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跟外境接触时,我们心中捏造了很多影像

净界法师  2019/1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跟外境接触时,我们心中捏造了很多影像

法无而可得,无染而有净, 应知如幻等,亦复如虚空。

这个地方,是对遍计执的存在性跟它所产生的障碍,产生质疑。说这个遍计执是龟毛兔角,是不存在的东西,你不能说遍计执是由业力所生的,不能这样讲。我这个人业障重,不对!那跟业力没有关系,那是你自己烦恼捏造出来的。

就是说,遍计执是不存在的东西,那它为什么会有?它既然不存在,是怎么存在的呢?第一个,它是如何存在?第二个,遍计执是一个虚妄的东西,它如何能够障碍圆成实?它是如何存在的?而且它是如何去障碍圆成实?去障碍我空、法空的真理,使令它不显现?提出二个疑问。这以下论主加以回答。

「法无而可得」,这个地方是回答第一个问题,就是遍计执它是「无」,从圣人的角度,圣人的心中是「终日吃饭,不吃一粒米」,他吃饭的时候不打妄想。那不打妄想怎么有呢?凡夫是从「无」当中,自己捏造出一个东西,让自己去受用、自己去获得。

这讲一个譬喻:「应知如幻等」,就像一个魔术师,从布变现出一只兔子、一只小狗,这道理是一样的。「无染而有净,亦复似虚空。」遍计执它是怎么障碍圆成实呢?就好像乌云障碍虚空一样,虽然乌云存在的时候,虚空也存在,理论上来说,它不能障碍虚空,乌云存在,虚空也存在嘛!

但问题是乌云存在的时候,虚空不能显现,你感受不到虚空的存在,因为天空一片的黑暗。当我们消灭了遍计执,所谓「无染」的时候,虚空才能够显现。

所以我们说「遍计执障碍了圆成实」,实际上是没有障碍;但是因为它的存在,使令圆成实性──这个我、法空的真理不能显现,所以说障碍,就好象乌云障碍了虚空,使虚空不能显现。那把乌云消灭的时候,哦,虚空显现出来了,所以我们安立它障碍了圆成实,是这样的障碍。

这一段是把依他起跟遍计执,作一个清楚的厘清。大小乘的学者在修空观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小乘的学者修空观,是彻底的把心中的妄想空掉,也彻底的把因缘果报的法空掉,我们讲灭色取空。

所以你看他的涅槃,我们看《阿含经》佛陀对涅槃的描述,是一个灰身泯智的状态,他没有杂染的生命,也没有清净的生命。也就是他虽然没有烦恼障、业障、报障,但是也没有万德庄严,从这样来说,它是一个没有生命现象的东西。因为你的因地,你把依他起完全否定了,所以你得果报的时候叫做素法身,虽然是法身,但是他没有妙用。

但是大乘佛法的因地,这个因果是互相随顺的,他在修空观的时候,是缘起性空,或者讲遍计本空。菩萨在空观的时候,他知道「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问题不在外面,问题在自己心中,这些妄想所捏造的相似影像,他是消灭心中的相似影像,外面的因缘果报,他是坦然面对的,从因缘果报当中,去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因为他不但是破除妄想,他保留依他起,所以他成就涅槃的时候,他涅槃有正报庄严、有依报庄严,有生命的现象,他不但能够自受用,还能够「如来现起他受用」,现出应化身跟报身,广度一切的众生。

所以你修空观,你不能把所有都空掉,你这样子就是错损菩提了。就是说你空的是你心中的相似影像,这个跟外境没有关系;真正诱惑你去造业、去触动烦恼的,是你自己心中的影像,这跟外境没有关系。

为什么圣人看到所有的境界,他都不起烦恼?如果境界一定会引动我们的烦恼,为什么佛陀看到这个境界,他不动烦恼,他生起大悲?问题不在外境,而是我们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心中捏造很多的影像,然后在这个影像里面,开始起惑、造业,这个是我们所要破坏的。

这一科是帮助我们了解,什么是依他起?什么是遍计执?

《摄大乘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

心念纷飞,当作何方便

或问心念纷飞,当作何方便?予曰:佛言心者,制之一处...

攀缘心的相貌——前尘虚妄相想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

对哪些对境造业,业果会越重

讲到重罪、重业,一定是第一,心非常猛利;第二,跟外...

境随业识转,是故说唯心

成差。天见是宝严地,人见是水,饿鬼见是火,鱼见是窟...

【推荐】要走出你的妄想,才可以感应道交

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我们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必须...

睡眠者,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不定四者:睡眠者,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禅师是如何用功的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是怎么用功的,他答道:饥来吃饭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引净土宗的二祖善导大师说: 「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

以淡定心去面对烦恼事

怨起于心,结于心,所以当了于心。以一颗淡定的心去面...

因果报应的三种形式

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之一,佛教深信相信因果定律的正...

吸烟是如何引起致命疾病的

按:新加坡政府在2002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发表文章指...

【佛教词典】三圣圆融观

华严宗之观法。即观想毗卢遮那佛与普贤、文殊二菩萨等...

【佛教词典】烦恼习

(术语)烦恼之习气也。已断烦恼,犹有其残气而不如法...

助念人员怎么掌握开示时间

问: 法师说,给亡者开示时,不要死板地每隔两个小时开...

怎样才能达到佛的涅槃境界

涅槃是无漏,是苦果苦因的消灭,也就是十二缘起法的止...

罗状元醒世诗

一 富贵从来未许求 几人骑鹤上扬州 与其十事九如梦 不...

学会从奉献中获得法喜

论语里面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天天...

伏瞋除障,受忏有智

佛陀往昔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这一天,世尊着...

本焕长老圆寂荼毗后分拣出大量彩色舍利

弘法网讯:4月12日,在本焕长老法体进入化身窑后的第...

要平息愤怒,必须舍去对他人的怀恨

常常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就是对的...

审视自己的个性

从小被认为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这个词听上去并不像批评...

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 本...

星云大师《从人的过去现在到未来》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感谢佛陀的接引,让我们再...

印顺法师:由于佛教仪式而来的误解

不了解佛教的人,到寺里去看见礼佛、念经、拜忏、早晚...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何才是取财之道

中国人每逢过年,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发财,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