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禅宗的无味之味

明海法师  2019/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禅宗的无味之味

参禅这个修行方法我个人认为是佛教诸多法门中最奇特的一种方法。说它奇特乃是因为所有其他的方法都要运用我们的思想、意识、分别,通过思想意识、通过对一定的知识概念的了解,进一步落实到操作上、落实到实践中,只有参禅这个方法很奇特,它把我们的意识,我们一直以来习惯的各种见解、推理、判断堵死,把这条路堵住:

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和尚说“无”!怪哉!释迦牟尼佛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赵州禅师说狗子“无”佛性呢?他为什么说“无”呢?为什么?这个“无”把我们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念头都收摄起来;

把这个“无”揣在心里,七上八下,或许你也会思前想后,可是师父讲了,你想出来的都不对,这个“无”既不是“有无”的“无”,也不是虚无的“无”,你怎么想?你没办法想!

全身的注意力都贯注在这个“无”上,贯注在“为什么狗子‘无’佛性”这个疑团上,这个疑团就像一个铁球,我们把这个铁球咽下去,心里揣着,它会把我们一直以来习惯的各种想法、见解、妄想扫荡一空,把我们纷繁复杂的头绪、繁多的心念集中起来——只要一提“无”,万念归一啊!我们的心水一下就澄清了。

但是为什么赵州禅师说狗子“无”佛性呢?在思维上确实找不到出路,要全神贯注在这个“无”上,没有出路,又闷得慌,找不到答案,这个滋味是什么滋味呢?是没滋味的滋味。这个很多人都适应不了。为什么呢?

我们一向习惯于有滋味,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大脑,身体这六根就像是六个贪婪的大嘴巴,时时刻刻都不停地要料、要食物。眼睛总想看点什么,耳朵总想听点什么,嘴总想讲点什么、吃点什么,最重要的是脑子里意识这总要想点啥。所以我们观察众生的生活,也可以用一个字来总结:吃!

佛教把众生所吃的食物分成四种:

第一种是段食,分段的食物或分段吃,如早饭、中饭、晚饭。

第二种是触食,接触的食物或接触。触食包括的范围很广,包括我们的六根接触六尘都是吃:眼睛一看就是在吃,耳朵一听就是在吃,手一摸就是在吃……

第三种是思食,思考的食物或思考。像白日做梦就是思食,大白天净想好事,天上掉馅饼发财了!有一种病态的人不仅自己每天想,还跟人家讲,讲得头头是道,连他自己都相信了,说他手里有十几个亿美元没地儿用,想找个地方投资。这样的人我遇到过。当然还包括思念别人,思考东西。

第四种识食,分别的食物或分别,总是要不停地分别。众生依这四种食物或四种吃的方式维系生命。

有一种人管不住嘴巴,总想往嘴里送点什么,瓜子啊,糖果啊,他不停嘴;有一种人总想看点什么,听点什么。我们看看世间的人,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周末放假时不跟人闲聊天,不看电影,也不看电视,乃至也不看书,一个人坐在那很充实地把周末坐过去。找不到!他总是要弄点什么喂自己,有高雅的,有粗俗的。高雅的像听听音乐,看看书啦,粗俗的呢?现在的名堂多了,就不必说了。

那么说“无”,狗子无佛性,在用这个功夫的时候,我们可是什么味道都尝不到啊!一直以来我们的思路、我们认识事物的方式都不是这样。我们都是:师父,您要跟我说点啥,您要跟我说说为什么。师父于是就跟你讲了,讲得天花乱坠,那时你也点头称是、是,是这个意思,是这个意思,所谓饱餐法味嘛!

偏偏在参禅、参这个“无”的时候,师父您要跟我讲为什么,没的讲!你自己去弄明白。你自己想要推理?判断?起念头去想?没门!不对!放下!所以这个方法是要把我们的意识逼到绝路上。

这里我们又有问题了。逼到绝路,前面还有路吗?我可以告诉大家,前面有路!这里就要信。你信不信得过,过了这一关还有路。通常我们会想,这样我们不是没活路了吗?你说对了。又不能思想,又不能推理,叫我们怎么弄?

