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莫追忆,莫等待,莫犹豫

明海法师  2019/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莫追忆,莫等待,莫犹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依修行的标准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一定要把修行的理念应用在生活中,自我调理情绪、心理状态,保证自己的心态处于一种很卫生的状态。这种卫生要依佛法的修行为标准。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心态是不卫生、不清净的。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三点意见,就是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心理卫生。

第一个,莫追忆。普通情况下,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经常会追忆、回味,包括我们刚刚做过的自己非常得意、高兴的事,过去以后你还会把那个成绩反复地在自己心里回味;也包括过去发生的不愉快的事,你也会在心里耿耿于怀,造成心理的堵塞;也包括我们过去做错的事情,在内心深处埋伏着一种悔恨……所有种种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抱住不放的心态就是追忆。

有些人,岁数越大,越喜欢追忆,追忆过去的事。这种心态和禅是不相应的。所以,我们要训练我们的心变得非常利索,就是办完一件事马上放下,做完就了,而不要再回味。心用得好的人就能够做到这一点。

我刚学佛的时候,我们老和尚在北京广济寺主编《法音》杂志,也很忙。有时他正在改一篇文章,来人了,他就把改文章的工作放下,转身跟来人讲话。他讲话也挺投入、挺亲切的,也回答别人的问题,也没有什么不耐烦,然后问问题的人走了,他转身又改他的文章,就像只是一转身,刚才什么都没发生。

可能正在改文章,来了一个电话,他又接电话,电话里是一些具体的事,可能需要他拿主意,他又是那种状态,电话放下,又继续改他的文章,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这个就是心很好用。怎样做到让心很好用呢?不能让已发生的事留滞在心中,不要追忆。我们要经常用这个标准来检查一下自己。

第二个,莫等待。我们除了生活在追忆中,还经常生活在等待中。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的一个时间、远处的某个地方,心好像才有着落。我们经常会想:要是怎样怎样就好了。

比如一个母亲有一个儿子要考大学,在还没有考大学的时候她就特别担心,她会想,我现在什么都不愁,什么都不担心,就是担心这个儿子考大学,等他考上了大学就好了。她觉得这件事办了,她就会彻底快乐了。

等到这个目标达成以后,马上她就会有新的目标或者有一件新的事,让她想等这件事怎样我就好了。那件事不达成,她的心就老是这么悬着,如果达成了呢,她就又会有新的等待……永远没有尽头。

我们出家师父有时候也有等待的心理。比如说身体不好的时候,就说我现在一门心思把身体调好,好了以后好好修行。到那时我就怎么样:每天拜多少佛、诵多少经、坚持打坐等。这是一种等待。

还有的是等待别人:现在周围环境不好,周围的人都不修行,没道心,等周围的人都有道心了,他就有道心了。这样的时候可能永远不会来。

我们整个社会生活有时候也会处在等待中:人们会等待一个科学发明,等待科学家解决一个疑难问题,等待医学家攻克一个疾病,然后就想:啊,到那时就好了。比如等待医学家攻克癌症,想癌症被攻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是在等待中又会有新的问题、新的疾病出现。在不断的等待中生命被浪费了,心也被悬在半空,不能落地。

佛法的修行是叫我们反求诸己,就是不依任何外在条件,当下安住、自足、自立,不期待外面如社会、家庭、个人等任何条件。并不是我们把外在的某一个条件改变了,于是我们的心就安了,就有智慧、开悟了。这不是佛法,这是外道。心外有法、道在心外就叫外道。

道在心内的意思是说不管在任何条件下,我们当下就可以明白,不用再等待,当下就够。这种生活态度、这种心态才是与禅相应的。

柏林寺过去十几年基本上都在施工,我们每天都在工地的噪音中生活,包括打禅七。

这里的老常住知道我们以前打禅七都是伴着工地上整天叮咣拉锯的声音、混凝土浇铸的声音,更要命的搭架子铁管从车上倒下来、从楼上扔下来的声音,也就是最近这两年禅七才基本清净,但我到居士那边坐还能听到文殊阁、普贤阁后面有推土机的声音,因为那儿在拆迁,所以过去我们寺院整个是一个大工地,整天生活在噪音中。

刚开始也不适应,心里也有一种等待的心理:什么时候不施工就好了,那时我就好好打坐,好好念经。有一段时间,我住在现在祖师殿的西边、云水楼一带,那个地方原来是个院子,我住的那间房子墙外就是一个带锯,就是锯大木头的锯子,声音非常大。

那时我就想什么时候施工完了就好了,然后我就安安静静地好好打坐。后来也许这种希望太渺茫、时间太长,慢慢就适应这种噪音了。适应的意思是什么呢?你不再注意、分别它,就像没听到一样,该打坐打坐,该诵经诵经,心里没有那份等待了。

我们可以反省一下,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是不是有这种等待的心理,若有,赶紧放下,把心安住在当下,接受问题的存在,面对它。

有的人说,师父,我当下很糟糕,身体在生病。那你就面对你的病,面对生病的觉受。有的人打坐,腿子很痛,说哪一天腿不痛就好了。不要等哪一天!现在你就观察痛,面对那个痛。如果有这种不等待的心理,我们就会变得勇敢,因为你敢于面对一切,不会回避什么。

第三个,莫犹豫。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见两可情形,这样也行,那样也行,究竟怎么办呢?怎么拍板呢?我平时接待来访的在社会上做生意、做事业的信徒,经常请我来帮他们拍板。

比如很多人叫我给他的公司取名字。还有的人说这个名字也好,那个名字也好,师父你看哪个名字好?另外很多人叫我给他的孩子取名字,有的说这个名字不太好,师父你再给取一个吧!

