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气时应该如何消气

2011/09/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常生气有损于健康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但是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不少常生气的人,身体都很健壮,其中不乏享有高寿者,而一些很少生气的人,却疾病缠身。原因何在?

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它的强弱,而且,更为重要的在于它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如何看待人生得失的态度。一点不生气是不可能的。可以说,每个人每一天都会遇到不遂心的事儿,生气难免,只不过有些人生气时情绪波动不显著或过程十分短暂,别人不易察觉罢了。生气和消气是人类情绪正常的代谢,每个人都是通过不断地生气和不断地消气来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涵养的人,不是不生气,而是会自我排遣,迅速消气。前面提及的那些常生气又不伤身的人,就正是会消气的人。如果不会消气,气不能及时地发散出去或消散得过慢,将气憋在心里生闷气,对健康势必造成损害。有鉴于此,心理学家首先告诫人们少生气,同时劝导大家要学会消气,要学会掌握这种自我心理调节的本领。

我们应该如何消气呢?

一,生气时,先问问自己“此气该不该生?”

有人专门对生气作过研究,结论令人吃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气,大多是不该生的气。以下不妨略举数端:

1、他人无意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冒犯“了你。如在马路上被撞,公共汽车上挨踩,饭店用餐时服务员失手弄脏了你的衣服等等……这些都属于不该生的气。

2、非正常人或非正常情况的某些事。如人在患病或心理不健全时,或酒后,或极度愤怒时,言行容易反常,常会“出言不逊“损害他人自尊心或做了危害他人的事。

3、微不足道,鸡毛蒜皮般的琐事。如买水果少了几两,爱人烧糊了饭,孩子失手打坏了东西等等,这类事情都不值得生气。如为这些小事生气,你应该平心静气承认自己的缺点:肚量太小。

4、流言、传言、小道消息,不必去听它,听到了也不可轻信,更不该因之而生气。对传言首先要冷静对待和思考一下,向你传播小道消息的人出于何种动机?他与被告发者何种关系?可靠性有多大?再说,皇帝还有人背后骂三声呢,即使背地被人议论几句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为它生气,纯属“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是很傻的,为智者所不为。

上述种种都是不该生的气。如果每个人在生气开始时就按以上分类认真地思索一下,一定会发现,绝大多数是不该生的气,这样,气自然会很快消除。

二、消气要越快越好。

有人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生气不超过3分钟。消气越早越快越好。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因为人在生气时,气往上升,心胸变得狭隘,好钻牛角尖儿。这是消气的主要障碍。为克服这一障碍,可积极主动采取下列方法。

1、立即离开生气的现场和激惹你生气的人,找个清静的地方去看书或做别的事。此谓“躲避法“。

2、找知心朋友或其他自己信赖的人,向他(她)诉述自己内心的不平,求得他(她)的安慰、疏导与调节,这就会加速消气的进程。此谓“宣泄法“。

3、到室外散步,到附近的公园遛遛,或打开录音机,听几首自己喜爱的歌曲或音乐,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心里的气自然会渐渐的消除。此为“转移法“。

4、干脆立即从事自己心爱的技艺,唱一阵卡拉OK,挥洒一幅书画,拉一曲琴……。此谓“升华法“。

三、消气只是使自己内心平复,注意不能损害他人,不要迁怒。

生活中可以看到有些人在工作单位受了委屈,回到家里便打孩子,骂老婆,或者在气头上摔东西、毁家俱,这种做法叫“迁怒“。将心中的怒气向第三者或物品上发泄,这不仅是无能的表现,也不利于自己精神世界的升华,道德修养的提高,反而会使自己的心境和处境每况愈下,应该绝对避免之。

因此,消气不仅是种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精神修养。一般说来,一个善于体谅他人和平心静气的人都是宽容大度,涵养很深的人,所谓“宰相腹中能撑船“,这肚量是平日注意涵养的结果。因此,学会消气,首先应该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开阔心胸,才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使自己成为少生气和快消气的乐天派。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浅谈戒除邪淫的意义与方法

邪淫乃万恶之首,古往今来多少人深受其害感情不顺,家...

求子女的方法

佛教它的终极关怀是了生脱死,圆成佛道;对世间的这些...

去掉傲慢和嗔恚才能成正果

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种...

轮回真相与处理方法

众生有两种缘起。佛陀在大乘经典中,把我们生命的缘起...

生气真傻

头顶天,脚踏地, 人生全在一口气; 切记气上有三记:...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光近来得一摄心念佛方法,若已成片,固不须此。若未成...

两种十念法

十念法要辨识一下,有两种。 一种是慈云遵式提出的十...

印祖开示如何对治瞋恚

本文节选自《印光法师文钞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忧患可以使人拼搏生存

《孟子》里说:舜帝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

忏云法师《修药师法门的感应》

我在建筑大殿的时候,有一位居士,他对我说,叫我采用...

为什么要到寺院呢?有这三个原因

事钞云:凡入寺之行,与俗人作入道之缘。建立寺者,开...

印光大师:诚与敬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

【佛教词典】六种因

【六种因】 p0295 俱舍论六卷一页云:且因六种,何等为...

【佛教词典】诸圣神通不能变化四事

【诸圣神通不能变化四事】 p1362 瑜伽九十八卷七页云:...

从表相中看到真实的体性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圣严法师《脚跟下》

问:禅语中常提到脚跟下或看脚下,它是否叫人要步步踏...

《佛说法灭尽经》的预言

《佛说法灭尽经》: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

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不是妄想的对手

你临终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过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

在家佛教徒可以经商吗

佛教徒可以经商。而且佛陀释迦牟尼在世时就有许多经商...

慧静老和尚昼夜如一的参禅功夫

坐一支香,行一支香。行啊,特别特别重要,一定要把住...

分心散乱的对策

其实除去五盖,在生活中还有一种最常见也最常被忽略的...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死后各分散

宗喀巴大师要我们修无常观,分三个次第: 第一个思惟今...

梦参老和尚:看破财色

我们再说色。好多人在情上自杀的,大家想想划得来吗?...

感恩带来富裕的人生

朱子治家格言上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

大安法师:经常做恶梦怎么办

问: 请问法师,弟子经常做恶梦、怪梦,不知该怎么办...

如何转业力?如何忏悔消业

识得业力,不随业转 (因某寺院失火之因由,师父和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