把所有的思想、见解、情绪全部放下!所有从书本上学到的,从经文上学到的都要放下,都不是你的。现在是要把你心里的真东西逼出来。要逼出这个真东西,你得把你原来学到的知识、结论统统抛开。参禅的“大死一番”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如果我们打坐的时候觉得闷得慌,无处下口,那么我要说,正好!这就对了。最好是闷得慌,无处下口,想不通,可是想丢又丢不下,又想参究竟是为什么?反复地在心里: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把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精力、心力都贯注在这个字上。坐是这样,走是这样,吃饭是这样,躺下是这样,乃至跟人说话心里还是这样,那这个功夫就成片了。

这个法是一个最奇妙的法,需要一点信心。信什么?信自己!一切答案我们心里都有,我们自己会!那我们现在为什么不会了?就是因为把别人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了,就是因为有很多知识、前提、见解、情绪,把自己的心地遮住了。所以参禅这个法奇妙之一就在此,需要信心!要有一股拼命的勇气。

想明心见性吗?来参禅吧!想一超直入吗?来参禅!想增加自己的灵性、灵感,来参禅!也许有人说我也不想明心见性,我也不想出离生死,我想变得聪明一点,那也可以参禅。如果你想使自己的气质更美化一点,也可以参禅。如果想使自己多一点自信心,也可以参禅。如果想使自己有一种傲视一切的勇气,参禅最好。

本来禅宗参禅的法在中国是非常普遍、非常流行的,只是到了近代人们好像没有信心了。没有信心,汉传佛教就缺乏生气了,国民的素质好像也不行了。刚才是就个体来谈。想要提高国民素质,使国民增加一点灵性,增加自信心,提高创造力和活力,特别是提高一种阳刚之气,勇猛无畏、视死如归,这些气质和心态,也可以参禅。

现在日本和韩国的佛教徒里学禅的很多。甚至一个老太太都可能会参一个话头。我接待过这样一位。问我,你们参什么话头?他们在参他们的,会和我交流。所以希望大家在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有一种豁出去的勇气,就跟这个“无”拼了,这一辈子就卖给它了,拼到底,什么时候明白什么时候算完!什么时候明白,什么时候算出头!

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大家好好参一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明海法师文章列表

为什么古来有些祖师能把腿一盘,要走就走要来就来

我们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脱死。那么何谓生死?生...

学禅者应注意的十事

有学僧问寂室禅师道:请问老师!在禅门中,应该具备些...

如何辨别邪伪的禅相

二分别真伪者有二:一者辨邪伪禅发相:行者若发如上诸...

从小我到无我

一、禅是什么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禅不即是知识,知识...

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

沩山老人曾说过,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唐裴休丞相...

星云大师《禅者云游与参访》

各位贵宾,各位护法信徒: 我前天和昨天都在这里讲禅...

志公和尚十二时颂

平旦寅 狂机内有道人身 穷苦已经无量劫 不信常擎如...

乌龟与野狗

有一次,释尊在舍卫国祇园精舍弘法利生。 有一个修行...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佛教四大名山与十小名山

一、五台山 清凉圣地 风光独秀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为...

情关难过,欲界难出

佛陀告诉我们:爱不重,不生娑婆。又称我们人类是有情...

时时刻刻勿令暂忘

我们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在念阿弥陀佛,但是在我们遇到...

妙莲老和尚《持戒念佛》

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佛陀涅槃之日,佛陀入涅槃,...

【佛教词典】瞋恚性

【瞋恚性】 p1321 瑜伽十一卷六页云:依于种种不饶益事...

【佛教词典】高王观世音经

(经名)东魏天平年中,高王时人所感得之观音经也。续...

客来客往,自心不动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

至诚称念观音圣号化解冲突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有云:若三千大千国...

慧律法师开示录

⊙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而已。  ...

【推荐】与这件事相比,其他都只是「鸡毛蒜皮」

拿破仑在一场战斗中与部下失散,生命遭遇危险之际,一...

本焕老和尚:禅七开示

(2007年1月9日至2月5日,深圳弘法寺举行禅七法会,本...

财布施与法布施为什么要相结合

菩萨如果你在行菩萨道的时候行菩萨道呢,六度万行以布...

受菩萨戒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

受菩萨戒是一件非常殊胜的事情。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

至诚恳切的慈悲心与六和合

一、和合 和合,就是团结。我们能将散沙般的佛教徒团结...

惟觉老和尚: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

一念观世音菩萨,「三毒」就减轻了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专一念佛之章程

手书备悉。丧中如此办法,不但于亡人有益,实令阖家均...

佛教放焰口的由来

饿鬼又称焰口、面燃等,属于三恶道众生之一, 其体枯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