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生净土的三大资粮

2011/02/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求生净土,则须具足根本,最关键的三大往生资粮:

一、真信,真信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几年,没有一句谎言。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真信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宏愿,愿愿部是实现了的。阿弥陀佛在他四十八大宏愿里说:如果有一愿他做不到,他就誓不成佛。现在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由此可见,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宏愿,都圆满地实现了。

真信三世因果,丝毫不虚。大家知道,种瓜不会得豆,种豆不会得瓜;所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对念佛人来说,“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二、切愿。要厌离娑婆。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愿不切不生极乐。”所以求生净土,首先就要厌离娑婆。其次是自度度人。不但自己这个小我求生净土,还要广度无量无边无数的众生,同生净土。其次,不求人天福报。因为求人天福报的心,是轮回心,造的是轮回业。其次是得了重病时,不求病愈,只求往生。阳寿未尽,病自痊愈;若阳寿已终,就会往生。

三、老实念佛。其一,当发无上菩提之心;其二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谈到“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作为一个真正虔诚的念佛人,必须首先明确的啊!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告诉我们:“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的这颗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而印光大师又赞叹说:“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来,当为弥陀经重作注解,亦不能高出其上。”真是赞叹到极处了,净空法师说:“澫益大师说的到底有没有过分呢?我们翻阅大乘经典来研究,就会发现他说的非常正确。因为“无上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而求生西方净土就是“一生成佛”。因此观经上说菩提心包含了:1、至诚心(至诚到极处,决无丝毫虚妄。)2、深心(好善好德)。3、回向发愿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成菩萨,到十方世界大慈大悲地普度众生。)所以只要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发“无上菩提之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唯依名号,安住自心

我们会在这个世间上投胎,这件事情是有它的业力,背后...

印祖往生后净宗的传承与发展

问: 请介绍一下印祖往生后净宗的传承与发展。 大安法...

突然意外死亡能往生到佛国吗

在《大智度论》讲一个故事,龙树菩萨说有一个车夫,这...

有严大师示「净土易生」之理

有严。俗姓胡,台州临海人(今浙江临海镇),六岁时,...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接引会不会是魔所现的

请看下面。第三个疑问:宁保非魔疑。就是有人问,临命...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此二句,名庄严性功德成就。...

修净土最忌讳夹杂

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

安住一念心性会让念佛的档次提高吗

问: 师父慈悲,关于这个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结...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萧伯纳:钟爱素食和阳光

萧伯纳是英国杰出的戏剧作家,被誉为幽默与讽刺的语言...

物质需求与精神生活

外出朝山,行走于东北乡间小道上。一老农肩挑重担,迎...

贫穷的人有七种布施

贫穷布施难。然而,佛陀告诉我们不用财物也能布施。称...

古人最看重的四种品格

中国传统哲学中,最讲究顺应,天、地、商、业,则代表...

【佛教词典】法界无缘

(术语)谓法界无缘之众生,法界无缘之功能等。法界中...

【佛教词典】舍利弗阿毗昙论

梵名 ?āriputrābhidharma-?āstra。凡三十卷。又称舍...

研真穷妄名之为学

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盖能深造自得...

净念相继如母忆子

讲几句用功的话。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只要有这个欲望,想出离就没有办法

佛要我们修道人著惭愧衣,服惭愧药。惭和愧,确实我们...

印顺法师:人生究竟为何事

人生所为何事?平常人只说学佛,但为什么要学佛?其根...

业力带着你去旅行

佛法里面讲,我们的生命由于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会...

佛教的偶像观念

一些异教徒经常批评佛教是拜偶像的宗教。确实不错,佛...

一只破水桶的启示

一位农夫有两只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只水桶...

正如法师《佛教对饮食的看法》

经文: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

虚云老和尚《五戒开示》

若别释五戒义者。第(一)杀戒。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

动物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之苦

问: 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在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

比丘命终之后趣向何处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佛陀告诉比丘...

【推荐】舍不得儿女,误了她一生的大事

一、肝癌病苦,拼命念佛,水肿消掉 另外一位病人。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