 我在念佛号时,总是有妄念进来。怎么都控制不了...

四十八大愿——(第17愿)诸佛称名赞叹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

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

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土。对这个净土的类别的这种判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