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一心三观

净界法师  2011/10/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那么怎么样从第六意识的如理的思惟、想象来改变我们过去的业力呢?

我们看下一段的总结。我们心中的想象,在佛教的专有名词就叫止观,其实唯识学就是想象。只是说这个想象不是我们自己的想象,是透过佛法的指导,随顺教理的引导,依教起观。

这个地方有两段,我们先看,从本经的角度,我们应该对人生要产生两种的想象,所谓一心三观。

第一个是空观。

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不是马上处理,是先回光返照,照了我们心性不变之体,告诉自己: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没有这个东西,就是从个别生命先带回整体生命。这个事情非常重要。

一个菩萨遇到事情,要先求安住,再求调伏,要养成这个习惯。

我再提醒大家一件事情,如果你要突破你的生命,反应不要太快,真的不要太快。你太快的话,你马上被阿赖耶识所骗。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脚步放慢一点。因为阿赖耶识是生灭的,它要的就是你跟它一起起舞。你不动,不迷、不取、不动,它拿你没办法。一个人反应越快,对你越不利哦!

我是说修行人,世间那是另外一套。世间道和出世间道是两条路。世间人讲求效率,这个我们不谈。佛法讲解脱,反应要慢,真的要慢。

你看《楞严经》,不迷、不取、不动。遇到事情,先把心安住,告诉自己,你本来没有这个东西,那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相。所以,第一件事情,先修空观,把心带回家。

第二个,修假观,我要怎么面对?照了心性随缘之用。

第一个,思惟这是我过去业力的显现。

我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把这个因缘把它消失掉;第二个、我希望这个因缘把它扩大。

假观,观察——你从什么地方来?从业力而来。你将往哪里而去?

我希望这个因缘,假设是个好的因缘,跟菩提道相应的因缘,我们希望这个因缘增长广大,比方说布施、比方说持戒、比方说念佛。

所以,假观就是用方便法门把这个因缘消灭、或者把这个因缘增长广大,就是假观。

那么中观就是空有同时、空有无碍。

空不障碍你的缘起观,缘起观也不障碍你的空性,这两个可以同时存在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为心情放个假

早上躺在床上,在一种没有被强迫的自然状态中,最容易...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初参禅人,警他用心曰:我没有看到一个什么心,在哪里...

因果相续经过哪三个阶段呢

是故由赖耶种子,生起诸法之现行,复由现行熏成种子,...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们的心,被这些前尘缘影障碍了、埋没了、迷失了,我...

三界万法种种境缘,实无心识外之别物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二语,人能言之,触境逢缘,仍被境...

对治带有执著的妄想

于诸识内,独得意名; 向有漏中,作无明主。 不间不断...

有虚伪心,修行永远得不到利益

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不真诚,虚伪...

印光大师心要开示四则

修行应具坚定心 修行之人,须具决烈之心。任彼诮谤,...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

我们把整个佛法分成四个主题: 发心,正见,修行,证果...

不可为贪功德致放生变放死

放生,是《梵网经》,《金光明经》等所说到的。佛法不...

一切向上看,切莫学下流

多年前,某晚报曾出了一个题目,公开征求答案,题目是...

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我们看这个家字,上面一个宝盖,好像一个房子一样,底...

【佛教词典】慧灯

(譬喻)智慧之灯明也。华严经曰:慧灯破诸闇。大集经...

【佛教词典】三身(三)

三身有四种:   一、法报应之三身。   二、法应化...

听闻正法解诸缚着

若人听闻正法,就能够从烦恼系缚中得到解脱自在。《大...

人生是苦,人身难得

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

星云大师《为自我信心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请您垂听一个胆怯的声音,在您的座...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

《印公画传》纪念印光大师往生八十周年

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大师生...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普贤菩萨强调,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就是用法来作...

法爱法执是修行的障碍

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

净业若成 禅宗自得

净土宗的祖师里面,在开悟之后的一个特点置彼而取此。...

极乐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为何却感觉不到

问: 西方极乐世界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可弟子却感...

德的光辉跟世间的相貌完全不一样

当你念阿弥陀佛心咒的时候,你要想:我的心跟佛的心是...

一切满众生愿的都可以称之为药

佛教里边有一部经典叫《药师经》,讲到药和病的关系。...

在家居士定课,单一点为好

问: 《无量寿经》最后有说娑婆世界天人往生的人数,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