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十八大愿——(第17愿)诸佛称名赞叹

大安法师  2024/0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十八大愿——(第17愿)诸佛称名赞叹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意谓:我成佛时,十方无数佛国中,无量诸佛于自刹土,各于座下弟子众中,称扬赞叹我名号功德,以及我刹土的庄严。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无数佛国,看到有些刹土也有佛示现八相成道,但由于佛的名称传播,区域不广,致使所度众生数量有限。于是便称性发愿,设我成佛时,要令自己的名号传布法界无量刹土,让所有众生悉能听闻。为实现这一目的,便发愿令十方一切诸佛在自刹土,悉皆称扬赞叹我名号功德,介绍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令一切众生踊跃欢喜,来生我的刹土。

或有人诘难:阿弥陀佛是不是有求名之心呢?而求名是五欲之一,难道阿弥陀佛还有虚荣心?

答:凡夫众生悉有虚荣心,求名欲,甚至求名到丧心病狂程度,不能留芳千古,也得遗臭万年。各名胜古迹处,常见众人镌刻“某某到此一游”,即折射出凡夫求名心。而阿弥陀佛早已经证得无我的空慧,内心清净,佛欲广知名度完全是为广度众生而施设的善巧方便。

阿弥陀佛欲令自己名号广扬十方的措施甚为巧妙。设定十方诸佛来称扬赞叹他的名号功德。兹因为十方诸佛都具有无我的智慧,且深知阿弥陀佛名号及净土能真实利益九法界众生,又因阿弥陀佛已然成就的愿力所致,悉皆现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各自在自己的刹土称扬赞叹阿弥陀佛名号不可思议的功德。可见,每尊佛在所住持的刹土中称扬赞叹的不是自己的刹土和名号,而是称叹阿弥陀佛的净土和名号,这样就使得阿弥陀佛在整个法界中的知名度最高,令法界所有众生深结净土法缘。

是故,这一愿不仅不是虚荣心的表现,而恰恰是大悲心的结晶,阿弥陀佛以名号实施平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大愿,在因地时便预先施设好的。

偈云:“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无量寿经》宋译本)意谓:我若成佛,要建立无量寿佛的名号,十方众生只要闻信我名号功德,都能往生到我的刹土。

阿弥陀佛因地如是发愿,果上已然成就,于是十方诸佛都在自己的刹土向诸弟子赞云:“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意谓阿弥陀佛因地发四十八大愿,果上愿力成就,此愿遍十方一切处,只要闻信阿弥陀佛的名号,愿意往生彼土,万修万人去。一到极乐净土,法尔自然地成为阿鞞跋致菩萨,证不退转位。

这一愿也昭示:净土法门大不可思议,唯佛与佛才可以传扬流通。等觉菩萨以还尚不能完全相信和理解这个法门,当然也就无法广为传扬名号功德。细味此愿,十方诸佛“咨嗟称我名”含摄三义。一者,十方诸佛称扬彼阿弥陀佛如来的德号。二者,十方诸佛称扬赞叹信愿念佛者。三者是十方诸佛自己称念彼阿弥陀佛名号。

如经言三世诸佛,依念弥陀三昧成等正觉故。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云:“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证知,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是由称念万德洪名,证入弥陀三昧,得成佛果的。吾人得闻此成佛之妙法,一则感恩阿弥陀佛的此愿功德,二则感恩释迦牟尼佛入此娑婆秽土为我等浊恶世众生慈悲宣说。两土世尊的恩德,虽粉身碎骨亦难报答,唯老实持名,成办往生净业而已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蒙佛护念,所以不会着魔,有这么回事吗

有人问省庵大师:参禅全靠己力,所以多易着魔。念佛则...

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我们一天到晚妄想杂念纷飞,一弹指有九十个生灭,每个...

要有决生净土的信心

有一种人虚心太过分了,总说我们这样的凡人,还不及天...

从净土宗角度看器官捐赠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赠,器官捐赠在佛教界有多次地...

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问: 一位法师说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有在任何一部经典上说...

下劣凡夫罪业深重,如何容易得生安养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

【推荐】十心向往,命终必生极乐国土

又云,十心向往,命终必生彼佛国土,是《宝积》义。《...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极乐世界的四土生因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悉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正...

在家居士可以常替亡者助念吗

问: 在家居士,可以经常替亡者助念吗? 大安法师答:...

五逆罪都能往生,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恶女人、动物、五逆十恶的人都能往生,为什么我们不能...

大安法师: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讲记

前 言 诸位大德同修: 在结夏安居精进佛七期间,与大家...

【佛教词典】八识心王

(名数)眼等之八识,各有心王与心所,识之本体为心王...

【佛教词典】五因令于涅槃速住不退

【五因令于涅槃速住不退】 p0289 瑜伽二十卷十八页云:...

劝人布施也要注意善巧方便

问: 师父,以下综合几位同修的问题,请慈悲开示:对于...

真心究竟在何处?就在念佛当中

圣人、佛、菩萨跟我们凡夫的差别,就在一念之间。为什...

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理论依据

中国佛教能够经得起二千多年的历史考验,并成为中华文...

欢喜与忧悲

人的生活,不是喜就是忧;得则喜,失则忧。然而,得,...

人缘好威望大的十种原因

1、不嫉妒别人。 2、看见别人得到好处,心生欢喜。 ...

如何判断这个人是否合乎善知识的标准

当然我们没有生长在正法时代,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就...

我不是为了生气才活着的

如果你问别人,你活着是为了什么?有的人会说为了快乐...

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先谈谈在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一、...

五种布施能迅速得福和改命

修行的成功,须从大悲心中入手。而悲田应以布施为首。...

念佛人为何多是老头老太太

问: 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

这两种若离了,你的生死就了了

在意业当中,贪欲是最重的。贪欲,欲就是爱好。爱好,...

出离心与大悲心,结合起来就是菩提心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