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忏悔才能让罪业清净

耀行法师  2018/12/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忏悔才能让罪业清净

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也都犯过错。我们自身缺点很多,习气早已难以割舍。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不愿改正。一旦做错了,将错就错,自暴自弃。

在《百喻经》中就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牧牛人有二百五十头牛。牛主人精心喂养着,每天驱赶牛到水草丰盈的地方。有一天,一头牛被老虎吃掉了。牛主心想,现在牛已经不足二百五十头了,我还要牛有何用?于是牛主便把牛驱赶到悬崖边,杀牛坠崖而死。

故事中二百五十头牛比喻比丘二百五十戒,愚蠢的牛主便是受持如来具足戒又破戒的人。

他犯一戒,不但不生惭愧心去清净忏悔,还心中念言:“我已经破一个戒了,既然戒已经破了,我持戒还有什么用?我以后就不必持戒了。”于是就破了所有的戒,好比愚人尽杀群牛一样的蠢。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凡夫与圣人最大的区别并不是所犯错误多寡,而是谁勇于面对自身的缺点,敢于洗心革面,忏悔恶业,知错能改。

佛都是人修成的,虽人人都犯过错,但人人皆可成佛。我们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要勇于面对自身缺点,改掉坏的习气毛病。

《圆觉经》云:“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佛说业报差别经》云:“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若起殷重心,一念求忏悔;如火焚山泽,众罪皆销灭。”

六祖说:“苦口的是灵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便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对于善友的劝谏,善知识的教导,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虚心接受。诚心诚意的忏悔自己的过错。

那么忏悔应当怎么做呢?

六祖说:

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矫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

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矫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

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简单来说,忏悔就是:知错就改,绝不再犯。

忏悔,有发露忏悔和不发露忏悔两种。

发露,即当着众人来说自己的过错,公开的忏悔。发露忏悔的力度大,效果强。

众人如炎日。罪业如树根,越藏扎的泥土越深。把自己的罪业之根刨出土,抛到公众烈日下暴晒,便可以拔除根本业。

受戒之人破戒后,就要发露忏悔。

如果是居士破五戒,需要向持五戒不犯的人(只要符合条件,师父或者居士都可以)前忏悔自己的破戒罪行,这样破戒之罪就可以消除,但要重新受五戒。

《分别善恶报应经》云:“佛言:复云何业而不得果?所修恶业回心发露。省悟前非思惟嫌厌。心念口言作意专注重重忏悔。此业虽作而不受果。善业亦然。”

不发露,就是自己暗自下定决心来悔改,私下的忏悔。因为罪业覆藏于心,没有公众的监督,很容易受到习气的牵引继续犯错。

若实在不想让人知道,又真心悔改,可以对着佛菩萨圣像来忏悔。直到见光、见华、梦到佛摩顶授记等异相。

佛教中忏悔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诵经,念佛,礼佛,拜忏,行善等都可以用来忏悔。

最简单的是《华严经》四句经典忏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拜忏最常用的是《八十八佛大忏悔文》。还有《大悲忏》、《三昧水忏》、《地藏忏》、《梁皇宝忏》等等。

忏悔虽然形式多种,但总的来说,对于忏悔者而言,一定要有惭愧心。若无惭无愧,即使发露忏悔也是作秀罢了。

窥基大师说:“无惭者,不顾自法,轻挋贤善为性,能障于惭,生长恶行为业。无愧者。不顾世间,崇重暴恶为性。能障碍愧,生长恶行为业。”

若无惭愧心,就不可能真心忏悔,一定还会继续造恶。

《增壹阿含经》中,世尊告诸比丘:有二妙法拥护世间。云何为二法?所谓有惭、有愧也。诸比丘!若无此二法,世间则不别有父、有母、有兄、有弟、有妻子、知识、尊长、大小,便当与猪、鸡、狗、牛、羊……六畜之类而同一等。以其世间有此二法拥护世间,则别有父母、兄弟、妻子、尊长、大小,亦不与六畜共同。是故,诸比丘!当习有惭、有愧。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可见,人若无惭无愧,便与畜生无异。做人一定要有惭愧心。