这个我觉得也是很有意思的,我是一个出家人,头光光,两手空空,没有公司,也没有家室,却让我帮他们拍板。他们的很多问题都是在这样或那样之中,有时候我就随便帮他们挑一个,很多时候我告诉他们其实都可以,随便你自己挑,因为问题不是在于外面的这个或那个名字,这样或那样做,而是在于你自己的心态、努力和作为。

我们在两可之中挑选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妄想,觉得任何一个难题、任何一件事,都有一条最正确的道路摆在那里,我想找到它。有没有这条最正确的路呢?有!它在哪里呢?在我们心里,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努力、掌握之中,而不是在我们心之外有一条正确的道路请师父给找出来,叫算命的、测字的帮我找出来。不对!

人生的正确道路在我们每个人的掌握之中。有时候也许你觉得已经挑到那条最正确的路了,但如果你放弃努力,仍然会出问题,不能把握。不是也有很多人在很光明的道上翻车吗?不管是世间人还是修行人,都有可能。

所以一个修行人,特别是居士们,面对生活中的疑难问题不要犹豫。这里并不是让你随随便便对待,而是不要思前想后,在犹豫中失去机会。要学会观照,然后断!所谓当机立断,机是机缘,面对一个机缘的时候立断。立断不是思前想后,一思前想后就错了,怎样选择都不对。

这里不要思前想后,不要用推理,要培养另外一种能力——观照。一个机缘只是一刹那,观照需要我们的心非常安住,任何时候都要很专注,很专一,很单纯,很透亮。面对任何机缘,你这一照,一定是最正确的,不会错的。

所以要信我们的心,信自己,要信最正确的答案就在我们心里,不要犹豫。一犹豫,我们的心就被障碍了,会失去机会,所以要当机立断。这样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疑难,处理问题,才是我们修行人的风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明海法师文章列表

放下内心的毒箭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

大愿法师:环保应从清洁心灵做起

初闻六祖慧能大名,始于八十年代末蔡志忠的一套漫画《...

禅门的修行路: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一般人听到佛教在讲修道、证道,都以为是一门高深莫测...

妄想起灭不停,正是轮回生死根本

佛言:见性学道难,尽世修行如毛,见性如角;今之学道...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

修心养性的九大疗法

对待生活多一份宽容和理解,我们的生命中就会多一些阳...

【推荐】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人类的智慧从何而来?「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看见天、看见云彩也忧愁,听见其...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人际交往的六不合七不交

一、六不合: 1、不与私欲太重的人合作,因为他们看不...

庐山东林寺昼夜经行︱三界如火宅 念佛归安养

2018年8月12日,东林寺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如期举行。下...

写给徘徊在修行路上的朋友

修行就是很苦的一件事情。其实修行说起来很简单,但是...

最严重的颠倒就是「常见」

我们的五根、六尘种种的色法,其实是一念的心所相续变...

【佛教词典】佛土

佛土在经论中有时也叫做佛刹、佛界、佛国、净刹、净界...

【佛教词典】象宝

(动物)转轮圣王七宝之一。为乘驾而感得象之最胜也。...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这三样东西

《心经》里有一句心无挂碍,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

67条忠言语录

1、一切快乐,没有比祥和更为快乐;一切享受,没有比...

《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世间利益共分九项:第一、不受恶死:若诸人天诵持大悲...

极乐世界的水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水功德: 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 微风动华叶,交错...

发心的人是上等命,随缘的人是中等命

发心是人的信心、决心;随缘就是可有可无,可以做可以...

李炳南居士:修持名念佛之要点

人生在世,总有种种痛苦、不自由,而这些苦厄,世人又...

解决人生当中最终极的问题

【或问终身。菩萨曰:汝问终身耶?我这里没有断终身的...

「家」也是旅店

有紧张大师之称的名导演希区柯克,有次在苏格兰山区迷...

佛堂必须整洁,才会有功德

若见他人对佛经像有不恭敬者,宜于二人共坐时,细细以...

阎罗王派到人间的五个使者

佛言。昔者为盐楼王。有弘普之慈诸堕罪狱者。王尽现之...

佛教的养生理念

养生一词始见于《庄子内篇》。所谓养,就是保养、养护...

佛陀的三十二相从何而来

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是说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