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云何说诸法如幻

永明延寿禅师  2019/07/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云何说诸法如幻

问:既唯一真心,教中云何复说诸法如幻?

答:了境是心,万法奚有?以依心所起,无有定体,皆如幻化,毕竟寂灭。《宝积经》云:“尔时世尊告幻师言:‘一切众生,及诸资具,皆是幻化,谓由于业之所幻故。诸比丘众,亦是幻化,谓由于法之所幻故。我身亦幻,智所幻故。三千大千一切世界,亦皆是幻,一切众生共所幻故。凡所有法,无非是幻,因缘和合之所幻故。’”又教中总明十喻,如幻、如化、如梦、如影等,此是诸佛密意,破众生执世相为实,起于常见。世间共知幻梦等法是空,则不信人法心境等,如幻梦亦空,所以将所信之虚,破所信之实,令所信之实,同所信之虚。然后乃顿悟真宗,遍一切处,心内心外,决定无有实法建立。

《大庄严论》云:“我昔曾闻有一幻师,有信乐心,至耆阇山,为僧设会。供养已讫,幻尸陀罗木,作一女人,端正奇特。在大众前,抱捉此女而鸣吮之,共为欲事。时诸比丘,见此事已,咸皆嫌忿,而作是言:‘此无惭人,所为鄙亵,知其如是,不受其供。’时彼幻师,既行欲已,闻诸比丘,讥诃嫌责,即便以刀,斫刺是女。分解支节,挑目截鼻,种种苦毒,而杀此女,诸比丘等,又见此事,倍复嫌忿:‘我等若当知汝如是,宁饮毒药,不受其供。’乃至尔时幻师,即捉尸陀罗木,用示众僧,合掌白言:‘我向所作,即是此木。于彼木中,有何欲杀?欲安众僧身故,设此饮食。欲令众僧心安故,为此幻耳。愿诸比丘,听我所说。岂可不闻佛于修多罗中,说一切法,犹如幻化?我今为欲成彼语故,故作斯幻。如斯幻身,无寿无命。识之幻师,运转机关,令其视眴俯仰顾盻,行步进止,或语或笑。以此事故,深知此身,真实无我。’”

《华严经》颂云:“世间种种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无所动。诸业从心生,故说心如幻,若离此分别,普灭诸有趣。譬如工幻师,普现诸色像,徒令众贪乐,毕竟无所得。世间亦如是,一切皆如幻,无性亦无生,示现有种种。度脱诸众生,令知法如幻,众生不异幻,了幻无众生。众生及国土,三世所有法,如是悉无余,一切皆如幻。幻作男女形,及象马牛羊,屋宅池泉类,园林华果等。幻物无觉知,亦无有住处,毕竟寂灭相,但随分别现。菩萨能如是,普见诸世间,有无一切法,了达悉如幻。众生及国土,种种业所造,入于如幻际,于彼无依着。如是得善巧,寂灭无戏论,住于无碍地,普现大威力。”

又《入法界品》,时童子童女告善财言:“善男子,我等证得菩萨解脱,名为幻住。得此解脱故,见一切世界皆幻住,因缘所生故;一切众生皆幻住,业烦恼所起故;一切世间皆幻住,无明有爱等展转缘生故;一切法皆幻住,我见等种种幻缘所生故;一切三世皆幻住,我见等颠倒智所生故;一切众生生灭老死忧悲苦恼皆幻住,虚妄分别所生故;一切国土皆幻住,想倒心倒见倒无明所现故;一切声闻辟支佛皆幻住,智断分别所成故;一切菩萨皆幻住,能自调伏教化众生诸行愿法之所成故;一切菩萨众会变化调伏诸所施为皆幻住,愿智幻所成故。善男子,幻境自性不可思议。”

是以凡夫盲无慧目,妄取前尘男女等相。如幻化法,但诳心眼都无实事。皆业识心动,起见现相,意识分别,强立我人自他差别。若能识幻,方悟前非,终不于空而兴造作。又此幻法,人多错解,执一切法如幻如化,便作空无之见。如方广外道,立空无为宗,不知实义。

故《华严论》云:“了如幻法,是坚固义。” 言坚固者,即是常住义,岂可作空无之解?故知此幻即真,幻不可得。无幻之幻,名为幻法。绝见之见,方名见幻。

问:诸法不真,各无自性,刹那变异,故称为幻。佛身常住,岂称幻耶?

答:诸佛略有二身:一真实身,二方便身。以众生有不见如来真实身故,示方便身,令入真实。若悟入时,即方便身是常住体,了幻不可得故。

所以《鸯崛魔罗经》偈云:“如来所变化,众生悉不知。如来所作幻,众幻中之王。大身方便身,是则为如来。

问:一切法如幻,云何有垢净能所对治?

