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持名念佛,殊恩中之殊也

大安法师  2023/04/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持名念佛,殊恩中之殊也

疏文:而于其中,复出念佛一门。不论大根小根,但念佛者,即得往生。亦不待根熟,方乃会之归实。但往生者,即得不退,喻如不次之擢,荫序之官,恩出非常,名殊恩也。又殊恩复含二义:一者,念佛是恩中之殊;二者,持名念佛,又殊恩中之殊也。——《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释尊一代时教,五时说法(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谈经三百余会,通途佛法号称八万四千法门。而于此通途佛法之中,更标出念佛之特别法门。此念佛往生净土一法,或谓“门余八万四千”(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意谓净土特别法门为正门,其他通途法门为门余。或谓“教内真传”,或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诸祖如上称谓,慧眼独具,同一呼吸,同一语言,堪为正法眼藏。

此念佛一门,大畅诸佛度生出世之本怀。不论大根小根,上自等觉菩萨,下及悠悠凡夫,乃至五逆十恶之人,但信愿称名,不假方便,悉能乘托阿弥陀佛大悲愿力,往生极乐莲邦。而与华严时释尊演大华严圆满修多罗纯接上根、下根绝分相比较,便能突显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之不共特质。

又净土法门至简至易,至圆至顿,不必经过方等时的弹偏呵小,无劳般若时的淘汰执情,但能深信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愿生彼土,悉得往生。不必如法华会上,等待众生根机成熟,方乃会三乘归一乘。二者相较,亦彰显念佛法门圆顿直捷之特质。

净业行人信愿称名,但得往生彼土,莲华化生,即为阿鞞跋致菩萨(不退转位)。按通途佛法修因证果而论,不退转菩萨至少为圆教初住位,破一品无明,分证涅槃三德,是为法身大士。初住菩萨便可于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示现八相成道,远远超胜藏教佛果(藏教佛须历三大阿僧祇劫,并百劫修相好,方为圆满)。而吾等业力凡夫,见思惑一品未断,但信愿念佛,往生乐邦,即得不退转位。如此胜妙利益,迥出常情,非思量分别所能知。

按通途佛教,言于此娑婆秽土修行,勤修戒定慧,渐渐断见思惑,方得出离三界分段生死。譬如在此世间从政做官,必须依循资格才能,次第获得相应官位。今此念佛法门,不必断除见思惑,但得往生极乐,即得横超生死,喻如从政,不必依循次第资历,顿然得授高官(喻如坐直升飞机),此之谓“不次之擢”。

又喻如“荫序之官”。意谓于此娑婆世界修行佛道,须经多劫积功累德,功德圆满,方成圣果。如获得官位者,必须经过科举得功名,从基层官吏起步,由政绩渐次升迁。或遇兵战之世,因沙场骁勇立功,而获致官禄。今此念佛法门,不必矻矻(kū,勤奋的样子)修行,功行圆满,但信愿持名,仗佛愿力,疾登彼岸,便得华开见佛,悟无生忍,得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全摄佛德为己德,一生成就佛果。喻如仰靠祖宗遗德荫祐,顿获显爵厚禄。阿弥陀佛以无缘大慈,等视十方一切往生者如一子,惠以快速成佛之大利,如此恩赐,非同寻常,是名殊恩(殊异之恩赐)。

又此念佛殊恩,含摄二重法义。

一者念佛法门与通途法门相比,通途圣道门修行,唯凭自力断惑证真,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是为难行道。念佛法门,信愿称名,仰靠佛力,横超三界,譬如水路,乘船则乐,是为易行道。念佛一门,以果地觉作因地心,因赅果海,果彻因源,是为恩中之殊。

二者念佛一门,又有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与持名念佛四种。印祖常开示:实相念佛,乃一代时教,一切法门,通途妙行。如台宗止观、禅宗参究向上等皆是,所谓念自性天真之佛也。如是念实相佛,说之似易,修之证之,实为难中之难。非再来大士,孰能即生亲证。观想一法,非理路明白、观境熟悉、无躁妄欲速之心、有镇定不移之志者,修之则损多益少。唯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印光法师文钞》卷一)

六字洪名,乃实相身(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亦为“为物身”(度众生出生死、成佛道之法),内具阿弥陀佛普度一切众生之愿力光明。吾人但持佛名,即可具摄实相、观想、观像三种念佛之胜益。证知阿弥陀佛因地施设“名号度众生”之妙法,乃是阿弥陀如来大慈悲心、大智慧心、大善巧心的高度结晶。是故,持名念佛乃殊恩中之至极殊特之恩赐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净土法门,不但是三恶道的众生难信三恶道都是受苦不暇...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问: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明证法师答: 修定,内心...

尘情淡然心,矢志西方人

清代万缘法师。俗姓乔,湖州长兴人。平日为人愚昧迟钝...

【推荐】念佛人被人认为孤僻被嘲笑,该怎么办

问: 我是台湾台北三十三岁的念佛行人。请问,出离心...

净土法门与通途法门的不同

净土法门跟通途佛法不一样。首先通途佛法讲信,净土法...

欣求极乐勤念佛 厌离娑婆修忍辱

有时候,我可能只是比别人多忍了十分钟,结果就不一样...

中峰国师念佛文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三世诸佛,正此心佛。 六道众生,...

为什么睡着时念佛好像和白天念佛一样

问: 请问法师:晚上睡着时有时候好像也在念佛,能把自...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若布施者反感,义工是否造业

问: 对于一些公众,被一些义工半推半就去给慈善团体...

念佛法门是实有法还是虚无法

问: 念佛法门是实有法还是虚无法? 大安法师答: 我不...

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

五蕴炽盛苦来得太厉害

五蕴就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这五蕴,蕴就是覆盖的...

【佛教词典】内空

梵语 adhyātma-?ūnyatā。十八空之一。内,指六内处...

【佛教词典】四种外随烦恼解脱

【四种外随烦恼解脱】 p0462 瑜伽九十七卷二页云:云何...

不要自以为圣,要以人为镜

如何化解嗔恨心呢?不要从忍(世俗忍)下手,而要从思...

临命终为什么能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我们临命终为什么能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呢? 第一个、...

不孝父母不敬三宝的苦报

地藏菩萨首先说到南阎浮提典型的罪报情形,不同于其他...

化解心中怨恨的三个方法

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 你看有些人:你一刺激...

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学佛的关系

末法时期,学佛有诸多逆缘。特别对于在家居士而言,要...

净土简易早课

修持法门一 【原文】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有一愿云:我...

康僧会大师:诚感舍利,传法东吴

康僧会(?-280年)祖籍康居,世居天堂师,随其父经商移...

不浪费一个苹果

有一个韩国家庭有三个儿子,有一回亲戚送给他们两筐苹...

崔母何以五六年工夫就能往生

圣人诚明之道,如来真常之法,匹夫匹妇,皆堪与知与能...

心性专一,有始有终

明代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道:宋代书法家米芾说...

用唯识角度来阐述梦境的产生

梦中意识,就是做梦。我们做梦的时候是不夹带前五识的...

宏海法师:云水见闻—五台山

参拜大螺顶 阿弥陀佛! 各位,我们已经成功的拜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