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蒙佛护念,所以不会着魔,有这么回事吗

省庵大师  2024/04/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蒙佛护念,所以不会着魔,有这么回事吗

有人问省庵大师:“参禅全靠己力,所以多易着魔。念佛则仗他力,所以蒙佛护念,不会着魔,有这么回事吗?”

省庵大师答道:“不是这样的。参禅与念佛,论其难易,固然有自力、他力之分。但如果论魔事,二者都不可避免。”

又问:“请问着魔是什么原因?”

省庵大师说:着魔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没有弄通教理,二是没有遇到善友,三是自己没有回观觉察。现在人们要去千里之路,如果不按照地图,又没人引导,又不知道前面的道路哪里畅通无阻,哪里是死胡同,冒然而进,我可断言他难免误入歧途。参禅与念佛,就好比行路。经教好比地图,善友好比导游,觉察之心如知道路之通塞。禅净虽然是两条修行之路,夷险不同,但行人都难免会走错路。

暂且不说参禅,仅以念佛为例。有的人讨厌修平常心而喜欢追求神通,有的人不走直路而喜欢走弯路,有的人既喜欢追求神通,又喜欢走弯路,在两条道路上都会摔跤。有的人才走到路的中途,却以为已经到家了;才走到山脚下,却以为攀上了高山。像这样的错误,数不胜数。其中的原因,都是没有弄通教理啊。

念佛法门,极圆极顿,最易最难。仅以《阿弥陀经》中的‘一心不乱’四字为例,浅言之,愚夫愚妇皆可为;深言之,大圣大贤终不能过。现在初发心的人,有的暂得轻安,便说自己已念至‘事一心不乱’。有的初开浅解,又说自己已经念到了‘理一心不乱’。有的念佛时粗念虽不生,但细念尚存。有的念佛勇猛过分,精进倍常。不知心外无佛,速求取证。不知道善巧方便,急欲舍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魔鬼因此得其便利,于是进入此人身体,使念佛者发疯发狂而毫无觉察。这些都是没有遇到善知识所造成的过错。

众生生死,以我见为本,我见不除,修行无益。然而我见之生,根深蒂固,其萌芽发干,无处不有。所以,见地高则我见也高,工夫进则我见也进。如果不时时检点,刻刻注意,则念念发生,心心增长,随逐行人,虽死不离。所以学人如果心不谦虚,则自不觉察。因不觉察,则我见增长。少有所得,便生骄慢。讥嫌同学,诽谤行人。虽有修行,终成魔事。这些都是自己不回观觉察的过错啊。

又问:参禅须近明师,如无明师,须看经教。念佛只贵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行,则决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念佛还有依靠善友与经教呢?

省庵大师答道:这是什么人说的?世人学习雕虫小技,尚且不可无师,何况念佛是出离生死的要门,如果没有善友与经教,从何开发,谁为引导?《观无量寿佛经》中的下三品,都是临终时得到了善知识的开导,所以行人才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上、中品则不必说了。须知从凡至圣,由易至难,莫不以善友、经教为根本。你不看经教,怎么知道净土法门而产生念佛的信心呢?

又问:如果因看经教而知念佛,则《阿弥陀经》一经就足够了,为什么要看那么多的经典呢?

省庵大师答道:上根之人可以只看一部《阿弥陀经》,中、下根人,则须遍阅净土诸书,充分认识信、行、愿三资粮的重要性。加之善友警策,内以虚心觉照。这样就差不多可免于魔事,而后念佛之功可以日益增进。否则即使不着魔,最终也会成为增上慢人,一念不觉,便成沦坠,其(不看经教的)弊端岂可言说!

又问:修行人心既然念佛,佛岂有不护念修行人的道理?如蒙佛护念,怎会着魔?

省庵大师说:念佛人果真能念到一心不乱,则诸佛护念,真实不虚。如果没有念到一心不乱,却错把轻安视为禅定,把浅解误认为是深悟,随有所得,生增上慢,这就是咎由自取,而不能怪罪于佛不护念。所以我说善友、经教、觉察之心,三者缺一不可。而觉察之心最为重要,一刻也不可暂离。如果一念不觉,则一念颠倒。念念不觉,则念念颠倒。颠倒既起,魔事则生。毕生工夫,一朝丧失,这难道不可怕吗!

《净土文》中说:‘身无病苦,心不颠倒。’当知身无病苦,则求在于佛。心不颠倒,则求在于我。在于佛者,非以我的意志为转移。在于我者,怎可不自勉呢?如果临终一念颠倒,不但三辈九品不生,反而难免堕入三恶道。佛虽大慈,救我不得,奈何奈何?所以修净业人,不可一念远离善友,也不可一念生颠倒心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省庵大师文章列表

至简至稳,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哪怕念十声阿弥陀佛都会令我们往...

未成佛前,皆当修习净土法门

禅宗唯明自性, 非吾辈钝根所能得其实益者。净土法门, ...

上求下化皆不离的妙法

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

发愿生西方,永脱生死轮转之剧苦

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

休念功名唯念佛,但忧道业勿忧贫

少年顷刻老还衰,须信无常日夜催。 九十六家邪智慧,百...

净界法师: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原文】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克论其要,唯戒...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修行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

一般凡夫众生的内心是昏昧闇钝,他也不知道有什么变化...

佛教新年祝福语

1、集曼陀之雅华,旃檀之凝香;祈万佛之祥光,龙天之赞...

想持斋,但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怎么办

问: 我很想持斋,但面前摆着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

色法的由来

色法在唯识学的定义叫做质碍,质是具有质量、重量,碍...

【佛教词典】感应使者

(图像)为帝释之使者,禅院以为伽蓝神而祭之。...

【佛教词典】世依

佛之尊称。谓佛乃一切世间之所依怙者,故以世依一词誉...

大安法师:念佛如何解决当下的烦恼

问: 请问法师,念佛对解决当下的现实烦恼有什么作用...

这种人已是过去种下深厚善根之人

当知一经一咒一佛菩萨名号的修持,做一点点的善事,已...

销售行业不免要打妄语,怎么受五戒

问: 我是销售医疗器械的,利润大,有时不免要打妄语...

千万不要小看五阴,因为它跟你太熟悉了

那有人就说了,说我也没有说我要轮回,为什么一个人自...

学道惟贵痛切,一刻不可放过

学道惟贵痛切,一刻不可放过。盖从无始劫以来,迷而不...

临终正念靠平时点滴栽培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劝说我们: 一切法门,皆须依戒定...

圣严法师《不要再射自己一箭》

《心经》教人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但是当你...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问: 我有个同学,他是学生。在考试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

圆瑛法师:答何明亮居士问六则

问一:念佛为何限定七日? 答:克期取证故。放下万缘...

小男孩的愿望

某个小乡村里,有位妇人生了一个白白胖胖、十分可爱的...

住持正法,以戒为尊

原文 夫戒德难思,冠超众象。为五乘之轨导,实三宝之舟...

「知真本有」要怎么去承当呢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