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客来客往,自心不动

惟觉老和尚  2022/11/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客来客往,自心不动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动念这一念心,一个是“客”,一个是“主”。“客”,是指我们的妄想,像空中的灰尘一样,始终是来来往往的。既然是妄想,来也好、去也好,就像灰尘一样;能够知道妄想的这念心,像虚空一样,始终是寂然不动的主人。

客来客往 自心不动

憍陈如尊者云:“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旅客在旅馆里投宿或用餐,完毕以后,就要把行李准备好,各自前往目的地,没有时间安住下来。“若实主人,自无攸往”,负责照顾、经营这间旅馆的主人,“自无攸往”,你走你的、他走他的,无论是南来北往,但主人始终是在那里。“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在旅馆里面来来往往的就是客人,而主人始终不会离开这个旅馆。

我们这个心也有客人、也有主人,能够契悟本心,作得了主,就是主人。禅七当中经常跟大众开示:“要处处作主。”作不了主,就变成客人;成了客人,就成了生灭,就流转三界、流转生死。

什么是能够作主?一个是静中能够作主,一个是动中能够作主;一个是顺境能够作主,一个是逆境也能作主;不但白天能作主,晚上也能够作主~时时刻刻念念分明、处处作主,这就是旅馆中的主人了。这个主人如如不动、不来不去,这就是如来。佛法当中,一个是宾、一个是主;一个是能,一个是所,道理都是一样的。

不受诸尘 灵明独耀

憍陈如尊者又举了一个譬喻:“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刚刚下过雨,天空非常清凉、清新,一片云都没有,晴空万里。阳光从房子墙壁的缝隙照进来,房中的灰尘在空中飞扬,看得清清楚楚。“尘质摇动,虚空寂然”,房子里的灰尘在阳光下飘扬不停,但是房子里面还有一个空,这个虚空始终是不动的。房子,就譬如我们的四大。阳光是什么?我们这念心一专注,回光返照,一念不生了,就看到自己的妄想在里面飘摇、起伏,患得患失、念来念去。

过去的妄想潜伏在八识田中,虽然很多,不要害怕;既然是妄想,管它做什么,不要理它,安住在觉性、空性,寂然不动,这样心就静下来了。“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继续思惟:“寂”者不动,慢慢尘埃落地了,就看到一片空性。我们这个心二六时中,不生分别,不假了知,这个心如澄浊水,慢慢地就“澄寂”了。

众生的心就像浊水、浑水一样,里面有很多渣滓。过去追逐外面的财色名利,随著「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风浪起起伏伏;现在看破了,知道这些是不好的,就离开了外面的大风大浪。但是心当中还有一些人我是非、还有一些执着,这些还是尘,让我们的心识昏昧。

所以,第一步先远离是非,平息波浪;没有波浪了,心平静了,但八识田中还有微细的烦恼、执着。

第二步,经由修习禅定,让这些灰尘沉下去,这个心一片清净、一片空寂,所以“澄寂名空”。虽然是一片清净、空寂,但沙石只是沉到杯底,并没有化掉,所以第三步再透过智慧返照、再透过禅定、再透过愿行,慢慢地杯底的泥沙也化除了,如同三惑漏尽,究竟了义,毕竟解脱,就成佛了。

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念心寂然不动就是佛,不知道这个道理,到东方、西方、南方、北方去求佛,就是头上安头、日中求影。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了,就是四两拨千斤,一切都是现成的。

所以古人开悟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就是悟到妄想都是虚妄的,不思善、不思恶,不执善、不执恶,这念心寂静无为,妄想来让它来、妄想去让它去,这念心始终寂然不动。不动,不是在无聊、不是在睡觉,这念心还要处处作主、还要清明在躬。

所谓“一法界显,九法界隐”,这个主人现前了,一切客尘统统销归自性。时时刻刻安住在主人~空性、觉性上,站得住、站得长,这就是圣果,这就是无为法。

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个心,就是佛性。这个佛性能够作主,照了诸法毕竟空寂,佛性当中就契入了法性。法性空寂,而不住空寂,始终是圆融无碍,这就是最实在的一个心境,这就是无上菩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土行人不可忽视的熏习力量

《大智度论》里谈到这么一位国王,是虔诚的优婆塞,也...

面对业力如何把握当下的自己

什么叫过去?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

念佛别怕妄想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

外境既然无实有,哪有什么可贪的呢

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不应该生起贪心。为什么呢?因为...

口念佛心跟着妄想走,这样往生会有障碍吗

问: 一面念佛,一面妄想不断,乃至口中念佛心跟妄想走...

不乐于五蕴则解脱

昔日,佛在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时,有四十位比丘住...

初心念佛,谁能无有妄念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所...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 我们在两...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适合个人修行对吗

问: 大家都觉得六祖慧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

理想的美容方法

禅与美容,人们大都认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说起...

轮回的因素与转变

所以这个地方从唯识学的角度,我们要掌握三个重点:第...

衍慈法师:开光的意义

一般人都会听过佛像开光。每当一座寺院落成或重修,佛...

【佛教词典】商莫迦

梵名 ?yāmaka,巴利名 Sāma 或 Suvanna-sāma。又作...

【佛教词典】苦类智

(术语)八智之一。观色界无色界之苦谛,而断对于苦谛...

念阿弥陀佛而成就的古月禅师

佛教里面佛法是心法,你心能体会到的话,一切法都在运...

静心的修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静心地面对世界,面对自己,心就...

布施获福无量

目犍连尊者的弟弟是城中的大富长者,他的金银财宝、仆...

有志于修行者,一定要注意饮食

古德说:身安则道隆。饮食会影响我们的根身,心识依止...

一切时一切处,洪名圣号不离心口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

闲置的佛经该如何处理

问: 请来的经书该如何摆放?暂时不用的话又该怎么处理...

勿营明日计,当勉后世义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

阿赖耶识的种子有六义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大...

学佛要先懂得佛教道理

我国有五大宗教,总的说都是劝人为善,大家都做好事。...

圣严法师《不舍众生》

一般人误解佛教,甚至佛教徒们也误解佛法,认为佛教是...

没有永远的亲人,也没有永远的仇人

《梁皇宝忏》中说:仇人皆从亲人而来。这确实是很有智...

一念淫念的果报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应化的时候,龙王中有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