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不要刻意去求感应

大愿法师  2017/05/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不要刻意去求感应

学佛不要刻意去求感应。只要能够运用佛法转变凡夫的生灭心、妄想心,将之转化为佛陀的智慧与慈悲,学会转念的功夫,心与法相应,那么自然我们的心清净了,自然就会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一天。好像无著论师求见弥勒菩萨一样,他的内在心相续一清净,刹那之间弥勒菩萨就显现在他面前了。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刻意去求感应。

如果你内在的心没有清净,你一直只是刻意地去单方面地去求感应的话,往往就会给那些恶魔一个趁虚而入的可乘之机,就很容易着魔了。以前他们那些人练气功,我见过很多,我看那些练气功的身上都总是有一些负信息,练得久了,这个人脸色,整个脸都是青的。为什么?他就求这个感应、求神通,其实内在的心,贪、嗔、痴比一般的人还要厉害。所以那样你说他将来会去哪里?魔道、鬼道了。这算好的。所以这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所以大家学佛首先一定要明白,关键是内在的心相续要清净。

我们明白了佛陀的事业他是任运无为的,是尽虚空、遍法界,遍满整个空间的,所以虽然现在我们没有明显的感应,但是我们一定要以我们的信解智慧力,来深信佛陀的慈悲智慧的大加持力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虽然我们还没有很明显地体会到显现这种加持力,那只是因为我们内在心相续没有清净的缘故。因为我们的心水在摇摆的缘故,所以月亮的影子显现不出来。但是是不是没有呢?有的。所以要明白,佛陀的慈悲智慧的加持力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

我们的任何祈祷,乃至于极微细的起心动念,在佛陀洞然明白一切,明察秋毫的正遍知的大智慧之中,都能够无余地了知,在佛陀的大圆镜智之中都能够朗然显现。所以要有这样的信解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愿法师文章列表

学佛可以不求生极乐世界吗

我们经常说我们的业障重,其实我们的业障还不重,原因...

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

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如果没有信,就会遇到许多问题。...

李木源居士的学佛心路历程

一、入佛因缘 我出身于一个乡村大家庭,有九个兄弟,一...

经商与学佛

平常人看得学佛是很难,往往听人讲究佛学,以为我未讲...

【佛学漫画】怎样和阿弥陀佛相应

我们只要发愿往生就是和阿弥陀佛相应啦...

不信佛念佛,自恃聪明者可悲

有些人信佛,但是并不常常念佛。有些人信佛,平常不念...

念佛的现世感应

极乐世界虽去此百万世界,论其迹则不胜其远,然佛之慧...

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事业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会性法师《小净土文略说》

小净土文为宋朝慈云忏主遵式法师所作。遵式法师字知白...

在家学佛的七个条件

对于刚开始学佛的青年来说,怎么在家学佛,有个什么样...

做命运的屈服者还是创造者

第一种、命运的屈服者。 他的心跟外境接触时心随境转,...

学佛与忏悔

一个学佛的人若欲在修行的道路上远离种种障碍,在现实...

【佛教词典】十六执金刚

位于密教金刚界成身会曼荼罗下方之十六尊神。据大日经...

【佛教词典】佛道无上誓愿成

为菩萨四弘誓愿之一。即坚心誓愿必证得无上佛果。又作...

忆念三宝远离怖愄

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时,有一天为比丘...

时时刻刻勿令暂忘

我们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在念阿弥陀佛,但是在我们遇到...

惟贤法师《信解行证》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成佛的资粮

蕅益大师讲到,我们修学大乘佛法,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

受持八关斋戒,转现世贫穷

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竹林精舍弘化时,当时有无数已证得...

我们为什么不能虐待动物

一,恻隐之心,是道德的底线,人性的天良 最近,反对...

【推荐】给人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

逆境才是考验你的时候

一点事情不如你的意,马上那个无明就来了,这也是业啊...

佛示比丘四法要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等五百...

随顺远离之道

过去佛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时,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诸...

大安法师:万法唯心

这个鸠摩罗什大师七岁,他看到佛钵就很高兴啊,他就过...

佛法宇宙观之三界

好,各位,上一期我们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概念,叫做四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