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到念佛三昧方有往生把握吗

宏海法师  2018/03/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是否我们平日念佛一定要念到三昧方有往生把握?

宏海法师答:这个问题我这样来说,就是如果真的念到念佛三昧,那是必然有往生把握,一定能往生;但是又要说,就没有念佛念到念佛三昧,也不是没有往生的可能,大家一定要这个话听清楚。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念佛三昧,这是上上根人才能高期的圣境,因为如果真证到念佛三昧,可说在一些指标上他就已经达标,成为圣人了。

而且说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的王嘛,所以从中可见呢,它已经是非常高超的境界,那大家要想一下,我们常说净土法门它是平等普度的,平等普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上上根和下下根都要在这其中摄受的到,那有的人属于上上根才能证到念佛三昧,如果说不证到念佛三昧就往生不了吗?所以说只能这样认知,如果证到念佛三昧,就一定能够往生;但,就算不证到念佛三昧,只要信愿真切,你所发的信愿是真信是切愿,然后尽形寿的去尽力念佛,就能够往生。这个,同样也是有把握的,大家一定要相信,绝对有把握。

那特别是《观无量寿佛经》里面都说到,临终的时候如果善根福德显现的话,你看前面也说到,临终的时候十念都能往生,那需要多大的善根福德?那也是有把握往生的,所以从此种种我们要好好的学习一下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那你就会明白说,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往生。就是说不是说在什么样的情况…大家要听明白,刚才的语气不对,就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都能往生!

除非诽谤正法,否则的话临终十念都能往生,那何况我们平时还有不断的念佛,每天的功课,但是有一点,得生与否在哪里呢,就是你的信愿是不是真信切愿,这是很重要的前提指标,这个指标达标了以后呢,后面的指标就非常自然而然就跟进的上,所以说,这位同修问的这个问题呢,我想说的就是,我们平时尽量要把心呢用足了在信愿上先用,否则净土法门为什么那么的不得力,甚至不能往生呢,都是在这个上面出现了问题。

要把持住自己的信心,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这种出离,此方的出离,彼方的向往有多少?那我们每天所思所想的是否真的相信绝对的真切?跟他呢能够如同我们在娑婆世界这样一切的境界真的如此,当真如此一样,能够当真起来。那我想这是往生的关键,所以说这个问题呢,单纯的回答你这一句话的话就是说,哪怕念不到念佛三昧,也是可能往生的,念到念佛三昧一定会往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讲记

前 言 诸位大德同修: 在结夏安居精进佛七期间,与大家...

九品往生之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者,这是世善上福凡夫人也。世善,就是他不是...

如何用佛法来治病

问: 凡事皆有因果,那么佛教徒生病后看医用药是否徒...

失去自我立场与观点这样可取吗

问: 我是一位忠实的佛教信仰者,自认为能想开、放下...

梁云娣老居士往生记

梁云娣老居士,是江苏省宜兴市新街百合村人,于二〇二...

念佛的十种心

「念佛之人,虽观如来相好,而不生爱着之心;于无念中...

持名念佛,殊恩中之殊也

疏文:而于其中,复出念佛一门。不论大根小根,但念佛...

仗自力了脱之难,仗佛力往生之易

欲说净土修法,若不略陈诸法仗自力了脱之难,此法仗佛...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净界法师:三皈五戒开示

阿弥陀佛,请放掌。我们简单讲几句话,因为待会不能过...

午睡要注意的事项

中午睡上1小时,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

【推荐】不要倒霉了才来学佛修道

像你们又修道又念佛又学密宗,其实我当年也一样,反正...

受戒容易守戒难

我们常常说,「受戒容易守戒难」,对一般人而言,确是...

【佛教词典】大乘阿毗达磨集

何故此论名为大乘阿毗达磨集?略有三义,谓等所集故、...

【佛教词典】耳珰

指配戴于耳部之饰物。即贯穿耳部以垂挂珠玉之环。又作...

把差别相整合成一真法界

诸位我们会看到,我们以前的心态,它以自我意识为中心...

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妄想中

有一个母亲她跟她女儿住在一起,那么这个女儿她领薪水...

不要用修行来伤你的心

第一点,修行不应该有时间性。 不要把它当工作,有上...

追查来世的因果,不如谨慎当下的行为

有兄弟三人喜好打坐参禅,为了求更高的悟境,相约出外...

好色之士,后世每堕女身,何以故

好色之士,后世每堕女身,何以故?周安士《欲海回狂》...

要有跟别人分享功德的胸量

欣乐作意 又诸菩萨,深心欣乐一切有情六种意乐所摄六种...

圣严法师《时时提起无常观》

发出离心、修菩萨行。这有什么好处?一位在家人不论有...

行山愿海,以行填愿

修行人发的愿要广,不仅仅是度自己,不仅仅是度自己的...

佛教对物质生活的看法

佛陀为我们揭示了一切皆苦的实相,更告诉我们解决痛苦...

净宗根本经典——五经一论的格局

净宗根本经典的选取,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一千余年的料...

没有善根你怎么能听到佛法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居士叫做因儒童居士,这个...

初学者读什么样的经书比较合适

问: 初学者读什么样的经书比较合适? 仁清法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