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至诚念佛,则杂念妄想悉渐消灭

印光大师  2015/07/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至诚念佛,则杂念妄想悉渐消灭

原文:

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乱,若至诚念佛,则一切杂念妄想,悉皆渐见消灭。消灭,则心归于一,归一则神气自然充畅。汝不知念佛息妄,且试念之,则觉得心中种种妄念皆现。若念之久久,自无此种妄念。其最初觉有妄念者,由于念佛之故,方显得心中之妄念,不念佛则不显。譬如屋中,清净无尘,窗孔中透进一线日光,其尘不知有多少。屋中之尘,由日光显。心中之妄,由念佛显。

若常念佛,心自清净。孔子慕尧舜周公之道,念念不忘,故见尧于羹,见舜于墙,见周公于梦。此常时忆念,与念佛何异?佛以众生之心口,由烦恼惑业,致成染污。以“南无阿弥陀佛”之洪名圣号,令其心口称念,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之久久,业消智朗,障尽福崇,自心本具之佛性,自可显现。

圆涛法师译文:

念佛也是养气调神的妙法,也是参究本来面目的妙法。怎么这么说呢?我们的心时常纷乱,如果能至诚念佛,那么一切杂念妄想都会渐渐消灭。妄念消灭,那么心自然归于一,归一则神气自然充畅。你不知道念佛能止息妄念,请去试着念念佛,就会觉得心中的种种妄念都出现了。如果长时间地念佛,自然就没有这些妄念了。那些最初念佛觉得有妄念的人,正是由于念佛的缘故,才显得心中有妄念,不念佛妄念则不明显。就好像在屋子里显得清净无尘,如果从窗孔透进一线阳光,就会看到屋内的灰尘不知有多少。屋中的尘土由于有日光而明显。心中的妄念因为念佛而突显。

如果常念佛,心自然会清净。孔子仰慕尧舜周公的圣人之道,念念不忘,所以能在羹汤中见到尧,在墙面上见到舜,在梦中见到周公。这是孔子时常忆念他们,与念佛的道理有什么区别呢?佛陀认为众生的心口,由于烦恼惑业的缘故,被染污了。就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让众生心执持口称念,好像染上香气的人,身上也会有香气。这样长久地念佛,业障就会消除,智慧自然明朗,业障没了,福慧自然增长,自心本具的佛性自然就可以显现出来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不受无明妄想的干扰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

你跟着妄想走,如何能感应道交呢

念一句佛号可以灭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那我们如何念一...

念佛怎样对治昏沉散乱

大家来打佛七,在求一心不乱。《佛说阿弥陀经》上说,...

一切法本来就是无分别

无分别智的意境是甚深的,这个「甚深」有二个:第一个...

先明白念佛的目的,你就知道如何念佛

怎么念佛 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以持名为中心,持名念佛...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 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

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

你听闻《法华经》,产生开示悟入佛陀知见,不管你过去...

如何来对治散乱心呢

当年老子曾经预言,过度沉溺于物质刺激,人会昏迷、散...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印光大师开示佛七:打七该怎么打

临近年关,各大寺院都陆续开展起精进办道的打七修行。...

念佛摄心的方法

原文: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

三业不清净,念佛就没有功德吗

【原文】 则从此以后,当兢兢自守,凡有不好的念头一起...

面对灾难切记勤念观音

● 天灾、人祸,相继而至。当令家人,同念观音,以为预...

【佛教词典】肉灯肉香

(故事)南史梁武帝纪曰:有沙门智泉铁钩挂体,以燃千...

【佛教词典】六界聚

界,界分之义;聚,聚集之义。谓众生之身乃六大之聚集...

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

我于一九三五年到惠安净峰寺去住。到十一月,忽然生了...

念佛法门乃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

一、佛法大海,信为能入 如来一代时教,智慧深广如大海...

虚云老和尚论《西游记》

世上流传的《西游记》、《目莲传》,都是清浊不分,是...

戒邪淫七步曲

一、知苦回头 佛法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展开来就是知苦、...

费重利轻

有人一生劳碌,和人争夺计较造诸恶业,才得来的钱财,...

供养地藏菩萨,所住的地方就能得这十种利益

这些未来和现在众生在他所住的地方,在南方清洁之地南...

【推荐】受戒时应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我们在受戒过程中,应该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菩萨...

参梦老和尚为朝五台山的弟子开示

你是相信文殊菩萨有?你是相信文殊菩萨没有? 那我们朝...

梵网经菩萨戒的求受资格

一、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 我们先引用一段经文啊,看经...

打坐中如何观想

问: 打坐中如何观想? 惟贤长老答: 在打坐中要做到...

圣严法师《死亡并不可怕》

佛教认为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一般人很容...

五年参访和六年苦修

悉达多太子身披袈裟以后,就安祥徐步地到处去寻师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