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受戒时应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大安法师  2016/09/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受戒时应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我们在受戒过程中,应该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菩萨戒的受体之机,是在三番羯磨的时候。所以在正授戒体时,禀戒三师要下座拈香,为所有的菩萨戒戒子,对现在十方诸佛菩萨顶礼启白,感发大众的圆宗戒体。

佛法是心法,戒法也是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戒法讲“十无尽戒藏”,如《璎珞经》经中说:“心无尽故,戒亦无尽。”

戒体是由当下这颗心来感得的,所以在正授戒体时,一定要有至诚恭敬心,一心善听,并通过三次观想,最后揽戒法于心。

三师三次启白时,要这样认真地去思惟:

第一番观想,由戒和尚启白。戒和尚初番白竟之时,观想十方世界妙善戒法,由心业力,悉皆震动。

声闻教系缘最广的,是释迦牟尼佛所住持的一个刹土——三千大千世界。菩萨戒弟子系缘的,是十方无量无边的微尘数世界。十方世界,这是从空间来说,时间则贯穿三世,包括过去劫、现在劫、未来劫。

从心地上来说,戒法也蕴藏在我们的内心,但一定要借助一个强缘激活它。这个佛性种子一旦被震动,就会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

佛性种子能激活出来,是由于你当下发的菩提心、至诚心、慈悲心的心业力。

第二番观想,由羯磨和尚启白。羯磨和尚第二番白竟之时,要观想十方无量世界的妙善戒法,如云如盖,覆在你的头顶上。

“妙善”是形容菩萨戒戒法的,指不可思议的至善的。菩萨大戒是千佛大戒,是卢舍那佛为妙海王子说的。

菩萨戒跟声闻戒不同的是,声闻戒是有犯才有制;菩萨戒是一时称性而说的,尤其《梵网经菩萨戒》是顿立戒,无论是什么样的众生,如国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乃至淫男淫女,都以大平等心观照,只要解法师语,尽得受戒。

只要受菩萨戒就能够入到佛的法位,就能够成为佛的真子,最终这个戒体令我们圆成佛果。这个百福庄严、五分法身的佛果,就是由妙善戒法作为初始发动的。

这个摄持了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三种愿力的妙善戒法,在第二番的时候,就像祥云一样从地面升至虚空,结成一个像漏斗一样的宝盖,覆盖在你的头顶上。

第三番观想,由教授和尚启白。教授和尚第三番启白之时,观想十方无量世界奇妙的、至善的菩萨戒法像甘露一样,从你的头顶上(百会穴),流入你的身心,充满正报(你的身体)。

我们的身体也叫业报身,只有一期的生命。业报身心都很陋劣,照理说是纳受不了这样奇特的戒法的,所以你得要观想。

这个戒法幸好是非色非心,如果它有体积的话,我们的业报身也装不下。

这个心性上的问题惟有佛菩萨才能了知,就像《普贤行愿品》所言,我们造的恶业无量无边,如果这个恶业有体积的话,尽虚空都装不下。

由此来看,恶业尽虚空装不下,如果是善业、功德,那尽虚空也是装不下的。

无作戒体非色非心,是由心来运作的,所以当下这一念心不可思议。第三次作观时,就是将十方无量世界的无量妙善戒法,揽于我们的身心,充满正报。

当下,我们的生命就有一个非常奇特的本质上的提升,就不是一般没有受戒的世俗人的生命了,而是初发心菩萨,是具菩萨种性的人,是具有般若智慧的人,是具有同体大慈悲心的人,是要把三聚净戒作为自己的生命追求并付诸实践的人。

 

正授菩萨戒仪轨(三番羯磨)

戒和尚鸣尺云:“诸佛子等,既能发此十四种深弘誓愿,我当与二师起座拈香,为汝等顶礼启白十方现在诸佛及诸菩萨,感发汝等圆宗戒体。汝等应一心善听,作意谛思。当知,我初番白竟之时,十方世界妙善戒法,由心业力,悉皆震动。第二番羯磨和尚白竟之时,十方世界妙善戒法,如云如盖,覆汝顶上。第三番教授和尚白竟之时,十方世界妙善戒法,从汝顶门流入身心,充满正报,尽未来际永为佛种。此是无作戒体,无漏色法,由汝增上善心之所感得。”

戒和尚再次鸣尺云:是故汝应至诚顶受。

戒子齐答:依教奉行。

戒子起立,合掌。三师下座,至香案前拈香,随后三拜,戒子随拜。拜已,戒子长跪合掌。

戒和尚进行初番羯磨:“仰启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今于一四天南瞻部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东林寺,此中现有初发心菩萨(戒子各称法名),于我某某、某某、某某(三师)菩萨所,乃至三说受菩萨戒,我为作证。惟愿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第一真圣,于现不现,一切时处,一切有情,皆现觉者,于弟子(戒子各称法名)受菩萨戒亦为作证,慈愍故。”

随后,羯磨师、教授师分别进行第二番、第三番羯磨。羯磨完毕,三师再次升座。戒子起立,顶礼三拜,问讯,长跪合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时常不自觉地运转周天,此种观想是否为妄见

问: 我是一个练过气功的学佛者,过去亦常持佛号,但修...

人为什么痛苦?

人从哇哇坠地到老死病榻最多不过百年,这在历史长河里...

喜贪美色美味,当修如是观法

如经中说,修定的人要离欲及恶法。离欲即指离开五欲。...

何谓「阿阇梨」

何谓阿阇黎 阿阇梨是梵文Acarya的音译,意译为轨范正行...

受持五戒的意义与功德

佛教的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

《观无量寿佛经》第八观:像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

迦遮延尊者度化婆罗门

有一天,摩诃迦遮延尊者与五百位大比丘众,来到婆那国...

杀戒包括我们平常吃的肉食吗

问: 师父慈悲,学人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严持四重戒...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最后看第二十二愿 菩萨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

我们讲慈悲,有三种慈:众生缘慈、法缘慈和无缘慈。 众...

四十八大愿——(第46愿)自然得闻妙法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可通入路

原文: 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若教赴时机,易...

【佛教词典】入住出三心

(名数)为菩萨阶位之十地,各有入住出之三位。入其地...

【佛教词典】拔除根本

【拔除根本】 p0830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页云:拔除根...

今生的际遇,是前世修来的

布施的道理,古往今来很多贤人哲士,都会用种种不同的...

乱发脾气是显示自己无能

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献扑满,我问孩子:「这些钱要做什么...

【推荐】一句佛号就能收摄散乱的心

不学佛之前,都是散乱、黑暗、狂躁的心,在里面加入佛...

难陀王与那伽斯那共论缘

难陀王是一位见识广博的聪明人,没有任何事能够难倒他...

受戒与不受戒的差别

在家人通常说:心好就好了嘛,受什么戒嘛,不受戒与受...

【推荐】不向此身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我们把前面的念佛的止跟观作一个总结。偈颂一是偏重在...

如何对治出离心时有时无

学佛要有智慧的观照。首先对于我们心理的状态,凡夫众...

净土的愿力,一般人有二个毛病

在古德的开示上说:修习净土的愿力,一般人有二个毛病...

随缘度日和事业追求是不是矛盾

问: 有一事疑惑,请求法师开示。之前听您说过随缘度日...

真正的富有

从前有一个婆罗门国家,名叫多味象,这个国家的国王信...

一钵饭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年正赶上闹饥荒,百姓多有饿死...

「命浊」的由来

看第五段的命浊。 这个命浊主要是由识阴引生的,就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