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仪式

广行法师  2019/0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仪式

佛宝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法宝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僧宝是指正在修学佛法,并协助他人修学佛法,护持众生修学佛法的人。概括地说,三宝的含义为:佛为觉,觉而不迷。法为正,正而不邪。僧为净,净而不染。因此皈依三宝的含义是:发心翻旧日恶,依止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佛法而真正解脱,具足三宝功德,护持众生修学佛法的人。

皈依三宝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等待三宝庇护,等待三宝为我们安排一切,而是为了使自己最终成为三宝。或许在家居士会担心,那是否意味我们都要出家呢?并非如此啊。我们所要成就的,并不局限于形象上的三宝,而是三宝具备的内在品质,这才是修行的关键所在。

佛教并不要求所有的众生都皈依佛、法、僧三宝,但如果要学佛并修行佛法,就要皈依三宝,不皈依三宝只能徘徊在佛教的门外、道外,就不能称之为佛教徒、佛弟子。

总之啊,佛教与外道最重要、最关键的差别就在于佛教必须要皈依三宝,外道则否。

那么为什么要皈依呢? 我们面对苦难的六道轮回,有无数的灾厄、恐惧、痛苦、烦恼,我们想要从中解脱,以我们个人的力量实在无能为力。毕竟一己之力太薄弱,因为轮回的根本是贪嗔痴三毒,我们想要依靠世间的高官、富豪或者天神来获得解脱,都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自己也都是轮回众生,自己也都还在饱受轮回之苦,怎么可能给你带来快乐呢?因此必须皈依三宝,获得指引与庇护。

正如冈波巴大师所说的:“什么样的人才能如法地发菩提心呢?第一要具足大乘种姓,第二要皈依三宝,第三受持七众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中任何一种别解脱戒。皈依是一切佛法大树之根本,贯穿在三乘佛法之中”。如果没有皈依,则持戒、忏罪、积资粮、发心等等都作没有地基却要建摩天大楼。因此在学佛之初,我们首先应该到一位具格出家法师处领受皈依之后,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佛弟子。

因此从究竟的意义上说,皈依是最高的法。过去有个修行人到阿底峡尊者处求法,尊者便问他过去学过什么法,修行人回答说:“也没学过什么,只学了一个小小的皈依法。”阿底峡尊者说:“如果皈依你都认为小的话,那么我这里也没有再高的法可以传给你了。”

佛者觉也,觉,是觉而不迷,为众生做事,为众生念佛,念念都是为了众生去做,就是觉悟。比如,扫地是把众生的业障扫掉,愿他们早日露出智慧,皈依三宝。吃饭是为了众生而吃,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吃到阿弥陀佛无量光化现的智慧法食,早日破迷开悟。事事都是这样加念,加上念头以后念佛,这就是坚决不为自己而求,每件事情都是在觉悟之中做的,每件事都有功德。

法者正也,正,是正而不邪,用佛陀的教诲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不入自己知见,不入别人知见。自己的知见和别人的知见都属于邪知邪见,知见就好比方向,方向错了,只能离正道越走越远。

所有的经典都告诉我们要做个好人,孝敬父母、夫妻互敬、对人慈悲,恭敬爱护众生,告诉我们要深信因果,迎面而来的都是命里有的,要用慈心感化,把业力转化为愿力,这是根本。

僧者敬也,敬,是净而不染。对世间的一切,如果遇到好的环境,我们不贪,随缘接受。遇到逆境,则深信因果,不生嗔恨。这都是自己前生所造的不善因得到的果报,坦然认账认命不逃避。

我们深深地明白,世间的福早晚都有享到头的那一天,因此不羡慕、不攀缘,面对自己的命运知足,知足就能够长乐。

皈依三宝仅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没有任何的忌讳。皈依三宝犹如上学,读书前必须先注册,同样的理由,要做个正信的佛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的仪式。分析一般人不敢皈依三宝的立场,通常有四点因素,使得社会人士产生莫大的错觉与误会,致使他们迟迟不敢皈依三宝。

