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为什么痛苦?

2010/07/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为什么痛苦?

人从哇哇坠地到老死病榻最多不过百年,这在历史长河里只不过是短暂一瞬。人的一生无时不与痛苦相伴,少时有少时的痛苦,青年有青年的痛苦,中年有中年的痛苦,老年有老年的痛苦,人的一生就是在痛苦中挣扎。回顾人生,真可谓是“人生苦短”。

那么痛苦从何而来呢?欲。欲望。没完没了的欲望。曾有智者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你自己让自己痛苦。”这话说得对,恰如其分。其实就是这样,欲越盛,苦越多;欲与苦伴,苦与欲连;苦随欲而来,苦也随欲而去;无欲则无苦,无苦即得乐。

人,都会有欲望。欲望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它是本能的一种释放形式,构成了人类行为最内在与最基本的根据与必要条件。在欲望的推动下,人不断占有客观的对象,从而同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关系。通过欲望或多或少的满足,人作为主体把握着客体与环境,和客体及环境取得同一。在这个意义上,欲望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动力,从而也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动力。

但是,作为一种本能的欲望,无论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不可能超出历史的结构,它的功能作用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欲望的有效性与必要性是有限度的。满足不是绝对的,总有新的欲望会无休止地产生出来,所以欲望是无休止的,永远不能满足的,这就必然会引发出许多难以调节的心理矛盾和社会矛盾。

凡人有欲望是正常的,但应该是有限度的。欲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贪欲。贪欲是万恶之源,万苦之根。解决贪欲的问题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戒欲。佛教的基本教义就是戒欲。我们学佛学的就是戒欲。我们步入佛门的第一堂课 :三皈五戒,就是讲怎样戒欲。

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有了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戒欲,是指要戒除的那些超出合理范围(人生存、生活的基本需求)以外的贪欲。

欲,要从眼、耳、鼻、舌、身、意戒起,从不杀生、不盗窃、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起。戒欲,要打“主动仗”,要从心而戒,只有心清净了,欲才能调伏。戒欲,要打“持久战“,克服贪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个长期的修行课题,这个课题可能要一直做到死,甚至死了还要做。

让我们把欲望压缩到最小最小,把无我放大到最大最大,在无限的空灵中回归自我。让我们放弃贪欲,寻找清净,享受无欲之妙,明心见性,菩提得渡,离苦得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问: 什么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具体落实在念佛的时候...

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是何含义

问: 做梦会被梦境所转,这种情况怎样克服?就是佛来...

平时深信切愿,睡梦中也能往生

问: 许多居士平时都很精进,但到临命终时,家人如果不...

对自己这么残忍,恐怕会失去大好机会

以为五逆十恶,临终回心,念十声佛,就可往生,因此可...

顺境要用行力,逆境要用忍力

印光大师说:我们菩萨六波罗蜜,其实只有四个法门,就...

法师,请问我能出家吗

时常有人问我:法师,请问我能出家吗? 虽然每次我的...

念佛能消业障,为什么还会遇到障缘

问: 师父,刚才说到念佛消除业障,有的人念了很多佛...

家里人爱钓鱼,应怎样对待此事

问: 请问师父,家里爱人爱钓鱼,应该怎样对待此事?...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色受想行识的生命

佛陀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五个部分,第一个是色蕴,就是我...

佛陀处理众生障碍三阶段

(一)对治生死业障。 那佛陀陪着我们成长,要处理的第...

让罪业消失的方法就是「忏悔」

《占察善恶业报经》云:若遭众厄种种衰恼不吉之事,扰...

我慢是修行的大障碍,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已

对于慢,凡夫总认为我们的生命体、五蕴身心中有一个我...

【佛教词典】摩奴

梵名 Manu。印度神话中之人类始祖。据传有十四世,每世...

【佛教词典】音教

(术语)以音声所说之教法也。法华经信解品曰:我等今...

黄豆的十种保健功效

黄豆享有豆中之王的美称,每天吃点黄豆、豆制品或喝杯...

九华山无暇和尚的故事

在九华山一千六百多米海拔的山顶上,有一座六百多年历...

莲池大师《云栖净土汇语》

●开示 水陆会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窃惟净土之为教也,...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关于积集智慧的资粮,本经讲到有二种因缘:第一个是有...

为何法供养功德最大

问: 经中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请解释一下。 答:...

布施的十种对境及不同意乐

布施的对境略有十种: 一、亲友:直接利益自己的有恩者...

剖析现代社会造妄语业之现象

在当今人类的贪欲急剧膨胀的时代,为了获取名利造妄语...

臭女净心

舍卫国有一位清道妇,每天清晨就在城内各通衢要道扫地...

为父母立了消灾牌位,能否消除业障

问: 我悄悄地在寺院给父母立了一个消灾牌位,父母始...

宋代高僧天衣义怀禅师

好,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现在我们的网络时代,确实网...

通过念佛来断除执着

怎样来成就明白的心呢?怎样来真正地能够通过念阿弥陀...

当念佛间断之时,有三种痛加鞭策的方法

问:修念佛法门,贵在念念相续不间断,我也很想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