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会性法师《小净土文略说》

会性法师  2010/06/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小净土文为宋朝慈云忏主遵式法师所作。遵式法师字知白,俗家姓叶,浙江宁海人,母亲王氏,乞观音而生,从小就随母持念观音圣号。稍长依天台东掖山义全和尚出家,受具足戒后,初学律宗,继学天台,弘法各处,后住天竺寺撰写净土忏、金光明三昧忏仪等,以师所撰忏仪甚多,世称百本忏主。领众忏讲不绝,德闻于朝,宋真宗乾兴二年,赐号慈云,人称慈云忏主。明道元年间示寂,住世六十九载。

依丛林规矩,绕佛后,三称三菩萨名号,及回向发愿文,都是跪唱的,边唱边观想,所以,又叫‘观文’。现在,或许是人少的缘故,大多敲木鱼直念,念时须至诚恭敬,方得受益。现仅略释,内中道理,大概前面都讲过了。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专心一意,将身心生命都皈投依靠在极乐世界,弥陀导师的地方。

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

祈愿阿弥陀佛以净光照我,灭除罪业,‘慈誓’指四十八愿,以四十八愿摄受我,使令道业精进。

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我今一心,称念佛名,为菩提道业故,先求生净土。

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佛初发心,作法藏比丘时,于世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愿,广度众生,同生净土。此即前面所讲的第十八愿,十念得生,多念当然更好,最少乃至临终十念。

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

以发菩提心念佛为亲因,众善奉行作助缘,期能证入阿弥陀佛广大誓愿海中(海,广大也。),得佛殊胜利益。

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

蒙佛大悲愿力加被,令善根增长,罪障消除。

若临命终,自知时至。

娑婆业尽,净土缘成时,能如古来净宗大德,预知时至,减少挂碍。

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

身没病苦,像脱衣般的自然,心里没有丝毫贪爱恋慕,意地不颠倒,佛号句句清楚明白,如入定一样。

古德许多坐脱立亡的榜样,王打铁是立,禅宗邓隐峰禅师倒立而寂,衣竟不垂,推也不倒,没办法,请其也出家的妹妹来,对禅师说:‘哥!你生时作古董,死了也作古董,我看你可以下来了!’一指点之,即倒。

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

往生时,瑞相现前,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屈伸臂顷,即到莲池。

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

得上品上生,往生马上花开见佛。‘佛乘’至极圆顿的一乘妙法。闻佛说一乘妙法,顿悟佛之智慧,得不退转。

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随佛往十方世界广度众生,圆满无上菩提大愿,究竟成佛。

沿袭狮山习惯,这句须重复念,以加强心愿。

愿我临终无障碍,弥陀圣众远相迎;迅离五浊生净土,回入娑婆度有情。

后人在小净土文后加‘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偈,我二十多岁时,从‘念佛要略’一书中录出此偈,觉得较他偈圆满,故取代之。念佛要略一书,现在不见流通。

这首偈愿往生证不退转,再来度生,回入娑婆度有情,是往生的目的,义较周全。‘愿生西方净土中’偈,似单求自己往生,比较不圆满。

另有大慈菩萨发愿偈,‘大慈菩萨’查不到历史,大概是修净土宗的大德。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诸佛所证理体,平等无二,并无差别。若以度生愿力而言,阿弥陀佛愿力、净土较为殊胜,故云第一。

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明其第一的原因,愿力殊胜,威德神通殊胜。

我今大皈依,忏悔三业罪,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

前两句是皈依忏罪,后二句是众善回向。尽身心皈命,忏悔身口意三业诸罪,凡所修一切功德,悉皆回向西方,以万善庄严净土。

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明临终瑞相。愿念佛人,同得感应,或梦中见佛,或定中见佛,或开眼闭眼,佛在眼前,临终圣境现前,随佛往生。

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凡见闻者,皆发心精进修行,同生极乐世界,共了生死,再随佛往十方国土,广度众生。

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

即晚课中的四弘誓愿。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纵使虚空有尽,我的愿力也无穷无尽。表愿之广大也。后两句,原本无,由后人根据华严经加入,希望一切众生,同成佛道的意思,是最简明的四句回向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自他二力的净土法门

其他法门,依靠自力修行,要成就很难。好像我们要游过...

昌臻法师:印光大师对念佛人病中发心的开示

[原文]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

念佛时间被占用了,利生事业是否要往生后再来做

问: 每天念佛的时间被发心做事占用了,而且有空念佛时...

阿弥陀佛常在西方亦遍十方

《华严》不动寂场,遍周法界,故云,体相如本无差别,...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中生

【经文】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

「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问: 经常有人说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念佛机能够为亡者念佛吗

问: 师父慈悲!刚刚提到念佛机的问题,就是《地藏经》...

老人念佛,老有所依

现在由于我们很多人从小对宗教对佛法不了解,他容易站...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不管做什么,都要想到三宝在加持自己

曾经有个年轻人,因为家中烧火做饭的原故,所以天天要...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电器需要电才能运行,人体需要精气方能存活。 电器电量...

善导大师答往生念佛文

知归子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

若能做到这三种法,现生证二果

曾经有几位道友,她们都发愿说:今生当中,修行一定要...

【佛教词典】十种方便

(名数)一、布施方便。无悭吝,喜舍身命财,不求恩报...

【佛教词典】不害

【不害】 p0316 显扬一卷六页云:不害者:谓由不恼害诸...

达到什么境界才可以食肉饮酒行淫偷盗

《永明延寿禅师全书》: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

五蕴--色受想行识

现在讲佛法名相,色受想行识五蕴,这是佛教基本名相。...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

找回幸福感

生活中总有些事比忙碌更重要,比如聆听内心的声音,问...

成事不必在我,随喜一切功德

佛教兴衰在人事的和合。在《涅槃经》上说:魔王要是看...

光有慈悲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引导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

何谓「供养」

供养,又称供施、供给、供,是对佛、法、僧三宝进行心...

各个器官最爱的十种食物

吃饭时,还在遵照自己的口味选择食物吗?其实,你应该...

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你在大乘经典当中,只要看到「自性清净、离垢清净、得...

【推荐】以佛号来压制妄想,那效果一定很差

我们这次的课程有三个忆念: 忆念真如、忆念阿弥陀佛名...

死尽偷心 宝此一行 当生往生

如果我们不能深知五浊恶世很难出离,就会在心里打妄想...

【推荐】施三宝福田,所在常安乐,后当证涅槃

往昔,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佛陀的姨母大爱道特地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