第一呢,以为皈依三宝,就是要开始吃素了。基于这一因素,有许多人一听到要皈依三宝,当下就逃之夭夭,不见踪影。这是不敢面对皈依的因素之一。其实皈依三宝,并没有要求我们非吃素不可。真正要求我们吃素,应该是受完在家菩萨戒之后,才有明文限制。受三皈五戒者是可以吃三净肉的。但如果有个人发愿有意完全吃素,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在印度佛陀住世的时候,乃至经典所讲的吃素叫做吃斋,他不叫吃素,叫斋,而不叫素。这个素食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了。在中国佛教这个历史的过程当中已经成为优良的传统。学佛也以素食作为一种标准,按照佛教根本教义来说不是很明确,或者说不是唯一一个衡量标准。

光吃素不能算佛教徒,那么为什么呢?如果光吃素算佛教徒,那么山羊、牛都是佛教徒,佛教徒就是看你皈不皈依三宝,对三宝有没有相信,有没有信仰这个标准。不是吃素作为衡量的标准。

素食在中国是从南北朝开始的。因为大乘的思想说不食众生肉,你要吃肉就有人去宰杀,如果说你不吃就没人去做这个行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素食是从慈悲心出发,作为一个三皈依,没有什么要求。

你原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做什么生意还是照做,只是我对三宝一种信仰,一种依赖,一种归途而已。所以有一些人已经信佛了,可是信的浅深不一。他们久久不愿意皈依三宝,唯恐皈依之后受到约束。有人认为时间还没到。他说我还早,那要什么时候皈依呢?他害怕,怕做不到。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呢,种下一个善根,我们将来成佛就靠这样一个种子啊。

所以有些人啊,怕种种的负担,家庭、工作、生活、素食,迟迟不敢皈依。实际皈依三宝啊,可以获得种种的功德,可以获得善神的卫护。任何人都可以皈依三宝啊,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种族,乃至其他趣的众生,也就是说其他趣的动物也可以皈依三宝。

我们通常买一些小动物去放生啊,也会为它皈依三宝。都有这样的事啊,所以皈依,任何人都可以皈依。皈依可以得到种种的利益和好处啊,对于家庭、工作和生活没有丝毫的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要皈依三宝啊,早一点种善根,比晚一点种善根不是更好吗?你要更待何时呢?

第二,以为皈依三宝后就要出家。其实,佛门弟子有两大类,一则出家弟子,不可婚姻娶嫁,二则在家弟子可行婚姻嫁娶。出家要有大善根、大智慧、大福报,才能够因缘成熟,并非三皈依之后,想出家就得出家的。

第三,以为自己业障深重,烦恼重生,接近三宝的话,越觉得自己罪重无比,满身不清静之感。于是就自暴自弃,自画无形围墙,使自己没有勇气踏入佛门来皈依三宝。其实,持这类想法的人,恰好应该抓紧时间皈依才是。

第四,贡高我慢与持邪见。这些人最糟糕,自以为自己的观念最上最尊,一股无形傲慢之气凌驾云端,鄙视一切。或自认自己读了一些世间常识,就了不得了,以世间法来衡量佛法。因此,自己障碍自己之善根,甚为可惜。邪见是无法出离生死的,歪理十八条,条条有“理”,因此邪见也是皈依三宝的一大障碍。

皈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呢,可以说在人生中所得的利益全加起来也不及其万分之一。《佛说稀有较量功德经》中说,“夫三宝者,千生难遇,万劫难逢。皈依者,福增无量;礼念者,罪灭河沙。譬如灵丹之妙药,疗百病以蠲除。冥冥黑夜中,三宝为灯烛。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宝为雨泽。”由此可知,三宝之功德无量。

没有皈依三宝呢,即使拜佛诵经,也只能是佛教的尊敬者,不能算作佛教徒。如果是佛教徒,第一具备的条件就是皈依三宝。经云,皈依佛法僧三宝者,能破除忧悲苦恼,得到无上寂灭之乐,故依此因缘,皈依三宝。”皈依还有皈投、依靠、救护的意思,藉由三宝的威德加持,净化身心,感召善因好缘,成办诸事。

