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崔母何以五六年工夫就能往生

印光大师  2016/08/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崔母何以五六年工夫就能往生

圣人诚明之道,如来真常之法,匹夫匹妇,皆堪与知与能,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圣虽异,心体无殊。故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由迷背故,枉受生死轮回之苦。而佛视六道众生,悉同一子,况生信发愿,虔持佛号,具行世善,兼持经咒,志诚回向,以祈往生,有不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离此娑婆,生彼极乐者乎。

崔母孙夫人者,注川处士之德配,祥鸠,祥鹍,祥鸿之生母也。其性情沉默淳厚,其行事勤俭宽和,其孝亲相夫,持家教子,济贫恤困,戒杀护生,皆足为闺壸仪型,女流师范,非宿有善根,岂能如是耶。而且笃信佛法,虔受归戒,年逾七十,精修净业,其子祥鸿,多方辅助,故得预知时至,正念往生,可谓女中丈夫,火里莲华,不辜佛化,不负己灵者矣。彼世之须眉丈夫,多才多艺,自命非凡者,及乎临终,则业识茫茫,无本可据,依旧轮回于三途六道之中,岂不大可哀哉。

或曰,每见载籍,毕世修持,定慧力深,宗说兼通,解行相应者,多有生死不了,仍复受生。何崔母以五六年工夫,竟得往生,了生死耶,有何证据,而知其决定往生耶。答曰,子未知了生死有自力佛力之所以也。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净土法门,全仗佛力。仗自力,非见思净尽,无由出离生死。仗佛力,若信愿真切,即可带业往生。譬如渡海,一由自浮,一由乘舟,到岸虽同,其难易安危,奚啻天渊悬殊也。《观无量寿佛经》,示三种净业正因,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十一事,或有一二,加以信愿念佛,悉得往生,况崔母之将及全备者乎。又五逆十恶众生,临终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令念佛,或至十声,或止数声,直下命终,亦得仗佛慈力,往生下下品中,况崔母五六年来,日夕系念者乎。言证据者,临终不起爱恋,密默念佛,竖手示敬,端坐而逝,即此数端,便是往生之相,况没后全身已冷,顶门犹热,及至入殓,面貌如生,征于经论,谓顶圣眼天生之说,其往生又何疑焉。或曰,此境师未亲见,安知非其子之饰词乎。答曰,饰词世固有之,乃不知因果者之所为。祥鸿欲令同人同生信心,同修净业,同生西方,冀其母高升莲品,断不敢犯大妄语,俾其母与己,同获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以凡滥圣之至极重罪也。

印光大师:崔母孙夫人往生传发隐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无非为众生断烦惑以了生死,证无生以成佛道耳。但众生根机不一,致所得利益各别。其有宿根深厚者,现生即可断尽见思,超出三界,进学菩萨上求下化之道,以期圆满菩提,则何幸如之。其或根机稍劣,纵令禅定力深,彻悟自心,而见思未断,则依旧轮回。况从生至生,何能自保,倘一随福迷,则直堕三途矣。其下焉者,又何待言,此自力了生死之难也。如来悬知末世众生,无力断惑,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法门,俾彼法身大士,与具缚凡夫,及五逆十恶之极重罪人,同于现生,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各随己资,而为悟证,其慈悲抚育之心,虽天地父母,不能喻其万一。以此法门,仗己信愿念佛之力,感佛慈悲摄受之力,感应道交,故得不断烦惑,带业往生,较彼专仗自力者,其难易不可同年而语矣。念佛之人,若知此义,自能死尽偷心,专修此法,不致好高务胜,随经教知识语言所转,捨此别修诸余法门也。普愿见闻,悉皆谛信。

印光大师:曹云荪了义居士捨宅为念佛林发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1.西方极乐世界从什么地方去? 从心上去。这个问题必...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中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

念佛为何常出现不念自念的状态

问: 有个居士以前很精进念佛念了二十年,到了九十岁...

用普贤十大愿来念佛

和尚慈悲,诸位执事慈悲,大众师父慈悲,请坐下。今天...

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吗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我这里也点示了下,这点我们一定...

只要遇到了净土法门,就没有空过的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昙...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工夫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工夫来,才有证得一心不乱的...

行住坐卧把持一句佛号

我们打的是佛七。就是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行、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一切修行人必读——印光大师悲心慈语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

原文: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

想要了生死,必须真修实证

想要了生死,必须真修实证。倘若只有悟而没有证,纵然...

人之幼时,教养为急

子舆氏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佛教词典】专心

(术语)谓心专一不杂余念也。教行信证二曰:云专心者...

【佛教词典】所缘缘

梵语 ālambana-pratyaya。又作缘缘。即所缘之缘。四缘...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

逆境中的从容

生活中我们谁都会遭遇逆境和挫折,经历各种不顺和困苦...

在生命相续中,阿赖耶识是非常重要的

又将没时,造善造恶,或下或上,所依渐冷。若不信有阿...

成就七法,波旬则不能得其便

有一天,佛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个时候,佛祖...

不仅要会做,也要会说

若懂得说好话,人际沟通可以更圆通。当我们面对意见相...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我们再看看无漏的情况。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电器需要电才能运行,人体需要精气方能存活。 电器电量...

现在打普佛,有点像买保险一样

下午很多人来打往生普佛,这也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也是...

修此五念门,毕竟得生安乐国

【原文】 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

对佛菩萨要有信心

要弘法,说来不简单,也很简单。你想要弘扬观音菩萨,...

还重吗

韩国的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行脚布教,...

天趣之因与果报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这个世间人不求常住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