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面对业力如何把握当下的自己

净界法师  2014/05/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面对业力如何把握当下的自己

什么叫过去?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劫来善恶的业力、无量劫来所有烦恼、妄想的所有的种子都存在阿赖耶识,就是代表我们的过去。那么阿赖耶识当然它的种子成熟了以后它就释放出一个身心世界。

你是一个男人,就有男人的色身、男人的感受、男人的想象,如果你是一个女人,你就现出女人的色身、女人的感受、女人的想象。然后你就会产生一个思量、产生一个执取,住在自己的想象,然后就产生第六意识的了别,这一部分叫作受用果报,这一部分不能怪我们。

我们在承受果报的时候不能怪今生的你,要怪怪谁呢?怪前生的你。所以我们佛教在受用果报这一块叫作认命。但是第六意识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这一部分就要小心了,影响到你的来生。

身为今生,我们是跟两个因缘交接,第一个,过去跟现在这一块的互动。今生跟过去是互动的,这一块不能怪你。你长得什么样、你有没有福报,不能怪现在的你。但是你今生跟来生的互动,这一部分你要小心哦,你用什么想象来面对。

所以,我们所谓的现在,同时在承担过去,酬偿过去的业力。所以有人说,人生是来还债的,这句话讲对一半而已。人生一半是来还债,另外一半是开创未来,这一块你就要小心了。所以现在、过去这一块是还债,现在的想象又影响到来生。

所以你看,第六意识又回到第七意识的执取,又变成第八识。如果你是从下面又走上去,那就完了,你又住在你的妄想,你过去生打什么妄想,你现在还打什么妄想,又住在妄想,又变成第七意识的有所住,又回到第八识。那就变成一个恶性循环,那你就被过去的妄想牵着走。

所以怎么办呢?我们从第六意识开始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从这个地方开出一个新的道路,开始创造法身、般若、解脱。从第六意识开始,遇到事情的时候回光返照,开始不随妄转。

不随妄转会有什么情况呢?在经典上说,我们开始怎么样?断相续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它的势力慢慢减低、慢慢减低,我们不是知道道理马上做到,不是。但是它的势力已经变成怎么样?在唯识学上叫作不增长业,你开始造不增长业。

了解了业力的相貌就能时刻,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从这个地方开出一个新的道路,开始创造我们真实的法身、般若、智慧和解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怎样忏悔才能消除自己的业力

问: 数年前我因车祸伤身,现在行走还是不便,我虽已...

大安法师: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吗

问: 有人说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是否对? 大安...

体会生死,契合生死,利用生死

凡夫之心总是不断生灭,只是自己不曾察觉,也不会去注...

佛虽广受一切供养,但心中无增减

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曾听闻:在竺叉尸罗国的博罗吁罗村...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

文钞原文: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譬...

专注这句佛号,不管念头怎么样

问: 弟子时常静坐念佛很摄心,但是在念佛堂、唱佛号时...

以貌取人,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

修行人要善用你的第六意识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个时候,彻底了...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生气时应该如何消气

常生气有损于健康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但是现实生活中...

学道之人的五种心

憨山大师在《示马居士》法语中,以学道之人的五种心来...

如何知道是真心还是妄想

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

【推荐】佛教寺院养老——福鼎资国寺弥陀村安养院入住指南

1、弥陀村安养院的宗旨和缘起 资国寺住持贤志法师发起...

【佛教词典】摧折枝条

【摧折枝条】 p1298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页云:摧折枝条者...

【佛教词典】灯光梵志

(人名)止观辅行二曰:慧上菩萨经云:过去无数有梵志...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一、转凡学佛世安宁 今晚佛学讲座的讲题叫做转凡心修...

一切众生,生死相续,以淫为首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鬼子母」的由来

佛教中有一位母亲神,造像、画作中的她身体丰腴,面容...

人死有后世,为何不见有人回来报告

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祇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

自造业自受果

有位大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忙人的时间最多。 为什么忙人...

父母最常见的十个错误观念

1、过度照顾: 现在许多小孩一生下来,就被照顾的无微...

出家人,其实一点也不闲

《禅林宝训》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衲子守心城,奉戒律。...

「十念法」念佛仪轨

希望诸位平常坚持十念法能够好好用功。不需要太长时间...

一句念佛是谁,戒定慧三学兼备

十一月初十开示(四七第四日) 三学兼修,一参具备。三...

学佛人是以后比现在好

在世人眼中,佛教徒有很多戒律,好像很不自由,生活又...

社交场合所忌讳的27个习惯

每个人都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有...

迷路的穷人

无量劫以前,有一座原始森林,山林里林木茂密,是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