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何用大地来形容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

净界法师  2022/0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何用大地来形容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义:一、能生万物;二、住持不动;三、负荷一切。此为菩萨亦尔,既证中道实际理地,能生成佛智,住持不动,并能运无缘大悲,荷负一切众生,故名为“地”。

为什么佛陀用大地来形容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呢?因为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有三种殊胜的功德:

第一个,“能生万物”。这个是讲到十地菩萨那种假观的智慧不可思议。所有的植物,所有的水果都要依止大地生长。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是什么呢?《楞严经》说,到了初地以上以后,他的波罗蜜叫作“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我们一个资粮位的菩萨修布施就修布施,十地菩萨他修布施的当下,具足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他能够一法圆摄百千法,百千法入一个法。所以他这个法门能够互含互摄,不可思议。人生就像大地,他能生出无量无边的波罗蜜。他修一个波罗蜜,能够创造无量的波罗蜜出来。

在《楞严经》上说,我们一个凡夫,修百万亿劫的善法,比不上十地菩萨一念的善心,他超过你过去在因地那个百千万劫时间的修行,因为他那个波罗蜜力量会不断地变化,一创造一切。所以十地菩萨的力量不可思议,他的假观的力量不可思议。

第二个,他的空观智慧更不可思议——安住不动。他对一切顺逆的因缘能够八风吹不动。

第三个,“荷负一切”,这是赞叹他的大悲心。他的大悲平等心就像大地,他能够很平等地去包容一切顺逆的众生。也就是说,这个菩萨已经证得了“中道实际理地,能生成佛智,住持不动”,而且“运无缘大悲”,荷负一切的有情众生,“名之为地”。

前面的十回向,他要透过一些后续的工作来调整他在行六度的偏差。比方说他偏空了,他应该做的没有做;比方说他着有了,他做得太过头了,影响到他的止观了。所以十回向,他必须在回到佛堂以后,要用三种回向来自我调整。十地菩萨是任运顺入中道,不可思议了!他的空假中三观是自然平衡的,慈悲、智慧平衡。

当然这十地菩萨的功德我们做不到,但是我们用随喜的心把十地菩萨念一遍,来赞叹十地菩萨的功德。好,请合掌。

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

这十地菩萨,我们简单把他所花的时间解释一下。从外凡资粮位,从十信开始到初地,叫作一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占了一大阿僧祇劫。为什么叫欢喜地?因为初入实相,心生欢喜。他从前面的资粮位进进退退,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到十住的理观,到十行的历练,到十回向的调整,现在中道的实相真如那一道光明终于在心中出现了,这个时候他知道他前面一大阿僧祇劫的努力没有白费,所以他内心生大欢喜。这个地方占了一大阿僧祇劫。这个阶段偏重在空观这一块。

那么从欢喜地到八地,又占了一大阿僧祇劫。这个时候主修慈悲,从利他的当中来培养自己的慈悲心。

那么从八地到成佛,又是一大阿僧祇劫。八地菩萨是一个很重要的阶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教。因为八地的不动地,叫作无功用行,他能够很任运自在地生起中道的实相。那么初欢喜地,他初入中道实相,有时候相应,有时候不相应,到了八地的时候任运相应。这个地方讲到十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同样的心里,你为何要充满烦恼呢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 同样的心里,你为什...

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

有人问:你们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 答:不但出家人能役...

修行人要把人我是非舍掉

我们是学佛的,要制心一处,你用的功夫,要时时刻刻现...

当心平静下来,头脑也会清楚一些

观世音菩萨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在好几部重要的经典里,...

若实无我,谁能造业,谁受果报

首先我们要先从空性的角度来解释人生,这个中道它也是...

染布的譬喻

佛世时,曾以一则染布的故事作譬喻──有一天,佛陀和...

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你在大乘经典当中,只要看到「自性清净、离垢清净、得...

美丑一念间

一切唯心造。有人用心美化世间,有人却丑化了社会、丑...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常做这五件事,就会消耗掉福气

从一个人的行为上就能看出这个人是不是有福之人。常做...

净界法师:菩提心修学述要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诸位...

邪淫给家庭社会带来的惨痛教训

根据百科全书对婚姻的定义,是一男一女彼此相爱,并愿...

要以法相见,不能以情相牵

闻具足,就是听闻正法。就是以你们那种好乐心亲近善知...

【佛教词典】依二种道施设四种行相

【依二种道施设四种行相】 p0774   瑜伽八十七卷十七...

【佛教词典】叔叔摩罗

(动物)译曰虬。见大威德陀罗尼经七。梵?i?umara,恒...

略说四谛--苦集灭道

苦谛 即三界六道之苦报。此苦报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处,...

消灾延寿的药师佛

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大医王佛、医王善...

圣严法师《解铃系铃》

问:法眼文益禅师有一次问弟子:虎头金铃,是谁解得?...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修学佛法

问: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修学佛法? 传印长老答: 不论...

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不杀生是佛法中的大戒,杀罪有大有小,是不一样的。而...

一个终身受用的测试题

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经过一个车站。...

凡人当病苦时,作退一步想

原文: 凡人当病苦时,作退一步想,则安乐无量,近来兵...

不仅要将心打开,还要请佛住心

修行,就是要将心打开。如果背诵了很多佛经,知道了很...

圣严法师:不生病的人

有次德山宣鉴禅师病了,有人问他:「老和尚,连你都会...

阿阇世王为何还受毒疮之报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阿阇世王因为杀父而身受毒疮,...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若善男子、善女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诸善...

佛教提不提倡吃三净肉呢

何为三净肉,三净肉即三种清净的肉: 一、不见,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