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

净界法师  2020/06/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

净土念佛法门它的特色,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一般我们说的本尊相应法。既然是一个本尊所加被的法门,所以整个修学的目标,就是达到感应道交,因为你没有感应道交,你就不能启动佛陀对你的加被。但这个感应道交值得我们说明的就是:净土的感应道交跟外道的感应道交是有所不同的。

外道的感应道交:它是心外求法。你看:外道他们的感应神通,你一听就知道是向外攀缘的,好像你自己都不要做准备,完全靠外在一个强大的力量,来主导你,它要你活你就活,它要你往生你就往生,佛教没有这种思考。那你这样子讲不是心外求法嘛?离开一念心,有一个真实的法来主导你,这是标准的外道——道在心中之外。

净土宗的感应道交:正如《华严经》说的: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

你的心准备好了,佛陀就显现在你的心中,你有一分的准备,佛陀显现一分的力量;你有三分的准备,他给你三分的加持;你有十分的准备,他给你全部的加持。这才合乎佛教的缘起论,就是一切唯心造。

所以我们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老是心外求法,弄到自己邪知邪见,结果一事无成。你那个是方法错误的!

整个[净土宗],你不要管是十万亿佛土、二十万亿佛土,那跟你都没有关系。重点是——你那个明了的心中,你把资粮准备好了没有?关键在这里!跟佛陀那个多远都没有关系。

在本经当中提到,我们要准备的资粮有两个:一个是忆佛,一个是念佛。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这个见就是感应。忆佛主要是一种智慧门,一种内心的观照;念佛是一个禅定门,心中的专注;这两个缺一不可,就像眼睛跟脚一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法门不仅利益身后且益生前

【净土起信一:净土之说,多见于日用之间。而其余功,...

星云大师《从阿弥陀经说到净土思想的建立》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从阿...

做到了这三点,我们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现在我用最简单的语言给大家讲一下往生的保证。我们希...

文珠法师《修福修慧修净土》

一、修福 (一)福的意义与类别 何谓福?福是指人间富...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那么,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什么样的依据呢?他能得到...

有四种人不属于净土所摄之机

观机逗教,真实不虚。净土一法是何种根机的众生得以信...

对佛所说的净土一法,要深信不疑

净土一法,它的事理、性相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也正因...

如何让佛号更加坚定呢

你的佛号跟你的心理的水平是有关系的。你心理的素质不...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发了不好的心就会感召不好的人

你的一切表现都和你的思想、语言、行为有很大的关系。...

何以念佛即得成佛

或问: 念佛本极易之事,而成佛为甚难之事。佛道长远,...

用无贪来对治贪著

三善十一者:言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

净土行人持净土宗外的经咒是杂修吗

问: 弟子每天的早、晚定课是诵《阿弥陀经》一卷,念...

【佛教词典】阿竭多星咒

(修法)涅槃经十二曰:如摩罗毒,凡所触螫,虽有良咒...

【佛教词典】一遍

(杂语)诵一度佛名及经文也。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咒经...

中国近代禅宗大德--来果老和尚

来果老和尚,是中国近代禅宗大德,生有异慧,乘愿再来...

有一天善根发动,不得不学佛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大护法,叫做须达长者,...

【推荐】圆因老法师《放生问答》

1、问:什么叫做放生? 答: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

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不受染污的

真心不堕妄境!就像一面镜子,镜子可以照了整个外境,...

【推荐】邪淫纵欲导致中风的现世报

中风的原因有很多,用现在医学的眼光看来,中风无非就...

修心十德

1. 若闻讥讽 心能堪忍 不管别人的嘲笑,讥讽,打骂如...

《禅秘要法经》中的念佛方法

有一部经《禅秘要法经》,有一位叫禅难提比丘,他问佛...

听闻佛法能调伏烦恼

我们看佛陀说法的功德,这个法,它透过佛陀的音声传到...

凡修净土之人,当念无常迅速,时不待人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 凡...

这样忏悔三次,因缘就会改变

成就一个安全稳定的功德,这个事情也是非常重要。我们...

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

长养六心,守道始终。 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

你是人吗

从佛陀的时代到现在,每当有人请求出家,或受戒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