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里面

大愿法师  2017/08/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里面

月称论师举过一个例子。譬如有一个杯子,装满了一杯液体放在这儿,有三种众生来看同一杯液体,天人看到的是大乐甘露,人看到的是水,饿鬼看到的是脓血。

月称论师就提了一个问题,这三种众生哪一个的感知是正确的呢?宗喀巴大师就回答说:“三种认知都是正确的,那杯液体同时既是水,也是大乐甘露,也是脓血。”为什么呢?因为那杯液体只是一个助缘,众生各自都有强烈的业力、习气的能量,这种业力习气的能量就借助着看见这杯液体的助缘给唤醒了,被激发了。

所以外境其实只是一个助缘,它唤醒的就是你业力习气的能量,不同的业力习气看到的就是不同的境界。

我们2008年承办奥运会的时候有一个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表面看起来,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其实是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活在自己的认知里面。

我们500人一起住在崇仁寺,看起来每个人是吃同样的饭,过同样的生活,但是我们有不同的感知,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判断。受蕴、想蕴、行蕴等等其实都是有差异的,其实每一个人都只能够活在自己的认知里面。

“你之蜜糖,他之砒霜”,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个环境特别好,有些人觉得特别难受,原因是什么?是认知不同,所以关键就是要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

这是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外境只是一种助缘,你不要在助缘上面去分别,去迷失,去执著。所以修行的关键其实就是转移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总喜欢关注外境,其实关注内心状态比关注外在更重要,为什么?外在只是助缘,内在你的认知能力有没有提升才是关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愿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

《药师宝忏》所说的十六种病与十三种药

《药师宝忏》中列述众生无始以来有十六种病: 1. 贪瞋...

「爱听佛经的鳄鱼」与「吃素的猫」

700公斤大鳄鱼爱听佛经性情温驯 中国台湾网消息据台媒...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

在地下入定七八年, 生死却仍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金山的寺院上香,当时是一个下大...

处处不满意又很苦恼,如何改变刻薄的分别心

《唯识学》特别强调分别变的重要,因为我们的第六意识...

第七意识在心中所产生的影响力

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所知依,当然,它主要的内容是阿赖耶...

把生命主宰权放弃,轮回就拿你没办法

我执它的引起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个我执的情况有...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修行要养成有定课的习惯

我的希望是大家要逐渐养成有定课的习惯。但一开始也不...

十根手指都不一样长,为什么老是要计较比较呢

每一个人都应该要不断地陶冶锻炼自己成长、进步,因此...

西方莲台的「三辈九品」

观无量寿佛经说。西方莲台有九品。今略说之。 上品上生...

念到一心不乱,还会遇到恶因缘现行吗

问: 法师曾提到说,我们今生可能是八识田中众多的种子...

【佛教词典】名色缘六处

谓有一类。为寒所逼。希求于暖。得好暖故。便起身中暖...

【佛教词典】趣无相法

【趣无相法】 p1327 佛地经论二卷二页云:趣无相法者:...

证严法师:惜时惜命

无论是学业、事业、道业,一切是时间的累积;好人活久...

悲心利他报佛恩

一日,琉璃王出兵讨伐舍卫国,将释迦族人埋在与腋齐高...

从外道场转移到内道场

智者大师勉励我们所有的大乘修学者,我们应该从缘修提...

汝年已衰老,当断爱欲了生脱死

近来身体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儿孙甚多,当以家事...

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

分毫不差因果账

佛教提出四根本戒,若是犯了四根本戒,无论出家在家都...

星云大师《人生五味》

过去有一个传说:阎罗王要一个人到世间来投胎,只给他...

向阎罗王献财

佛陀曾对弟子说一段故事--一位自私、暴戾无道的国王...

临命终的三个忆念

善根人直接从不迷下手,观想这个东西是我过去欠你的,...

魔化比丘死后投生何处

《佛说法灭尽经》: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

惟贤长老《儒释道三教文化各有特点》

我今天来到这里(三学书坊),很高兴,为什么?这里有...

五戒十善是学佛的第一班车

凡夫众生在整个十法界的缘起定位是什么呢?我们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