答:只为如幻,故垢净不定,由心回转,凡圣法生故。《思益经》云:“垢法说净,见垢实性故。净法说垢,贪着净相故。”又《庄严经论》云:“问:‘若诸法同如幻,以何义故,一为能治,一为所治?’偈答云:‘譬如强幻王,令余幻王退,如是清净法,能令染法尽。’”

所以《圆觉经》云:“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善男子,彼诸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

释曰:珠中无五方之色,因光所映;性中无五趣之身,随业而现,迷珠者执珠中实色,昧性者认性内虚身。法喻皎然,真伪可验。

问:入此宗门,云何了一切法如化?

答:以万法无体,名相本空,无而忽有,名之曰化。

《大智度论》问云:若一切法皆空如化,何以故,有种种说法别异?答曰:如佛所化,及余人所化,虽不实,而有种种形像别异,梦中所见种种亦如是。人见梦中好恶事,有生喜者,有生怖者。如镜中像,虽无实事,而随本形,像有好丑,诸法亦如是,虽空而各各有因缘。

如佛经中说,于是化法中,有声闻变化,有辟支佛变化,有菩萨变化,有佛变化,有烦恼变化,有业变化。又云:如化者,化主无定物。但以心生,便有所作,皆无有实。人身亦如是。本无所因,但从先世心,生今世身,皆无有实。以是故诸法如化。

故知一切法,皆从心生,悉如幻化。虽幻化不实,亦可作善恶之因缘,受升沉之报应。不可生于断见。但了体虚,莫生取舍。

以众生无性即空,故在凡不凡;以法身随缘,故处圣非圣;又以众生缘成似有,故圣不是凡;以法身常住不变,故凡不是圣;则真俗一际,染净恒分,凡圣两途,生佛无异。如是镕融,方明一心佛性。

《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佛者是觉,人有灵知之觉。今第一义空,与之为性,故名佛性。非情无觉,但持自体,得称为法。今真性与之为性,故名法性。故云假说能所,而实无差。云何无差?同一性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香严童子闻香气而成就圣道的过程

前面是讲总相,这以下讲到他个人在有为当中所选择的一...

这个世间不值得你这样执著

我们一个人不悟到佛法,临命终那一种执实在是没有办法...

因忘自性弥陀佛,异念纷驰总是魔

解脱生死,念佛怎么解脱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衣里宝珠的譬喻

衣里宝珠的譬喻...

如何以礼待人,显见自心中佛

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礼仪等,第一堂课已讲过。现引...

身与触即如来藏性

这个身根,是一个内处;外在的触尘冷热涩滑,是外处。...

要破执著,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若知诸义唯是言,即住似彼唯心理。便能现证真法界,是...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业是怎么来的?造完后又跑哪里去

我们讲因果同时,借缘显现。从因果转变的角度,佛教是...

出家人能接受信众的红包供养吗

出家师父能接受信众的红包供养吗?在当今社会,这个问...

宽恕别人给你带来的12种好处

人的心病从什么地方来?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无法宽恕他...

信佛与学佛的差别

信佛是学佛的开始,学佛是信佛的实践阶段,更进一步而...

【佛教词典】本源清净大圆镜

(术语)圆觉经之语。本源者,众生本具之佛性。其清净...

【佛教词典】眼等及眼界等四句分别

【眼等及眼界等四句分别】 p1001 瑜伽五十六卷九页云:...

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读诵大乘。 对净业行人来说,主要是读诵净土五经。此外...

略论「一心不乱」

净土法门是一代时教之特别法门。千经万论皆赞净土,独...

南怀瑾的「子午觉」

现代医学常识告诉我们,为保持正常体力,成年人平均睡...

宏海法师:劝发菩提心文

(第一讲) 好,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学子们,大家晚上...

有胃病的人,应先改掉以下恶习

男人工作强度较大,应酬又多,容易饮食不节,透支身体...

《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略释

在这篇愿文中,智者大师阐明了修学佛法的目的和方式。...

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我们修行,大家肯定都有感觉,一修行,感觉最重的就是...

观世音菩萨的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这个地方是讲到,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以后所成就的...

空留遗憾又何用

光阴似箭,城市人生活忙碌,时间好像永远不够用,匆匆...

妙高禅师

妙高,字云峰,长溪人,他家世世以儒学为业,他母亲临...

堕胎后的身心状态、补救与预防

随着西方的种种价值观渐渐被许多人接受。有许多人竟然...

「三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即便对佛教并不了解的人,也知道古典名著《西游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