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化解和冤亲债主的仇怨

明海法师  2019/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化解和冤亲债主的仇怨

有弟子困惑于“不知要如何化解和冤亲债主的仇怨”的问题。

我们来到人世间,最重要的功课是处理“因果”这一块,但不只是“法俗眷属”(冤亲债主)的因果。如果我们只执着于处理前世因果上面,可能就忽略了修行最大的本质——处理你的“心”。

在修行过程中,当你的心扩张到“可以接受这一切”了,所谓的法俗眷属、所谓的仇恨自然就不存在了,这一点是非常微妙的。这样说吧:当初你为什么要打架?一定有理由,这辈子我欺负她,下辈子换她来欺负我。这样下去冤冤相报何时了?

但如果你能回到最早的那个当初,你想欺负人的那颗心,或者是你被欺负后,那颗委屈的心把它化解掉,才能真正解决痛苦的根源。

从十二因缘来说: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然后又回到无明,好像链条一样环环扣成一个圈。在轮回当中,你要怎么样才能够破除掉十二因缘,超越生死、脱离轮回?十二因缘根本就是一个轮回的圈,十二因缘实际上是三世两重因果,现在、过去、未来,它是三世因果的链接,每一个都环环相扣,你走到这一环没打破,肯定是往下一环走,逃脱不了。

但是你要怎么去破这个环?只要把其中一个环剪断,就瓦解了。简单的说,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它也是一个轮回,你报复我,我报复你。

其中有一次你到我这里来了,我理解你所受的委屈,你报复我,我可以理解,也能接受,而这个接受是心甘情愿,而不是忍耐的。当然这部分是通过修行去获得的,通过修行去扩充你的心量。

而不是师父跟你讲:你要去接受,你要去容忍,你就破除掉了,这是假相。这部分要一步一个脚印去修,没有捷径的。绝不是说:你被欺负,你就要一直忍耐才是修行。我必须告诉你:强迫自己忍耐就是牺牲;有牺牲就有委屈;有委屈就会压抑或报复。

而报复的心,哪怕你包装的再好,未来重复的事件还要再来,此生不超越,来世再相见。下辈子你还是会愤恨,还是会烦恼,就因果来说,还是一样没有过关。

所以,在我们修行中,很重要的是,你必须能看到你自己的起心动念。你要去察觉到自己的内心,当出现这种让你委屈、受不了的时候,你首先看到的不是委屈,而是看到:为什么这件事会让我觉得委屈?

比如:有的先生不回家,太太觉得无所谓:他回来我还得伺候他,不回来我还能轻松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但有的太太就受不了。为什么她会受不了,这时候应该看到的是“为什么她会感觉受不了?”,而不是去看“让她受不了的这个事情”。

再比如:当我们口渴时,我们的心会想要喝水,我们去拿一杯水来喝,这就是我们抓住自己的心了吗?错,这只是察觉而已,察觉到我的需求,我感觉到口渴,我需要喝水。

那么重点在哪里?重点在当你没有水的时候,你的需求不能被满足的时候,你能不能去看到你所产生的愤怒、怨恨、烦恼,并且去降伏它?降伏的意思是:我们能够去掌握它,而不是去压制它。当我们能够做到看到这些压力、烦恼时,还能不当一回事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修行进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明海法师文章列表

遇到逆境时,应存三种观想

我们看第三段的历事练心,转逆缘成菩提道。我们先念一...

佛与提婆达多所结的冤结

昔时,佛与大比丘们一起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当...

【推荐】人人只知有强冤家,而不知有软冤家

佛法不是送人情的,不同世间法,可以作人情送。古人云...

记恨就是折磨自己

他读的科系,想要在毕业后进入行,要经过学科与术科检...

有些人念《地藏经》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你说业能转不能转?一念善心起,百万障门都消失;一念...

国王与龙

凡夫常常只懂得照顾寿命,不懂得照顾慧命。在生命过程...

常诵此咒自动酬还冤家宿债

诵楞严咒自动酬还冤家宿债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

临终时身不由己,鬼神引你入恶道

《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一段就是说鬼神能使你堕恶道,因...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五阴无我,虚伪无主

这个地方讲五阴无我,也就是讲前面五蕴(色蕴、受蕴、...

这些往生的众生寿命有多长呢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什么是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

问: 请法师给弟子通俗地解释一下,什么是念自性弥陀,...

幸福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恶业 佛陀说:恶业未成熟,恶者以为乐。恶业成熟时,...

【佛教词典】优多罗

梵名 Uttara,巴利名同。(一)为佛陀弟子之一。常离群索...

【佛教词典】建立支业

【建立支业】 p0873   集论三卷一页云:何等建立支业...

苦水育青莲

有人说,进入佛门的人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善根深厚,一...

虚云老和尚住世的最后一日

九月初十午,公命侍者撤退佛龛,供奉在别室中。侍者知...

庄严自己,也要庄严世界

「庄严」这两个字,我们常常都会听到许多佛弟子在说,...

积极人生莫后悔

佛教经常让我们讲身心无忧,身无忧,心无忧。那我们就...

投生到施主家

宗门下常常有些公案。比如宋代的草堂青禅师。草堂青禅...

十种往生法门

一者观身正念,常怀欢喜,以饮食衣服,施佛及僧,往生...

俯提劣机曲护初心,唯此法门最为第一

原文: 倘惑业未尽,道果未成。纵有修持,不能自主。久...

生命的原理:依报与正报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生命的原理,叫做依报随着正报转。...

佛教法器简介

法器是龙天耳目,大众共遵的讯号,丛林中一切行事皆依...

何谓「四重二谛」

第一重:以有为俗谛,以空为真谛。 第二重:说空说有皆...

万物皆可为师

在印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鲁即将去世,一弟子向他求...

为什么要向竞争者祝福

一个苦恼的杂货商来找禅师,向禅师诉苦道,最近他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