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

净界法师  2020/03/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

空有双照,悲智双运——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业果”叫作“有相行”,它是一种有相的行为;“空性”叫作“无相行”。我们要把前面“有相的业果造作”,跟第二个“空性的观察”结合起来,叫作“空有双照”,这时候就是——悲智双运,成就菩提心。

我们看“菩提心”是怎么修的呢?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这个菩提心的修学,它就是在凡夫的惑业中——“惑”就是烦恼,“业”就是业力,我们是在很多的烦恼、很多的生死业力,还有在生老病死、冤亲债主种种魔境的果报当中,去追求一种解脱。所以大乘佛法不是逃避,它是在杂染的因缘当中去追求解脱。

怎么解脱呢?“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莲华不着水”是讲他的“空观”。莲花的叶子是不沾染污水的,表示他对果报是不执取的。但是他又像日月在虚空当中活动,而不执着空,这是讲“因地”。这个“中道”是讲“真空妙有”。

到底我们想要“空”,是空掉什么呢?我们的“有”,又是要保存什么呢?我们所要“空”的,是空掉“对果报的执取”;所谓的“有”是“注意你的因地”。如果你空掉“因地”就错了!应该是要“空掉果报,保存因地”!古人说“万法皆空,善恶不空”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中道”的思想,就是“有相行”跟“无相行”中间的第三条路——“中”——就是中间,不偏于任何一方。

什么叫“万法皆空,善恶不空”?

在菩萨道中,我们经常说“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成败就是果报。你要行菩萨道,就不能对眼前的果报、得失看得太重,但是你在因地的时候,你要努力“凡事尽心尽力”,这就是“万法皆空,善恶不空。”

从“中道”实相来说,生命的重点是在“过程”,不在结果!就是在你的过程当中,你是不是能掌握你的因地。当然,你的过程,你要设定一个目标,到底你今生要什么?生命很短暂,你没有目标,生命一下子就这么过去了。

你来生的目标到底在哪里?是要成就人天果报,还是要成就往生净土?你从果报当中,去规划你的生命,做你该做的事情,对于过程中的一切得与失,不要看得太重。所谓的“中道”就是把“空观”跟“有观”两者融合起来。

《皈依的意义与方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

问: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是先开示吗? 净界...

把「空」认为没有,就会成为断灭见

心经主要是讲照见五蕴皆空,空是把五欲、八风看空。 如...

发心的去取标准

省庵大师就告诉我们:舍就是去去掉邪的发心。邪的发心...

念佛往生一法,对初发心菩萨来说非常重要

尘劫声闻者,有于大通佛世发心,皆因退大,尘点劫来,...

星云大师《拥有与享有》

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大厦千间,睡眠几尺?你有想过吗...

【推荐】恋爱时自己纯粹就是猪脑子

寺院生活虽然封闭,但常会有一些消息传来,有的消息很...

颠倒妄想不除,容易在临终刺激生死业力

第二个就是调伏我们的颠倒妄想。我们第六意识有很多的...

真信切愿一心念佛是不是执着

问: 真信切愿一心念佛是不是执着? 大安法师答: 我们...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这确实是很...

六念法

【记】 六念,且制清晨,实通朝夕。利根之人,口口着着...

弄清楚往生的条件

最近有人很紧张、很沉重地告诉末学,说台湾某大助念团...

吾人反省十二问

人,必须时刻躬身自省,才能过修德进业。以下十二个问...

【佛教词典】法尔

(术语)与自尔,法然,天然,自然同。不假他之造作其...

【佛教词典】五人不应为说毗尼

行事钞·诸杂要行篇:“十诵,五人不应为说毗尼,谓试...

佛教对感情的处理

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是生命的根源,根据佛...

修药师法门为什么能让戒律清净

我们要明白两个问题,这样子对第五大愿就更容易理解。...

凡圣两忘

南塔的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

打坐要学会调理,不然就会出毛病

打坐要学会调理,调理什么呢?调理行动,调理出入息,...

佛脚被刺的宿世因缘

释迦牟尼佛住止在王舍城的竹园精舍时,有一天早晨,世...

女孩遇4名歹徒被流浪狗救下 经常喂食获其报恩

两年前她每天喂大黑一餐,换来大黑英勇救她一命。 大...

如何受持读诵大乘经典与一心称名的关系

问: 上品上生应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净土法门者,应...

为什么有的人就是赚不到钱

每一个人各自的因缘不同,有福报跟没福报相差很大的,...

修学佛法,绝不可离开净土法门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示生人间,说种...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禅观与净土,它的重点就是把大乘的禅观跟净土的念佛做...

梅光羲居士《心经》浅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专注听法的阿难尊者

佛陀告诉比丘们:佛起大慈悲心,想要让弟子们了解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