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断烦恼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净界法师  2019/10/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断烦恼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佛陀提出了四种譬喻来解答富楼那尊者心中的疑惑。两种譬喻是说明“达妄本空”,另外两种譬喻是发明“知真本有”。我们看这地方两段:一,喻妄因妄果其体本真;二,喻真智真断不重起妄。

第一个,先从众生这种虚妄的因果当中来解释。其实众生的体性是本来清净的,虚妄是没有根源的。这个虚妄没有根源当中,我们把它分两段:第一段是“无明本空”,第二个是“诸法如幻”。

“无明本空”,蕅益大师的大意是说,这一段是说明妄因本空,虚妄的因是空的;“诸法如幻”,蕅益大师是说明妄果非有,虚妄的果也是非有,这个众生世界也是了不可得。

我们先看“无明本空”。这地方有两段,先看第一段,“喻无所从”。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而出?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佛陀讲出一个譬喻。佛陀说,比如说有一个迷失方向的人,这个人搞不清楚东西南北,他就靠自己的直觉走到一个人群聚集的村落。来到这个村落的时候,他把南方当作北方,他一直认为这个是北方(事实上是南方),产生迷情。他往南方走,他一直认为他往北方走。佛陀就问这个问题说,他这一念迷惑方向的心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他为什么产生这个迷惑呢?是“因迷而有”,是自己产生的,是迷惑产生的,由迷惑而产生迷惑,自生?还是他本来是觉悟的,由觉悟的心而产生迷惑,是他生呢?

富楼那说,这个迷失方向的人,那一念的迷惑之心,不是迷惑心生起的,也不是觉悟心生起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迷本无根”。这是关键。这句话,这四个字,道尽了我们断烦恼的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迷惑的心是根本没有根源。

我讲实在话,迷惑有根源的话,我们断不了,我们只能够把它压制。为什么能够断烦恼呢?因为迷惑没有根源,找不到根。所以,你问它“你从什么地方来”,它就完了。它只就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一种“幻妄称相”,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但是它根本没有根源。

所以,你怎么能够问他是因迷情而有,还是说从觉悟而有呢?因为“悟非生迷”,觉悟不可能生起迷惑。所以说,富楼那尊者的回答,简单地讲就是“迷本无根”。

看佛陀的意思是同意的。看下一段。

佛陀说,这个迷失方向的人,正在迷惑的时候,假设突然间有一个觉悟的人告诉他说:“你这个方向错了,你把南方当成北方了(你在高速公路你要往北走,你却往南走了)。”指示他正确的方向。这个时候他转迷为悟。

佛陀就问富楼那尊者说:那你的意思怎么样?这个人纵然过去迷惑了很多天,那么他觉悟了以后,哦,我知道这个地方是往南,这个地方往北。那么他迷惑还会再生起吗?他一旦知道以后他还会生起吗?富楼那尊者说,不会啦!他知道以后,永远不会生起。这是讲到譬喻。

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

佛陀这以下合法说,十方如来那一念清净心亦复如是。

“此迷无本,性毕竟空。”身为一个众生这一念清净心,它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无明。无明本来就没有根源,只就是一念的迷情的妄动,虚妄的动而产生了三界六道的轮回。假设我们经过佛法的修学、戒定慧的观照,把那一念的迷情的假名假相破坏了以后,又恢复到这个清净的本性。

所以这个迷,不管是在迷的时候,不管是在觉悟的时候,它的体性都是毕竟空。

“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身为诸佛,他过去也是从众生而来的,他心中的无明也是没有根本的,但是因为一念的妄动产生一种相似的迷觉,产生一念相似的迷情。重点在“觉迷迷灭”,当我们觉悟的心生起的时候,我们正念真如,遇到妄想生起的时候回光返照,问它说“你从什么地方来”,保持不迷不取不动,这个时候觉悟的观照生起,迷情的心就慢慢息灭了。这个时候,恢复觉悟的心就不再产生迷了。

这个地方主要是说“迷本无根”,就是这个迷惑的心是没有根源的。所以它断了以后,就不会再生起了,因为它没有根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

如何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肿瘤

问: 如何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肿瘤? 慧律法师答...

为人处事,如何不让自己伤痕累累

海公在讲《楞严经》的时候,常讲一个观念说,其实这个...

念佛如何对治妄想

不念佛时,妄想虽多,无由而知,非不念时无妄想也。譬...

如何觅得真心

问: 请益法师,如何觅得真心? 宏海法师答: 我们常说...

怎样保持觉照

起疑情是一门很深的功夫,初学的人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

修空观的人要空掉什么

问: 师父讲到我们要修空观,不要住在外来的空上,在具...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

赵州上堂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

人的寿命真的很短促啊

今天已经是农历的三月十四,明天就是十五了,再过一个...

和尚也需要与时俱进吗

为什么和尚也需要和时代同步? 不同的人,会给佛教下...

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中说:烦恼以忍辱为菩...

【佛教词典】上耸

【上耸】 p0231 瑜伽九十五卷十页云:卽由爱之缠及随眠...

【佛教词典】幻化

(一)谓幻术师变化所现无实体之物。常用作譬喻。如说诸...

在娑婆世界中,任何事情都不要贪恋

老和尚在客堂对大众开示: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悭...

去除心中的黑暗

阿那律尊者在过去生中为长者子,正值燃灯佛住世,听闻...

修行最怕就是还没有上路

我们现在有两个问题要注意: 第一个先检查自己的行蕴,...

怎样品出年味里的菜根香

农历新年临近,开始进入了中国味道的倒计时。记忆中过...

印光大师:警人命无常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

别等老了糊涂了再念佛

问: 家中八十多岁的老人过去是医生,三年前头脑还很清...

丈夫的木讷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付出的关...

免费吃素悄然流行 徐州首家免费餐厅开张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是7月23日,徐州却开了...

【推荐】这个法门是灭罪解脱最好的法门

得疾解脱者,《智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

佛教对社会自杀行为的预防

一、前言 自杀就是自己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一般...

树与小男孩

很久以前,在一个森林里,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位小男孩...

一人学佛,带动全家转运

爸爸和两个弟弟经常出状况,我不是替他们还赌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