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离心之外,无别有法

永明延寿大师  2020/10/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离心之外,无别有法

问:世间染法,有贪瞋痴为所治;出世净法,有戒定慧为能治。则真俗互显,能所对治,行相分明,理事具足。云何但说一心之旨,能祛万法乎?

答:古德云:“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则万法出生,皆依无住一心为体。离心之外,无别有法。如群波依水,离水无波。万像依空,离空无像。

《大庄严论》偈云:“远离于法界,无别有贪法。是故诸佛说,贪出贪余尔。”“如佛先说:我不说有异贪之法,能出于贪,瞋痴亦尔。由离法界,别法无体故。是故贪等法性,得贪等名。此说贪等法性,能出贪等,此义是经旨趣。”

又颂云:“于贪起正思,于贪得解脱。故说贪出贪,瞋痴出亦尔。”

释曰:离贪之外,无别有法。以贪法界故,则一切法趣贪,是趣不过,何者?若于贪趣正思,了贪无自性,则于贪得解脱;若于贪起邪想,迷贪生执着,则于贪被系缚。系缚解脱,遂成真俗二门。于真俗二门,则收尽染净诸法。

贪一法既尔,余瞋痴等八万四千烦恼尘劳门亦然,一一遍含法界故。斯乃是诸经旨趣之门,亦可全证宗镜大意矣。若迷方便,贪诸义门,则疑焰水以漂人,望干城而投足。凭虚自失,得实何忧。

此一心之旨,万德攸归。若善若恶,皆能回转。若逆若顺,悉使善成。所以十玄门中,有唯心回转善成门。

古释云:“所言唯心回转者,前诸义门等,并是如来藏性清净真心之所建立。若善若恶,随心所转,故云回转善成。心外无别境,故言唯心也。若顺转,即名涅槃。

经云:心造诸如来。若逆转,即是生死。经云:三界虚妄,皆一心作。生死涅槃,皆不出心。是故不得定说性是净及与不净也。故《涅槃经》云:佛性非净,亦非不净。净与不净皆唯心故,离心更无别法也。《楞伽经》偈云:唯心无境界,无尘虚妄见。”

故知逆顺唯由人转,苦乐自逐缘分。一念无住真心,尘劫未曾改变。但随智分别,所见不同。

《涅槃疏》云:“若言心性本净,为惑所覆,犹属教道,且顺权说。若云本心清净,众生闻者,起于邪见,谓心即是,不肯修道。为令众生断除贪等,方见佛性,故云终不定说等。若依实理,心性本来未净,犹如无始唯冰无水,虽全是冰,则不得云冰不是水。众生心性,亦复如是。虽本是无明,则不得云非是三德秘藏。是故圆人唯观无始三道即三德,故不同权人,却覆方见。”

《金刚三昧经》云:“梵行长者言:‘诸法一味,云何三乘其智有异?’佛言:‘长者!譬如江河淮海,大小异故,深浅殊故,名文别故。水在江中,名为江水;在淮中,名为淮水;在河中,名为河水;俱在海中,唯名海水。法亦如是,俱在真如,唯名佛道。’”

是以纵横幻境,在一性而融真;寂灭灵空,寄森罗而显相。如《华严经》颂云:“譬如一心力,能生种种心。如是一佛身,普现一切佛。”

《华手经》偈云:“若欲以一念,遍知一切心。是心无形色,如幻不坚固。”

《贤劫定意经》云:“见于证明,三界如幻。一切本元,无所违失。是曰一心。”又云:“以是名号,为无所有。有所睹见,见一切本,是曰一心。”

如经偈云:“广博诸世界,无量无有边。知种种是一,知一是种种。”何者?一是万法之一,以心为自性故。所以古颂云:“万法由心生,心清万法清。五通无障碍,心王如眼睛。”

《月灯三昧经》云:“尔时世尊,知月光童子心所默念,而作偈问,告月光童子言:‘若菩萨与一法相应,皆悉能获最胜功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谓一法?童子!若菩萨于一切法体性,如实了知。’

乃至偈言:‘诸法但说一,所谓法无相。是智者所说,如实而了知。若说如是法,菩萨了知者。彼得无碍辩,说亿修多罗。导师所加护,显示于实际。不分别假名,曾无有所说。以一知一切,以一切知一。虽有种种说,而不起于慢。其心能了知,一切法无名。随顺学诸名,而演说真实。’”

