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分别心是道

一诚长老  2017/02/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无分别心是道

宝峰寺,某天午斋毕。僧问:“饭好不好吃?”和尚答:“吃饭是滋养色身的,要做五观想。而且吃饭不要当饭吃,穿衣不要当衣穿。”

很多人不理解,吃饭不当饭吃,穿衣不当衣穿,那应该把衣食当作什么?其实呢,对这句话,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我只是在提醒大家,对衣食住行,能满足基本需求即可,不要有太多分别心。

有些人吃饭,总讲究色香味俱全,穿衣也要求漂亮、名贵、时尚,彰显身份品位。若是吃不到好吃的食物,穿不了漂亮昂贵的衣服,就感到失落、伤心。把人生的价值放在这些事情上面,是本末颠倒。

无分别心是道。古德云:终日吃饭未曾嚼着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曾穿着一根纱。

《心经》中也说:“无色声香味触法。”在佛看来,眼睛看见的物象,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嗅到的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四肢周身的感触,以及这几种感知在心中所产生的判断和分别——它们的本质皆是空。

简单地说,人之所以在感官上有不同的感受、判断,只是因为心在分别,所以同样的一种颜色、味道,在不同的人那里,会形成不同的体验、评价。

假如不去辨别好坏,不去判定高下,那么,所有色、声、香、味、触、法的存在就都是“无”,也就是说,只要不去分别,那么所有关于它们的判定就都是不存在的。

唐代的懒瓒禅师在诗中写:“世事悠悠,不如山岳,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如果能够放下分别心,吃什么,穿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就都能保持欢喜。对他来讲,睡在藤萝下,以石头为枕,可以过得无拘无束,很自在,这正是禅者无分别、无执著的生命境界。

当时,唐德宗闻得此诗,钦慕诗中流露出的洒脱之气,便派手下的臣子去迎请懒瓒禅师。

臣子在懒瓒禅师隐居的山洞前大喊:“圣旨驾到,赶快下跪接旨!”洞中的懒瓒禅师毫不理睬。

大臣探头进去,见一个邋遢和尚正在烤地瓜。整个洞中烟雾弥漫,薰得老和尚鼻涕纵横,眼泪直流。

大臣忍不住说:“和尚,看你脏的!你的鼻涕流下来了,赶紧擦一擦吧!”懒瓒禅师头也不回地答道:“我才没工夫为俗人擦鼻涕呢!”然后他夹起炙热的地瓜往嘴里送,连声赞“好吃,好吃”。

大臣们凑近一看,惊得目瞪口呆,懒瓒禅师吃的东西哪是地瓜呀,分明是像地瓜一样的石头!

懒瓒禅师顺手捡了两块递给大臣,说:“请趁热吃吧!世事都是由心生的,所有东西都来源于知识。贫富贵贱,生熟软硬,你在心里把它看做一样不就行了吗?”

懒瓒禅师眼中没有富贵贫贱,没有生熟软硬,万物在他心里都是一样的,他的心是真正清净的,是没有分别的。

诚如当初神秀作佛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尚有分别之心,而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则完全消泯了分别,达到了无物无我的境界。

分别什么呢,都一样。

你说这个菜好吃,他说那道菜更美味,说来说去,不过都是在讲述各自的体验和感受。就连同一个人吃同一样东西,今天说好吃,明天可能就嫌弃它的味道了,可见关于“味”的评价,根本就不可能有固定的标准。

有个居士曾跟和尚讲,她如今最怀念的,其实是小时候吃过的一种廉价小吃,当然,这种小吃现在吃起来,早已不复当年美味,可是她还是对当年吃它时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记忆犹新。

人所有的感觉和体验皆是如此,它们受情感、记忆、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太多,以至于无法确立一个评判的标准,所以,不如不去分别,吃穿住行,够用就好,不必放进太多悲喜,也不必给它们强加太多意义,一切只在乎自己的心是否欢喜、安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应当用这种心,才能远离一切魔障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

要远离这五种相,才是「无分别智」

丁二、广释 分六:戊一、释名无分别智;戊二、释成立相...

什么样的修行人才能住山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

同样一个东西,每个人产生的想法不同

这个妄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念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

不起分别心,是故当处最吉祥

若当下不分别,当为最吉祥。我持咒的时候,不起分别心...

是邪是正

渐源仲兴禅师在道吾禅师处任侍者时,有一次端茶给道吾...

【推荐】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心态决定你的状态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

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别...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不要执著咒语的发音

关于咒的发音,无论你念得多么准,都是汉字发音,都不...

菜里面有蒜,把蒜挑出来,这个菜还能吃吗

问: 在外面吃饭,菜里面有蒜,不吃蒜,把蒜挑出来,这...

拜《药师忏》可以替代别人忏悔

在《《药师忏》法特点四》的日记中讲了《药师忏》第四...

蕅益大师净土开示录

一、赞念佛法门圆顿了义 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

【佛教词典】藏财物佛塔中戒开缘

亦名:不藏物塔中戒开缘、塔中藏物戒开缘 行事钞·随戒...

【佛教词典】流转门

流转于生死之门。在四圣谛中,苦集二谛是流转门,灭道...

先把六根收起来,感官是一个最低级的快乐

爱取的烦恼,它一定是两个之间的作用,一个能爱取,一...

念头像一条流动的河

我们常常觉得念头是一段一段的,实际上不是。心像一条...

做义工是否影响修行呢

有些人厌离世俗的生活,到寺院中挂单做义工,希望能够...

一个人的道德很深,名声一定就会长久

我们要谦下,实际谦下里面就包含着理解、包容、同情。...

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

从佛法的角度,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的,最后...

你心中在动,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动

楞严经中讲有个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时候,先观察...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问: 《坛经》中说: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

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看一切就无挂碍

当知一切法凡是有形有相的、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都叫法...

没有文化的人,念阿弥陀佛圣号就可以

现在信徒来皈依三宝的也很多,皈依三宝就是皈依过了之...

星云大师《佛教奇事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二天,...

舌头的妙用

广慧元琏禅师初学道的时候,依止在真觉禅师的座下参禅...

知足

维斯努神对一个信徒无休止的祈求感到厌烦了,有一天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