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终正念不失,显得尤为重要

仁清法师  2016/09/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临终正念不失,显得尤为重要

末法时期的众生,接触的多是念佛法门,比较方便、稳妥、安全。求生西方,即使是往生西方了,也不是说就是证果,也并不是就是开悟。往生和证果是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我是修净土法门的。很多人在宣传,在弘扬净土法门,这是值得赞叹的,可是有很多人把这个净土法门搞成了随便法门,每次大打折扣去贩卖,好像什么都可以不做了,只要相信就行了,只要念佛就行了,仅仅是念佛就行了。单说念佛,就产生出世间的功德,能够有往生的这种作用,但是你离开信愿行,离开其他的条件,恐怕难度也很大。还有一个要素,临命终的时候,你失去正念了,恐怕也难以往生。

济南一个老太太,修行阿弥陀佛名号,持诵了十多年了,临走的时候,业障现前,她的家人把门一关,她的同参道友一概进不去,不让见,更不要说是助念了,老太太一生气,和她儿子打仗,一吵嘴,死相非常难看,生嗔恨心了么。那种情况,你说一点瑞相都没有,能保证往生吗?所以,她这个实例说明,临终正念不失,显得尤为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仁清法师文章列表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

大安法师:只拜西方三圣就行吗

问: 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圣外,还有药师佛和地藏菩萨...

一切法门六字全收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 护念即是...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们这样染污于三惑的薄地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

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去忏悔业障

我们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罪业生死凡夫。莲池大师...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原文: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

以专修念佛来对治修行上的偏差

疏文:弥远者,厌生为患,亟欲灭生以归于无。而灭非真...

净土宗祖师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净土宗祖师们传承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注重戒律! 念佛求生...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为了这一大事因缘——往生西方

今天我们《莫到老来方修道》,要讲到关于第二个大的部...

想了生死必须掌握正确的轨则

初学者必须由文字来做引导的,这以下举出一个实际的例...

人生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

唯识学的建立,它告诉我们:其实整个人生的过程,没有...

从普陀洛迦谈观音菩萨的感应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太阳的能量非常足,但是我...

【佛教词典】金刚舞菩萨

(菩萨)Vajran?ti,金刚界内四供养菩萨之第四。是为由...

【佛教词典】临终正念诀

全一卷。唐代善导撰。又称临终要诀、临终正念记、善导...

圣严法师《为什么而忍》

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当山挡在前面,一味退让,永远也...

苦的定义就是逼迫,它来自三个方向

我们先看第一个示相。什么是苦呢?我们先知道,这个苦...

化解和对治瞋心的方法

瞋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负面心理,通常所说的生气、憎...

人最宝贵的就是良心

引言:不伤害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害人者必害己。 这个...

普贤十大愿的精神

普贤菩萨作为法王之子,在《普贤行愿品》中,发大弘愿...

憨山大师开示持咒之方法

禅人以持明(持咒)为专行,从事者三十年,心地未有发...

【佛学漫画】阿弥陀佛为何一直站着

若不举足以救迷,业系之牢何由得免?为斯义故,立撮即...

现代学佛人犯的一个严重错误

现在太多学佛的,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包括年轻的比丘...

十方众生都到极乐世界去,能容纳得了吗

问: 十方那么多众生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容纳得了吗...

什么样的人应当来学佛

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说一说,关于什么样...

修行之秘诀--一向专志

一向专志是有成就的菩萨之修行秘诀。大乘经典讲阿鞞跋...

修悟兼顾莲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当中,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