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用唯识角度来阐述梦境的产生

净界法师  2024/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用唯识角度来阐述梦境的产生

梦中意识,就是做梦。我们做梦的时候是不夹带前五识的,完全是第六意识的独头意识来了别梦境。

不过这个梦境在唯识的经论,它提出有两个因缘会有梦境出现:

第一个是业种所现,业种,就是你过去曾经造了某种业,这个业的功能被保存下来,可能是过去生所造的某种业。这个时候你看到很多的境界,而这个境界正是你前世所造业的情况。

在《成唯识论》里面讲这个梦讲得很清楚,大致的意思就是说,你要是第八识里面罪业重的人,做的梦多数都是比较黑暗、比较粗重。你要是能够看到你的梦境,你能够看到你这个第八识的,你的梦境都是黑暗的,都是一些阴深深的,在水沟里面,在那里干什么,那种没有光明的境界,或者你在梦境当中多数都感到粗重的,就感到身体往下坠,很粗重,这个就表示你这个阿赖耶识里面的罪业比较重。

有些人在梦境里面看到光明,宫殿、光明,或者自己看见在花园里面走过来走过去,或者经常就梦到各式各样的宫殿,宫殿都是有光明的,自己的色身感到特别的轻安,轻松又安乐,又安乐又轻松,那么这个人的第八识多数善业是强。所以这个梦境,第一个因缘业种所现,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他力所使。就是不是你自己的业种子,就是他力,他力就是佛菩萨跟鬼神的力量。你修行到一个情况,佛菩萨跟你感应道交,或者是,一般都是鬼神。

这鬼神,在《瑜伽师地论》讲得是很清楚的,说我们有过去的亲属,他要到天界去他无所谓,他的衣食具足。他做人也无所谓,他到畜生道做畜生也不能跟你感应道交。但是他过去的祖先、冤亲债主在鬼神道,就有事情,就有一些事情。什么事情呢?这个鬼神道衣食匮乏,吃也吃不到,喝也喝不到,整天在饥渴当中。而他有神通,这也是一个问题,他知道他过去的亲属,某某人在阳间,而刚好七盼八盼这个人刚好在修行,有资粮。这个时候他内心当中很期望你能够做一点功德来加持给他,非常的期望。

这鬼神道的世界是这样子的,他很希望阳上的人,他的子孙里面有人学佛,有这个资粮能够回向给他。但是你可能没想到这件事,那他怎么办呢?他在梦中给你一点消息。当然他可能有障碍,在梦中不能讲什么话,但是他会用各式各样的因缘来告诉你,说我现在在鬼神道了,你现在是修行人,有功德的境界,请你分一点功德给我,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放蒙山的确是很重要,特别是有祖先在鬼神道,这个注意了,因为他的确是需要我们的回向,的确是有这样的需要。他力所使,他会在梦境里面告诉你一点消息。这个就不是你的业种,是外在的力量给你消息的。

这两个都属于梦中意识。这个时候我们去攀缘梦中的境界,都是第六意识的独头,不夹带前五识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八识规矩颂

前面的《百法明门论》,它是广泛地探讨一切法的别相跟...

【推荐】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

杀生偷盗及邪淫,会导致哪些共业

等流果是约着个人的个别的业力。增上果是大众的共业,...

第七意识在心中所产生的影响力

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所知依,当然,它主要的内容是阿赖耶...

【推荐】每个人都活在自己心中的影相里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推荐】如何将往生渗透到梦中最深层的心意识

问: 我要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地把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夫...

净界法师:一心三观

那么怎么样从第六意识的如理的思惟、想象来改变我们过...

人生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

唯识学的建立,它告诉我们:其实整个人生的过程,没有...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戴着假面具

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朋友对妙智说:人活着,特累。 不能...

人生虽苦,但也是积集资粮的好地方

业感缘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积极断恶修善的价值之外...

跟外境接触时,我们心中捏造了很多影像

法无而可得,无染而有净, 应知如幻等,亦复如虚空。 ...

从净土宗角度看器官捐赠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赠,器官捐赠在佛教界有多次地...

【佛教词典】随逐苦中有九苦

【随逐苦中有九苦】 p1371 瑜伽四十四卷十三页云:随逐...

【佛教词典】智琳

又称智林。(一)(409~487)南朝刘宋时代僧。高昌(吐...

如何让孩子戒掉手机瘾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很迷恋手机,时常拿爸爸...

佛法是依靠智慧成就解脱,而不是福报

很多的佛教修行人,大部分是比较欢喜修福报的。因为修...

地藏菩萨和我们关系

谁是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是佛陀座前,大愿第一的大菩...

水牛王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在道场白华庵,跟大家分享佛...

怀孕妈妈的胎教之法

历来古今贤圣之人,都是由于父母之善教而得成功。而父...

道宣律祖传记

代有觉人,为如来使。龙鬼归降,天神奉事。声飞五天,...

佛教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的探讨

佛教从它诞生起就给人一种超然于世的感觉好像它只以解...

只要沾了佛法边,将来一定成佛

一切众生的卑鄙、低劣,人心的内部极卑鄙、极低劣的心...

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朋友是位载客司机,每天都要开着面包车往返县城。有一...

【推荐】微笑地面对人生中痛苦和考验

这是一位冒著生命危险,来参加斋戒学会的老菩萨的故事...

「阿弥陀」具有哪些含义

阿弥陀是印度话,阿翻成中文叫做无;弥陀翻成中文叫做...

净土宗为律教禅密之归宿

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