释曰:若如实了知一切法体性即自心体性,观一切法悉皆无名无相,以假名相,说演其真实,令归无相之真原、无名之实际,则入修多罗教海,辩说无穷。

又如经云:“童子!其心无性,又无形色,不可睹见。童子!如是心体性,即是佛功德体性。如是佛功德体性,即是一切诸法体性。以是义故,童子!若菩萨说一切法体性一义,如实知者,名为菩萨寂灭于心善解三界出离善根,如实了知、如实知见、能如实说、无有异说,乃至善解离文字法、善解分别字智、善解离语言法等。”

又《楞伽经》偈云:“不生现于生,不退常现退。同时如水月,万亿国土现。一身及无量,燃火及霔雨。心心体不异,故说但是心。心中但是心,心无心而生。种种色形相,所见唯是心。”

又偈云:“心中无断常,身资生住处。唯心愚无智,无物而见有。”又偈云:“佛子见世间,唯心无诸法。种类非身作,得力自在成。”

何以故?若得心王,一切自在。要成即成,非他所碍。如持地菩萨云:“我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乃至遇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何以故?由心不平,其地即不平。如舍利弗,心有高下,见丘陵坑坎,是知提纲撮要,莫越观心。见道不隔刹那,取证犹如反掌。

陈文帝《法华忏文》云:“理无二极,趣必同归。但因业因心,禀万类之识;随见随着,异群生之相。”

梁武帝《金刚忏》云:“得之于心,然后为法。是以无言童子,妙得不言之妙;不说菩萨,深见无说之深。”

所云“理无二极,趣必同归”者,则一法标宗,异途泯迹。“不言之妙,无说之深”者,若不亲证自心,曷乃洞其深妙?则言思道断,冥合斯宗矣。唐德宗皇帝云:“夫万有之法,本缘于心。心生法生,心灭法灭。”故以心观心,心外无法。心性常住,道其远乎?

如先德云:“夫修道之体,自识常身,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故知自真心自然而有,不从外来,于三界中所有至亲,莫过于心。

《宗镜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永明延寿大师文章列表

判断「生灭心」与「不生灭心」的方法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

为何用大地来形容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义:一、能生万物;二、住持不动;...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离苦得乐超越生死: 别不平、莫抱怨...

有什么东西,跑得比乌龟还慢呢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了诸位比丘到处游化,走...

宇宙万法惟独是我们一念心所显现

这个宇宙万法,惟独是我们一念心所显现,这个观念很重...

经常起负面的想法,其实是伤害你自己

相随心转 重点是在这里,这个可以改变,会影响我们未来...

身体有病很重视,心有病谁来重视

一般的人都会注意自己的身体,身体有点发烧啦,有点疼...

警惕都市人群八大心理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虽然改善了。但心里的承受...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人不成熟的四个特征

人成熟与不成熟跟年龄没有关系,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

保持一颗自在的心

作为出家人,有时候为了弘法,常常奔波,迎来送往,电...

如何对治第六意识的粗重分别

在第六意识分别当中是否也有轻重的不同?对有些事情我...

每一个众生都爱护他的生命

是人自不杀生,教人不杀,赞不杀生法,亦欢喜赞叹不杀...

【佛教词典】易行

为“难行”之对称。即得不退转所修难易二行之中,速得...

【佛教词典】一切有情业报证得

【一切有情业报证得】 p0014   显扬六卷十页云:一切...

真心跟妄心的差别跟过失

第一、安稳跟不安稳的差别: 当我们的心,住在五阴的时...

行恶与修善

有学僧请示峻极禅师道: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峻极...

父母要我放弃病重的妻子,该怎么办

问: 法师您好!我跟妻子结婚快四年了,第二年妻子就...

居士如何在生活中落实和传播佛法呢

随着现代弘法方式的改善和弘法途径的增多,当今社会,...

痛苦和压力是心中那个影像给你的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的心情欢喜吃牛奶,还有所有牛奶的...

「天地人合一」是否回归本源

问: 天地人合一是否回归本源?它与圆成佛道是一还是...

世若无佛,孝顺父母就是在供佛

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福报是自己努力得来的

常常有人羡慕:某人的福报真好,家世风光,子孙多又孝...

圣严法师《最好修学哪一宗?》

在前面已经说过,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是由于学佛者的根...

不小心谤法还能往生吗

问: 谤法的罪很重,我们都很害怕。我们是以好心来弘...

这样修行二十一天,地藏菩萨现无边身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

学会挖人生的墙角

修行就是这样过来的,就是天天这样不停打架,在神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