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因烦恼而造罪时,不要这三时都有心

良因法师  2019/10/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因烦恼而造罪时,不要这三时都有心

接着看“正明事忏”的下一段。

“则业有轻重,定不定别。或有转报,或有轻受。并如《佛名》方等诸经所明。”

这是说明事忏利益,业力有轻有重,有定业和不定业的差别,通过事忏之后,会有转变。“或有转报,或有轻受”,“转报”,就是把罪转掉,不受了;“轻受”,就是说虽然没有把恶业完全转掉,但结果却是重罪轻报,本来是地狱的罪业,通过今生受些灾难和痛苦,把它转掉。

第一个“‘时’‘报’俱定”,这时不可不受,但可以透过忏悔后,转重令轻。“时”是三时俱有心,而且都是重心,这叫“俱重心”。“三时”就是在造业的方便时、根本时和成已时这三时,都有粗重的烦恼。

比如说今天要杀一只鸡来吃,在杀它之前,想象鸡的味道有多么的好,就很想杀(方便时)。在杀它的时候,想到它的肉是多么的鲜美,迫不急待地想杀它,杀的时候很快乐(根本时)。把它杀了吃掉以后,还不断的回味那个肉是多么的鲜美、多么的嫩,不断的快乐回味(成已时)。

这就是三时都有烦恼心,而且都是重心,这样就构成了定业,也就决定受报。但是通过事忏之后,能够转重为轻。就是说可以把这种原本地狱道的罪业,转成人道中,透过生病、车祸等小小的痛苦,把它转掉,这是“时报俱定”的情况。

我们难免都有烦恼造业的时候,但是在造业时要注意心态,不要三时俱重,否则以后忏悔就困难了。例如有人拜了一个礼拜八十八佛就有感应,感觉灭罪了;有人拜了一年,也都没有感应。除了拜的心态、方法是否正确外,那就是当初在造业的时,因为三时俱重,所以不容易忏悔清净。

就像佛陀有个弟子叫指鬘尊者,他在没有归依佛陀以前,被魔王所迷惑,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最后接受佛陀的度化而出家,也证了阿罗汉,有阿罗汉的道力,所以他未来地狱的果报,可以免除掉,但是他每天在寮房里都要受地狱般火烧的痛苦,这就是重报轻受的情况。

第二个,“‘时’定‘报’不定,忏悔可转,则有相除。”“时定”就是说三时俱有心,但“虽俱有心,容有重轻”,虽然三时有烦恼心而造罪,但是不像第一个,三时都有殷重的烦恼心。

所以结果“报不定”,就是说不一定会受报,通过忏悔,可以改变。那是怎么改变呢?“相除”,就是唯识学所说的“递夺”,把原本三恶道的罪业全部转化掉。虽然事忏后罪业种子还在,但是会把种子中,驱使我们投生三恶道的力量全部消灭掉,甚至也不用重罪轻报了。

所以有时忏悔某种罪业,很快地感受到身心安乐,也没有障碍出现,可能是因为当初在造业时,虽然三时都有心,但并不是重心,后来要忏悔就比较容易。

第三个,“‘时’不定‘报’定”。“时不定”,是“非三时俱有心”,比如方便时没有心,根本时临时起意;或者方便时、根本时都有心,但成已时后悔;类似的情况叫三时不定。

“报定”,是因为“有心者俱重心”,就是虽然不是三时都有心,但是只要有心,都是很重的烦恼心。“此造业轻,易忏伏也。”虽然说是报定,但还是可以通过忏悔的力量给忏除掉,因为并不是三时都是重心的。

第四个,“‘时’‘报’俱不定,非三时俱有心,有心者非俱重心。”这个是最轻的情况,因为并非三时俱有烦恼心,同时也并非俱是重心,所以还不构成定业,忏悔起来也就比较容易。所以我们在忏悔的时候,为什么有时候会重罪轻报,有时候不会,就是因为造罪时的心态不一样。

人都有烦恼,因烦恼而造罪的时候,注意不要三时都有心,同时要怀着惭愧心、忏悔心,即使造罪业也比较容易忏悔清净。

《南山律在家备览导读·忏悔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良因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海面无风不起浪-心与事合一》

当我们用心用到心与事合而为一时,已经是心外无事,事...

烦恼也会开花的

院子里水泥花砖的缝隙里长着杂草,使院子显得有些荒凉...

【推荐】人为什么会发脾气,原因在哪里?

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发脾气,但是我们还是发脾气,控制...

修法前应当先修忏悔

《占察善恶业报经》里面说: 「应知善男子!」应该知道...

忏悔的心力要强过你造业的势力

忏悔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业已经造下去了,但是还没得...

女人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一个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活得漂亮。无论什...

静虑能得三种功德

静虑三品者,一,安住静虑;二,引发静虑;三,成所作...

教别人学佛,为何还入地狱

以下经文引自《佛说猘狗经》:原文与白话 [佛言。有...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出家人还要写自己的延生牌位,那实在是舍本逐末的事

以前我什么书都喜欢看,医学、天文、地理、兵学等等,...

你与大闸蟹面临的严峻情况

每到秋季,食客们在餐厅排起长队只为将一只动物亲手折...

如何判断发心的真与伪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

疾病的原因

一切疾病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过去的妄念或恶业。所以说...

【佛教词典】尘

指不净的和能污浊人们真性的一切事物,如四尘、五尘、...

【佛教词典】石女

(杂语)女之无子者,又不能为淫者,皆为石女。因明入...

禅堂法器与规矩详解

寺院的中心为禅堂。禅堂有四大法器:钟板、香板、散香...

吃葡萄的哲学

在一个果实飘香的秋季,一只老狐狸无意间经过一个四周...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佛陀住世时,曾经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

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若能至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

四十八大愿——(第45愿)皆得三昧见佛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

在春节给父母磕个头

孝道是我国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百善孝为先;天地之性...

普贤菩萨和《妙法莲华经》的因缘

中国的菩萨,观音菩萨和众生缘分最足。普贤菩萨的感应...

圣严法师《话头是什么?》

话头禅的修行,是以一句话头来达成下列目的:第一、话...

证严法师:发挥自己的功能才是人生

人要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人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

虽然身体还没往生,但心早已过去

你想凭自己的功夫往生,是不可能的。这样可就不空费了...

念佛人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

新加坡居士林的免费斋饭

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里,一位来吃免费斋饭的人正在盛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