在《梁皇宝忏》中:灭苦之要唯有忏悔。故经称叹:世二健儿。一不作罪,二能忏悔。大众今日将欲忏悔。当洁其心整肃其容,内怀惭愧,悲畅于外,起二种心,则无罪不灭。何者二种心?一惭、二愧。惭者,惭天。愧者,愧人。惭者,自能忏悔灭诸怨对。愧者,能教他人解诸结缚。惭者,能作众善。愧者,能见随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以是二法,能令行人得无碍乐。

可见真心忏悔,便是要起惭愧心,有惭愧心,便能断除恶心,更不造罪。

正如偈云:“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灭,心亡罪灭两具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

若能如法忏悔者,所有烦恼悉皆除。

犹如劫火坏世间,烧尽须弥并巨海,

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

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雨宝摩尼珠,

忏悔能延金刚寿,忏悔能入常乐宫,

忏悔能出三界狱,忏悔能开菩提华,

忏悔见佛大圆镜,忏悔能至于宝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曾修无量福,今得礼尊足

【我闻遍知海。真实德无边。度脱诸有情。心欢喜敬礼。...

礼拜《梁皇宝忏》的意义与功德

相信大家都知道,《梁皇宝忏》的缘起,这个忏本是南朝...

不要留你的恶业过夜

有一次我应邀去一位女士家里做客,那位女士买的房子位...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放身心静片时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放身心静片时,我们这人活不了好久...

学佛与忏悔

一个学佛的人若欲在修行的道路上远离种种障碍,在现实...

圣严法师《拜忏做什么?》

拜忏,又称为礼忏,就是礼拜诸佛菩萨,忏悔自己的一切...

自性原来清净住,三界纵恶亦无惧

药师法门是特别特别注重你一定要能实践,光说理论没用...

一位开火锅店女老板的忏悔

我开火锅店开了十几年,没学习传统文化之前,不知道珍...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若善男子、善女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诸善...

一心不乱须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往生

问: 为何忏公师父常常在佛七法会的时候,鼓励大家要证...

弃舍所长,何患道业无成

【原文】 凡人资性所长,必着之不能舍。如长于诗文者,...

佛陀时代在家学佛女众的模范人物

佛陀在世的时代,女子学佛而成为解脱圣者的,为数不少...

【佛教词典】有为无为无二为相

【有为无为无二为相】 p0559   世亲释九卷十六页云:...

【佛教词典】六法

(名数)念佛等之六念为六法。止观六之二曰:或六法为...

跟大势至菩萨学念佛

国人一般比较熟悉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

一个开悟的人,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个圆成实是什么因缘安立的呢?当我们修习我空观、法...

把错误当成一种财富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多数人都以错误为耻,...

​《菜根谭》警句

《菜根谭》者,一名《处世修养篇》,余以今年一月东游...

谁有资格「酒肉穿肠过」

逢年过节,大酌小宴,无不腥腥相惜,满盘荤腥。略涉佛...

这样念佛能入如来法身果海

如来微妙色身,虽在极乐,离隔十万亿刹;如来清净法身...

忧波毱多尊者伏魔记

佛陀在世时曾授记:百年之后,将有忧波毱多以坐禅第一...

赛月童子

人生如梦,而人就在无常的人生中不断地追求、幻想,所...

为何地藏法门的要求比净土法门还高

地藏法门的修学,要求很高,比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背了二三十年的佛经,究竟叫你干什么呢

大家都读诵大乘经典,或者是忏悔,或者是礼拜,或者是...

亲身经历地藏菩萨不可思议加持之力

《地藏经》里面,告诉我们种种的修行的方法。我那年在...

常说爱语摄众生

佛教四摄将爱语列为其中之一,足见爱语在弘法度众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