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性专一,有始有终

2011/09/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明代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道:宋代书法家米芾说过,学习书法必须专一于书法,不要再有其他爱好分心,方能有成就。与此类似的是,古代善于弹琴的人,也说必须专攻两三支曲子,方能进入精妙的境界。这里说的虽是小事,但也可以借喻大的方面。佛说把心集中在一个地方,那么没有办不到的事。所以说,心意开了叉,事情也不能成,心性专一,志向坚定,三昧就能很快得到。参禅和念佛的人,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综观世间学有专长之人,都是由于其对某一领域有所偏好,专注于心,穷根究底,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学有所成。

因此,立于人世,不管做哪一行,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精神专一、有始有终。这正如修行之人想修成正果,须一门深入,方法勿杂。方法多了,智慧不及,不能融会贯通,反而一无所成。

相传,一位得道高僧来到一座无名荒山,山间茅屋中闪烁金光,高僧料定此间必有高人,遂前往一探究竟。原来,茅屋中有一位老人,正在虔诚礼佛,老人目不识丁,从未研读佛经,只是专注地念着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哞。”高僧深为老人的修为所动,只是他发现老人将六字真言中的两个字念错了,他指点了老人正确的梵音读法后便离开了,想老人日后的修为定能更上一层楼。然而,一年后,他再次来到山中,发现老人仍在屋中念咒,但金光已不再。高僧疑惑万分,与老人攀谈得知,老人以往念咒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而得高僧指点后总是过于关注其中两字的读法,不由心绪烦乱。

做人做事的道理也一样。“杂则多”,欲望多了,懂得多了,有时便会流于表面,不专一,不深入,博而不专;“杂则多,多则扰”,考虑得太多,困扰了自己,也困扰了他人;“扰则忧,忧而不救”,思想复杂了,烦恼太多了,痛苦太大了,连自己都救不了,又怎么救他人?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专注于心是做人做事的大原则,博而不专,杂而不精,必会制约人生发展的高度。

有一只兔子,身材很修长,天生就很会“跳跃”,所以它一直以“跳远第一名”的荣誉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后来,有一只老狗告诉兔子:“兔子啊,其实你的天分资质很好,体力也很棒,你只得到跳远一项金牌,实在很可惜;我觉得,只要你好好努力练习,你还可以得到更多比赛的金牌啊!”

“真的啊?你觉得我真的可以吗?”兔子似乎受宠若惊。

“只要你好好跟我学,我可以教你跑百米、游泳、举重、跳高、推铅球、马拉松……你一定没问题啊!”老狗说。

在老狗的怂恿下,兔子开始每天练习“跑百米”、早晚也跳下水“游泳”,游累了,又上岸,开始“练举重”;隔天,跑完百米,赶快撑着竿子不断往前冲,也想在“撑竿跳”中夺魁。接着,又掷铅球、跑马拉松……

到了第二届运动大会,兔子报了很多项目,可是它跑百米、游泳、举重、跳高、掷铅球、马拉松……没有一项入围,连以前它最拿手的“跳远”,成绩也退步了,在初赛中就被淘汰了。

这只小兔子的教训是深刻的,有些人很有“企图心和欲望”,想让自己很有名、出尽风头;就像兔子一样,在别人的怂恿下,觉得自己既可以做这个,又可以做那个,到头来,一样都没有做好。

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极其有限的,如果我们想去做成一件事情,我们就必须将自己仅有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去,要知道只有一心一意地去做一件事情,才能最终把事情做好。

法国科学家居里说:“当我像嗡嗡作响的陀螺般高速运转时,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人,一旦进入专注状态,整个大脑就围绕一个兴奋点活动,一切干扰统统不排自除,除了自己所醉心的事业,生死荣辱,一切皆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修道只有两个字:坚持

凡夫众生,你要一直精进的比较困难,一段时间会很精进...

捡拾零碎时间修行

如果明天就要躺下来,面对死亡,想想你要去那里?想想...

假借众生的因缘来开显自性的功德

有一个老禅师带着一个沙弥在山中修行。这个沙弥跟着老...

【推荐】佛说有七种布施,不用一分钱就可得大福报

一者,眼施: 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恶眼...

净土者的「夹杂」

有自以为学净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谓净土之读经只能读...

【推荐】修持地藏法门的功德利益汇集

一、地藏圣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经文: 【更能每日念...

初学净土法门从哪儿入手

问: 法师,对于初学者,尤其是想修净土的人请您给一...

四大毒蛇

从前,有一位乐修佛道的修行人,决定独往山中用功。但...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智者求其实,愚者求其名

常听两种声音: 自己良心忠告,他人善意批评。 常看两...

宏海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一讲) 各位同修,请大家随着我合掌。 南无本师释...

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

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如果没有信,就会遇到许多问题。...

有两种念佛人最老实

念佛的生命,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需要法义的学习作为...

【佛教词典】钓语

(术语)禅林住持上堂,于学者垂示难问题,谓之索语索...

【佛教词典】开帐

将佛像、祖师像之帏帐揭开,供信徒礼拜,称为开帐。又...

证严法师:不说是非难

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种表达彼此感受的方式,那就是「声...

眼盲心不盲

记得当年台东的佛教莲社是由一间木造仓库改造而成,处...

自心念自性佛

自心念自己的自性佛,要承担,自己念了,阿弥陀佛佛性...

认识食品科技!难怪肠癌那么多

现在的硝,今噎变成了另一种味精,不少餐厅到处都在用...

怎样才能算真诚呢

问: 学佛和做人贵在真诚二字,可是怎样才能算真诚呢...

台湾明乘长老圆寂 世寿八十岁

2011年7月13日下午6点40分,台湾能仁高级家商职业学校...

佛有无量德,四字名号足以该之

举名者,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以弥陀...

善加利用你的「缺陷」

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

「敦伦尽分」与「百不管」该如何融会贯通

问: 师父您好,印祖三十二字修行纲领中有敦伦尽分,...

见佛得忍,再来三界度众生

又云:譬如婴儿离母,或堕坑井,或渴乳死。又如弱羽,...

一句弥陀就能成佛,为何还要讲法四十九年

问: 法师,既然一句阿弥陀佛能往生成佛,世尊为何讲法...

真信不具,法难入心

有法师带居士朝山,顺便来与闲谈。法师也是同道,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