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慈悲心和智慧

达摩难陀法师  2011/02/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了建立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应该培养慈悲心,增进智慧。悲智双运可以使人们达到完美的境界。如果我们只具有善心而忽略了智力,我们将成为好心的傻瓜;相反地,如果我们光注重智力发展而忽略了情感的培育,我们将变成没有同情心的顽固智者。根据佛教教义,为了求取性灵上的自在,人们必须结合慈悲心和智慧;藉由爱的鼓舞和知识的指引,人们方能得到良好的生活。

慈悲是什么?慈悲是爱心、珍惜、仁慈和宽容。慈悲表现于对生灵的爱心和关怀,尤其是对处于不幸情境者的同情。

智慧是什么?智慧即是认清事物的本质,将心灵的高贵面发诸于举止间。当一个男人遇见深深吸引着他的女子,他便希望再见到她,他的快乐和满足来自于她的出现。但是,当情况改变,他无法再见到她时,他不可以有不讲理且愚蠢的举止。毕竟,在人类经验中包含了无法满足的一面。假如他对她不存有虚幻的依恋和自私的执著,他就能从这种痛苦中找出相对的自由。在快乐的人生中,痛苦和悲哀仍然存在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无法由感官快乐中找到快乐的感觉。只是这种愉悦是短暂的,而且无法提供永恒的幸福。对于这项事实的了解,即是智慧。

幸福的要素是单纯的,他们是一种心灵状态,无法藉由我们周遭的事物,例如财富、权力或名声而获得。当人们毕其精力,累积超过他们所需的财富,直到发现尽管拥有全世界的金钱,也无法买到少许幸福时,他们才会醒悟和懊悔浪费了生命,但为时已晚。所以,我们必须认清追寻感官快乐和幸福是两码子事。感官的刺激容易消失,无法提供人们永恒的幸福。而且,我们可以用金钱换取感官上的快乐,却无法买到幸福。幸福的基础来自单纯的善良和清晰的是非观念。

除非人们对自己感到满意,否则无法感到快乐。心灵的平静,只能藉修行和禅定来获得。我们所需努力的仍多,但做得太少。经由自我分析和净化心灵,我们与生俱有的美德方得以展现。这项工作并不容易,需要耐心、决心和毅力。

幸福犹如香水般;当你洒向他人时,你也能沾其芬芳。

假如你想获得宁静、愉快的生活,请允许他人也拥有这般的生活。除非你根据上述崇高的原则来调适你的生活,你无法冀望幸福与平和。同时,你也不应期望他人的感谢。戴尔·卡内基曾说:“假如我们希望获得幸福,那么,让我们不再介意他人是否为我们的付出而感谢,只要衷心地给予他人你所拥有的。不知感恩图报是很自然的,如同杂草般会轻易蔓延孳长;而感谢的心却如玫瑰般,需要人们的培养、灌溉、爱心和保护。”

对于容易获得的事物,人们很难存有感激的心。只有在这些事物被取走时,人们才会产生感谢的心态。我们所呼吸的空气和拥有的生存器官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甚至被滥用。但是,人们不该像鱼一样,直到被迫离开水面,方知水的重要性。

亚伯拉罕·林肯曾说:“根据我的观察,人们唯有决心使自己快乐时,他们才会感到快乐。”

我们不能希望只靠祈祷就能得到快乐,而必须努力方能得到这些祝福。对神的信仰和祷告是有益的,但是,当你出门时,别忘了锁上门。因为谁也无法保证神会一直替我们看管着这幢房子。我们不应该逃避自己的责任。假如根据道德规范来生活,可以在现世筑起一座天堂。但是,当违反这些规范时,在现世就会尝到如地狱般的炼火。当人们不知如何根据宇宙自然的常规来生活时,常替自己招惹麻烦,不仅使自己缚手缚脚,更常感到一股不平之气。假如每个人都能循规蹈矩地生活,那么,不用等到往生就能享有天堂般的快乐。因此天堂与地狱就在现世。善行和罪恶在世间循环不止,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类都无法确定“天堂”和“地狱”是否确实存在。对于这项课题,至今没有定论。

天堂和地狱在何处?从前有位僧侣,他最有兴趣的讲道题目是“天堂与地狱”。有位皈依者却对这位僧侣的反复说词感到厌倦。于是,某天他站起来说:“告诉我天堂和地狱在哪里?假如你不能回答我,你就是说谎!”这位僧侣向来是位单纯的人,他在此时显得相当害怕,他不但没有回答,而且保持缄默。他的沉默使得这位听众更为生气,他大叫着:“告诉我,否则我揍你一顿!”这位僧侣很快地恢复了他的机智,回答说:“地狱就在你身边,而且带着你的愤怒。”那位男士了解到真相之后冷静下来,开始笑了起来,然后,他问道:“那么,天堂在哪里?”僧侣回答说:“它就在你周遭,和你的笑容同在。”天堂和地狱之别,在于我们如何生活。只要是生物存在的宇宙角落,必定同时存在着天堂和地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

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1.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2....

疾病就是良药

自从一九九一年我跌断腿骨以来,承蒙信众厚爱,经常接...

泥土的比喻

佛陀有一段时间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有一天,他...

文殊菩萨为什么要高举宝剑

我们看到文殊菩萨的塑像,他右手拿着宝剑,很多佛像也...

证严法师:为无缘、有怨者祝福

佛陀告诉我们,人要做到完全平等待人的程度,实在是很...

功到自然就成

不说一般的人,就说菩萨的愿力,我讲个故事。印度的无...

杀生的因很猛烈,这几种情况,特别要戒杀护生

在莲池大师的《戒杀文》里边讲到,大家过生日的时候,...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无分别心是道

宝峰寺,某天午斋毕。僧问:饭好不好吃?和尚答:吃饭...

受持菩萨戒之功德利益

通常菩萨戒有:在家优婆塞菩萨戒,有名出发心菩萨戒(...

从心底至诚恳切念佛,才能感佛相应

我们修行要了生死、成佛道。首先我们要发长远心、精进...

制怒、心静如水、养心

制怒 有一个煤矿老板,年产值过亿,聪明能干,精力旺...

【佛教词典】内空

梵语 adhyātma-?ūnyatā。十八空之一。内,指六内处...

【佛教词典】真言十地十心

(名数)初地为种子,二地为芽,三地为疱,四地为叶,...

是非止于智者

《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说:不说是非难,是说我们在生活...

慧律法师《修自宗,且莫毁谤他宗》

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

生气对身体的伤害

每个人,几乎都知道心情不好,对身体是巨大的威胁!就...

往生大事,败在懈怠

当你的懈怠放逸占了上风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状态,这...

发财不难,保财最难

俗话说:发财不难,保财最难。我住在上海五十余年,看...

十方国土中进食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可思议

本品中舍利弗又打了一个妄想饭点到了,大家的午餐怎么...

为谁辛苦为谁忙

在汲汲营营、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你可曾想过人生在世的...

四种可代茶饮的中药

熬中药喝都觉得苦,有时候调理身体却不得不需要一些中...

第七个饼

世间万事不论成功与失败,好事或是坏事,都有过去累积...

宽容是一剂良药

古代有一老禅师,夜晚出房门巡夜时,发现墙脚有一把椅...

诸恶已作,业报已现者易生净土

因其实惭惧故,你造作了很多的恶业,已经造了,临命终...

布施的功德

释尊在祗园精舍向僧众讲述布施的功德: 如果附近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