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已经明心见性,何必还要再求生净土

天如惟则禅师  2021/06/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已经明心见性,何必还要再求生净土

天如惟则(1286-1354),是元朝临济宗禅师。禅师幼年于禾山剃度,在未遇明师前曾有一段盲修瞎练的过程, 后来游历天目山,礼拜中峰明本为师之后,才知晓何谓参禅学道,蹉跎岁月的辛酸使得他后来自觉地拣别禅净,乃至倡言“禅净一致”,并且成为临济宗虎丘派之传人。

【原文】

客问天如老人曰:广大简易,既闻命矣。但禅宗悟达之士,既曰见性成佛,何必复求净土耶?

答:惟其悟达,故愿求生。汝但未悟耳,使汝既悟,则净土之趋,万牛难挽矣。且汝谓一悟之后,结习已除,诸漏已尽,无量劫来之怨对已消,更不复受后有耶?抑或尚有结业未完,不免重报轻受耶?且谓一悟之后,遂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降伏天魔,救度十方世界乎。

抑或神通威力,一时尚未具足,犹待他生后世也。倘谓只消一悟,大事已毕。则诸大菩萨之广修六度,动经尘劫者,反有愧于汝矣。

《观佛三昧经》载文殊菩萨自叙宿因,谓得念佛三昧,世尊记之曰:“汝当往生极乐世界。”《华严经》载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教善财童子,亦终之以导归极乐。《楞伽经》中,世尊授记龙树,亦有往生极乐之语。至于《大宝积经》,世尊印许净饭王,及七万释种,同生安养。《十六观经》指示韦提希,及五百侍女,同觐弥陀。若夫东土之庐山远公,天台、贤首诸宗尊者,无不宣扬净业,共修西方。岂其所悟所证,反出今人下耶?

【译文】

有客来问天如老人,说:“净土法门广大简易,已听明白了。但修行禅宗悟达之人,已经见性成佛了,何必还要再求生净土呢?”

答:“正因为他们悟达了,所以才发愿求往生。你是还没开悟罢了。假使你已开悟,那你求生净土的势头,将是万牛莫挽。你以为一悟之后,所有的习气已除,诸多有漏业已尽,无量劫以来的怨债已消,再不会转入六道轮回了吗?或者有必受报之往业未完,不免重报轻受而已吗?

你以为你一悟之后,马上就具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能降伏天魔,救度十方世界了吗?或者因神通威力,一时尚未具足,犹待他生后世而已吗?如果说只要一开悟,生死大事就已了。那些经无量无边大劫广修六度万行的诸大菩萨,岂不是不如你了?

《观佛三昧经》上记载:‘文殊菩萨自叙往世因缘,说自己已得念佛三昧,世尊授记他说:“你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华严经》上记载:‘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劝教善财童子及华藏海众,导归极乐。’《楞伽经》上,世尊授记龙树菩萨,也有往生极乐之语。

至于《大宝积经》中,世尊授记他的父亲净饭王及七万释迦种族,同生极乐。《十六观经》中授记韦提希,和五百侍女,同生西方,面见阿弥陀佛。至于我们中国,如庐山慧远大师及天台宗、华严宗等诸宗祖师大德,无不宣扬净土法门,同求往生西方。难道他们的所悟所证,反在今人之下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理解「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问: 请问法师,蕅祖说: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里...

净土法门唯上智与下愚不疑

有世智辩聪,心意识很发达,逻辑思维是很发达,包括通...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竭诚尽敬,便能显发明...

【推荐】印光大师《一函遍复》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一切上圣下凡...

修行不要搞得太复杂了

问: 师父您好!请您开示,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

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

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纵粗...

佛号如摩尼珠

原文: 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使用方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地藏菩萨的无量无边功德

地藏王菩萨是八大菩萨之一,也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

从十个方面说明过午不食的利益

第一个方面,人体新陈代谢是凌晨四点钟开始就加速,一...

临终正念不失,显得尤为重要

末法时期的众生,接触的多是念佛法门,比较方便、稳妥...

【佛教词典】鹿车

梵语 mrga-ratha。系法华经卷二譬喻品所说三车之一。与...

【佛教词典】行法中间立座作法

(修法)密教行者于修法中间有要事立座时之作法也。作...

中阴身

中阴身就是神识,并不是神识变化成中阴身,也就是世俗...

「十念记数法」与「都摄六根」

问: 印光大师的十念法即是从一念到十、再从一念到十,...

人性本善良

儒家说:人之初,性本善。佛陀证悟的原理之一便是:人...

红尘中你被什么緾住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佛性显现不...

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

原则上说,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所以,杀人是重罪...

世间委屈六事

人在世间生存,差不多每个人都有受委屈的经验。虽然说...

已生的恶法令断,未生的恶法令不生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之后,接下来应该要修助行四正勤。四...

信受演说《金刚经》的功德

听完《金刚经》之后,如果能够相信它、接受它,还能说...

让自己成为快乐又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人生活过得很快乐,缺少智慧的人生活过得很不...

以恭敬供养的心来听法,这样才能够得到利益

这以下说明应该避免的过失,看第二段: 又者不应作意五...

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空闲时,我曾经帮助一家心理机构做过问卷调查。问卷上...

积累资粮与消除业障的五个方法

学会赞美,尊重他人 在《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