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净界法师  2020/1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观的前方便。一个人没有经过空性智慧的教育,你很难悟入一心三观。一心三观的特点,还不在于三观,而在一心。我们现在达到一心很难,就是说你的心动得太厉害,攀缘太厉害,我们现在是多心。就是说,一心三观在于把心收回来。一心三观的特点就是说,你要改造生命,要找到生命的开关,生命是有开关的。

所以它把生命浓缩,把整个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个五蕴身心世界,慢慢浓缩到一念心性,它认为这个就是生命的开关。你碰到什么事情,不要向外求,你只要安住清净心、菩提愿,你就有无量的未来的可能性,安住清净心,离相清净,然后菩提愿成就功德,你要有成就功德的希望。

但是安住一念心性很难,因为我们的心喜欢攀缘。假设没有经过空观的法水洗涤,就很难入一心。这个时候,佛陀就讲空性的道理了。佛陀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为什么要讲空观呢?因为你的攀缘的病根,来自于你认为人生有所得,这是一个严重问题。我们对生命有很多的错觉,但是最根本、最严重的错觉,就是我们把人生当真。

就像一个人做梦,梦里面看到很多的珍宝,看到很多的事情,他会去追求。但是这个梦境结束时,他又到另外一个梦去了,前一个梦就消失了,又变成一个梦,他又重新地追求。所以我们不可能从每一次生命当中去得到教训。就是说,我们为什么会不断地攀缘,一直到死之前还在攀缘?因为我们总是希望能够从人生得到一点东西,认为它是真实的。

所以佛陀就出世了,告诉你说,“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佛陀要你从因缘看进去,就是人生是一种因缘的开合。你为什么来到人世间呢?因为你过去有很多因缘聚集在一起,啪!“因缘和合,虚妄有生。”所以你从什么地方来?

诸位!你们知道你从什么地方来吗?我们是从空性而来。按照佛法的意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无中生有。生命的出现不是本来就有的,是无中生有。你不能够说:“我从前世而来。”不对!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你只是继承前生的业力,你可没有继承前世的果报。

当你做第二个梦时,跟第一个梦是没有关系的。你前一个梦是转轮圣王,你不可能把转轮圣王的珍宝,带到第二个梦的乞丐去。所以,首先你要知道,你的生命的起点,生命没有开始!

我们再看生命的结果。你将往哪里而去?“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你最后的结果,往空性而去。所以人生是没头没尾。

按照《楞严经》的用法,就是“来无所从,去无所止”,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只有过程。就像做梦一样,你知道你每一个梦境,从什么地方开始吗?你知道你的梦境什么时候结束吗?你结束以后跑哪里去了?没有了。人生几十年后,你现前的身心世界,你所拥有一切东西跑哪里去了?对你来说,没了,你又去创造另外一个梦境。

所以,无所得的概念,对一个人很重要!就是人生只有过程,人生的目的只有两个:第一个,酬偿旧业,你在还过去的业;第二个,你在创造一个新的业,你在开创来生,规划来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修行贵在无生,发愿往生岂不违背无生之义

【原文】 客问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贵无生。慕...

末法时期还能发轮回度众生的愿吗

净土祖师讲愿立则道业可成发愿为先。那我们该发什么样...

把苦逆作为往生净土的垫脚石

命运多舛的念佛人,更要在念佛上多下些功夫。我们的拂...

这只野狐到底聪明在哪里

原文: 野狐黑夜入厨房,饱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窜,乃佯...

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

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

【推荐】我们今生的使命是什么

你知道我们今生的使命是什么吗?有两件事,人生只有做...

如何将中道之理运用于实际修行中

十番显见的道理,就是在说明我们一个菩萨在行菩萨道的...

信愿的力量要敌过贪恋尘劳的爱力

只要将猛,不怕贼强。若果希求心切,系念心专,则贪恋...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

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

这几种人最适合修地藏法门

《地藏菩萨本愿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是佛陀为母亲...

南怀谨谈学佛人易犯的毛病

(1)见地不对。平常人到庙里花百元钱,供上香蕉,然...

识得平常心,一切处都是道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

【佛教词典】香火因缘

(杂语)古人盟誓。多设香火告神。故佛家谓彼此契合曰...

【佛教词典】法灭之相

亦名:法灭相 子题:袈裟变白、摩耶经、魔经律、魔民 ...

谁愿作阿修罗呢

佛教把贪、嗔、痴名为三毒,三毒于人乃致命的三害。此...

慧律禅师禅语精选

1、 触目所及,与万物为敌,是谓之凡夫。   2、 当...

在不完美的工作环境里训练自己

问: 上班族必须听命于老板、上司,但如果你觉得老板...

念佛如何得定、开慧

问: 请问师父,念佛如何达到得定、开慧? 大安法师答...

本焕老和尚:2002年深圳信德图书馆开示

各位居士:你们大家好! 我看你们各位在念佛各方面都...

凡是信佛的人,灾害面前多数都是安全的

大家看我们师父们,从早晨念经干什么?报四重恩、报父...

末那识的第六个特征

末那识有六个特征:第一,它总是追求愉悦;第二,它尝...

打湿自己的人生

有一段时间,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烦恼。 师父把弟...

时刻自我「观心」

人的心念,快如瀑流,念念不停。念,非常重要,有善念...

吃素后身体消瘦,是否能吃点荤的

问: 弟子吃全素已经好几年了,但还是喜欢肉的味道,...

在十斋日中,做的佛事功德会加倍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

临终注意事项

光自七月廿五至申,今日回山,适由山转来汝书,知汝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