小孩子归投向母亲的怀抱,依靠母亲信赖母亲,所以能有安全感。这一安全感的产生便是出于皈依的力量。

皈依三宝,如得灵丹妙药,能够医治皈依者贪嗔痴之心病。如灯烛星月,能够指引皈依者走出迷途;如苦海舟航,能够使皈依者脱离生死苦海。皈依,如贫人得宝,可庄严皈依者的身心。皈依三宝者,得以佛陀为导师,以三藏教典为指南,以一切善知识大德为领袖,并亲近之学习之,受其护持一切。因此,我们必须要皈依三宝,找回生命的价值,重新认识自我宝贵的清静本性,开发自身本具的如来佛性,平等的法性,以及清净的真心。

那么,皈依三宝究竟有什么功德利益呢?总结经典,大约有以下十点:

第一,找到了宇宙间第一伟大的圣者释迦牟尼佛为导师,成为正式的佛弟子。

第二,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畜生,皈依僧不堕饿鬼。故一旦皈依三宝以后,立刻可以恶道除名,人天有份。

第三,如顶戴宝冠,身着华服,人生立刻庄严。而皈依三宝,则道德人格信仰因而提升。

第四,佛陀指示护法龙天、一切善神,在末法时代保护加被所有皈依的三宝弟子。

第五,能够获得世间大众的尊敬,并以为模范。

第六,消灾免难,平安吉祥。一切好事都会成就。

第七,能积集广大福德,得大富贵,如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第八,减少烦恼,得遇善人为友,到处都得到方便。

第九,有受戒的资格,皈依三宝的人可以受持五戒,参加八关斋戒等。

第十,终有一天必定得度,即使没有修行,只要皈依三宝,将来弥勒菩萨龙华三会的时候,都能够得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法不在远处

从前有个少年由于贫困,苦恼,迷上了求仙拜佛,可以解...

佛像一定要请法师开光吗

问: 请法师开示一下,如果买了佛像,是否一定要请法师...

舍利子是什么

问: 舍利子是什么? 玄若法师答: 舍利是修行者舍报...

出家人的锡杖具有哪些含义

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

为何汉传佛教对观世音的崇拜远胜于大势至菩萨

问: 大势至与观世音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协侍,共称西方...

慧律法师《业与无明》

芸芸众生,一念无明,遮掩自性,困惑造业,由业受苦,...

损坏的佛像跟经书怎么处理

问: 听说经典、佛像不可以烧,请问已旧或者已损坏的佛...

参禅与修净土的人,还需要研读经教吗

原文: 有自负参禅者,辄云达摩不立文字,见性则休。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婚外恋产生的究其根源

受西方性自由思潮的影响,包二奶、养情人、纳妾等有损...

修行人不要搞名堂

北方有一个地方经常所谓的行头陀,他头陀是什么都搞不...

至易至殊胜的净土法门

世人往往以为简易的东西比较不值钱,殊不知对人至关重...

【推荐】生气的时候,默念三句话

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

【佛教词典】活祖

(杂语)祖师之存慧命者。临济录曰:你心心不异,名之...

【佛教词典】依止六处色蕴转

【依止六处色蕴转】 p0771   瑜伽五十四卷七页云:谓...

众生心若有垢,法身则不现故

【又问曰。若诸佛有自然业。能现一切处。利益众生。一...

为什么要以「和」为贵

中国古代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孔子弟子有若说:礼之用,...

慈悲的复仇

禅海从前是一位武士的儿子,一次到江户游玩,做了一位...

无明烦恼的根没有拔掉,一遇境界就做不得主了

镜子本来有光,只因被灰尘蒙住了,经过磨擦磨擦,转凡...

莲池海会相与期,去去莫迟疑

一、反对下的学佛更有福报 曾经有学长告诉我,他学佛的...

圣严法师:为什么恋爱有时会变成由爱生恨

问: 有人谈恋爱如胶似漆,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

放生牛的奇报

明朝江山人朱恺,字寿仁,性情淳厚好学。他们家里不吃...

只此数语,便是念佛三昧秘要

前有数行奉寄,想已尘览。顷接手书,乃有尘业情缘,卒...

利益众生的方法

学习大乘佛法,修学的目标就是要利益一切众生。然众生...

学会自我剖析虚荣

学会自我剖析虚荣,把我们的短处及时收拢在自我检验的...

若能成就此七法,魔王便无法乘虚侵扰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一日,对比丘众开...

圣严法师《不上进的借口》

许多人误解不执著的真义,把它当成不上进的借口,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