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李炳南居士:修持名念佛之要点

李炳南老居士  2011/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在世,总有种种痛苦、不自由,而这些苦厄,世人又往往无法解脱。比如今日世界战事纷迭,洋人都有毁灭力什强的原子弹,只要一被引爆,后果不堪设想。此种苦难,世人皆束手无策,只有佛有办法。什么办法呢?佛家讲因果,教人从内心自我省察,只要深信,就能转变心理、离苦得乐。

其次,吾人有现在,也有将来,将来死后往何处去?知道的人恐怕万人之中找不出一个。大多数人都说「随他便」,可是这样可不得了,因为百分之九十九会堕入三恶道,极少能再得人身。如此一来,该怎么办呢?有两句话─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众生由于无始以来造业太多,所以在六道中轮回不停。其实,从前的惑业就像一粒种子,虽然已经种下地,但是只要遇不到机缘(如日光、空气、水等),就不会生芽、不会结果。因此,要消旧业,就必须从断缘下手。意即日用平常间,不论顺境逆境,我们得时时警觉,不让贪瞋痴作祟;若能控制住,即是断缘。只要没了缘,自然就不受苦果了。

吾人当知,业力虽大,但众生的心力亦不可思议。学佛就是在扩展吾人的心力,让善性发展;虽然心力愈强,魔力愈高,但若不着力,魔就作主了。有人会问:「若精进修持,仍然不敌魔力,该怎么办呢?」可请救兵。即以本身心力,联合佛力,二力结合,即可灭魔。

不过,请佛帮忙,要先扪心自问:是真心要与佛合作?还是一时兴起?若是真合作,就不能三心二意,必得一心一意,净业方能克成。

净土念佛法门是二力法门,吾人念佛就必得求一心。兹就修行持名念佛之要点,分述如下:

(甲)念法正谬

念佛的方法有正有谬,平素必须留意、警觉。一者「外念」,如平日数珠念佛即是。此种念法,声音或高或低均可,只是切忌「有口无心」。如果口诵佛号,心中却落入二种烦恼(即散乱、昏沉)当中,这样就没用处了,只是种种善根,增添福报而已。二者「内念」,即念佛时,内心要明记佛名、佛相、佛之功德而不忘。世人总是不忘饮食,念佛若能像这般念兹在兹,成就决定可期。再者,念佛除了当下明记不忘之外,如果能再加上忆念的工夫,则效果更佳。因为若能忆念不断,就能时时照顾念头,如此一来,即无昏沉、散乱,这是念佛的妙诀。不过,话虽如此,照顾当前一念毕竟不易,故劝诸位内外合行,口出声加心内念,互相调剂,如此轮替,自得净念相继。

念佛的目的,是要求生极乐、了生脱死,但是必得伏惑,往生才有把握。虽然无量寿经上说,听闻弥陀名号,即使称念十声亦得往生,不过弥陀经也说,必须念到一心不乱才行。由此可知,两经要对照着看才能明白箇中真义,否则断章取义就成了魔说。至于「一心不乱」,有两层涵义:工夫若深,即能断惑;工夫若浅,则是伏惑。

(乙)三慧成就

学佛必须求开慧,佛法讲「三慧成就」,「三慧」即「闻思修」,闻后研理,如实修行,智慧自然开显。净土宗不言「闻思修」,而说「信愿行」,但二者不相违背。

净宗之「闻」,特重「信」字,一闻即信。信而愿,有信愿就能开慧,就不会退转。信后研究求解即为「思」,「思」即明记不忘、忆念不断,可就事理两方面探讨,意即念佛有「事念」、「理念」之别。若不懂佛理,但信西方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便「如母忆子」,一心念去,此即「事念」。若知极乐、弥陀为自心所造,念弥陀即念自性,生极乐即生自心,此即「理念」。知「事念」,便可得「事一心」,虽然见思未断,然能伏住,带业往生。

能「理念」,便可得「理一心」,不为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的二边之见所乱。由于心开见本性,所以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皆是心影,无物可乱,一切皆是阿弥陀佛。

(丙)不乱薰习

能「理念」者,乃上根之人,因不为二边所乱,故能断惑。至于中根者,虽未悟理,但佛号提起,即能伏惑。若是「口念弥陀心散乱」者,即属下根之人,虽然妄想如流沙,但若能念至口熟,以口薰心,日久天长,亦能奏效。总之,不论上中下根,若想得结果,要诀就在一个「诚」字。君不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世间法要成就尚得如此,出世法要成就更须强调。

以上略述念佛得一心必知的事项,若觉所言均办不到,仍有方便法,即「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能老实奉行者,亦可免受堕落三途之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李炳南老居士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

要使我们所处的世界变成净土,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不管...

念佛只贵真实修行

【原文】 学佛者无用庄严形迹,只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

印光大师文钞中有关不能往生的例子

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 (与...

至诚念佛,则杂念妄想悉渐消灭

原文: 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

用什么简单方法处理24小时的妄想

问: 平常我念佛可能只有两个小时,我不可能一直念佛...

念佛要达到一心不乱

持名念佛要求念力集中,心不散乱,久久烦恼能圆伏圆断...

道证法师:把世间的杂音变佛声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

用零散的时间来修系缘念佛法

我们常说,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愿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李炳南老居士《正是用功时节》

每年的元旦都要说几句佛法,本人在台中每星期都有讲经...

老年人常被病魔侵袭折磨该怎么办

问: 我已老了,身体常常被病魔侵袭折磨,虽然早晚功...

昼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课不可不做

你每天如果没有一定的功课,就是挂名的佛教徒。净土行...

李炳南老居士:报恩要及时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人生七十古来稀啊,儿子到了四十岁...

【佛教词典】法殿

(杂名)正法之殿堂也,正法为贤圣之住处,故以殿堂为...

【佛教词典】非时食

梵语 vikālabhojana,巴利语同。指非时之食,亦即过日...

珍惜生命中每一场约会

现代生活忙碌紧凑,和朋友约会、和事业相关的人商谈,...

什么叫作佛号安住呢

整个生命的改变来自于修习止观,这个止叫五停心,四念...

婆罗门女栴沙谤佛因缘

佛住止在阿耨大泉时,有五百位六神通具足的大罗汉比丘...

盲目迷信不是修行

王太太觉得自己很虔诚。 早晚课是每天必做的。每天早...

因果定律是不变的法则

修学佛法,除了建立正确的知见,更进一步要身体力行。...

大安法师:现代人如何做到老实念佛

问: 净土宗祖师让我们老实念佛。以前的古人比较淳朴...

狐狸精跟着狮子王

禅宗这一法,是最上乘,是无相法。社会上这个道,那个...

文珠法师《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一、孝道的意义 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

如何把现世过去世的业消除

问: 深信因果后,很想把现世的业和往世的业消除,怎么...

迷时妙法成生死,悟后三千性寂然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惟深入火光三昧者,能转烦恼业报...

【推荐】身体24小时的使用手册

1:00 人体进入浅睡阶段,易醒。此时头脑较清楚,熬夜...

受苦能消业的前提是什么

问: 《文钞》中说,受苦时作消业想。弟子的困惑是,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