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积累资粮与消除业障的五个方法

2019/07/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积累资粮与消除业障的五个方法

学会赞美,尊重他人

在《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记载了常不轻菩萨的故事。他是一位始终不轻视他人,修尊重行的菩萨。每逢见到出家或在家修行之人,不管其行为如何,他都会恭敬礼拜,并对他们说:“我非常尊敬你们,不敢有所轻视,为什么呢?因为你们都行菩萨道,将来都要成佛。”

在佛教中,有一个词叫“随喜赞叹”,我们要经常随顺别人的欢喜,知道赞叹他人。这样不仅能助于别人修行得道,也利于我们自身的修行。赞叹、随喜他人的功德,也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修行方法,很容易为我们积累功德资粮。

因为我们在赞叹、随喜他人功德的时候,清净心就生起了,内心的污染与杂念也就消除了,这本身就是一种修行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你对别人好,别人不会对你坏。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学会赞美、尊重他人,就能得到别人的赞美和尊重,相得益彰,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亦是一种积极的助力。

学会宽容,懂得忍辱

据佛经记载,佛陀有位堂兄弟叫提婆达多,因嫉妒佛陀,几次欲加害佛陀。然而佛陀知道提婆达多一直企图伤害自己,却并未对其产生嗔恨之心,反而一再帮助他。即便是提婆达多最后因犯五逆重罪而堕入地狱,佛陀依然感念他在过去世前曾帮助过自己,并在《法华经》中为其授记,说提婆达多在地狱果报结束后,将来会成就佛道,佛号“天王如来”。

这就是佛陀的宽容与忍辱情怀。明代高僧憨山大师曾作《醒世咏》一偈,其中写道:“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忍辱柔和”被他尊为为人处世的妙方,足以见出宽容忍辱的重要性。这同样是在告诫我们,要学会宽容,懂得忍辱。

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若能多一分宽容,便会少一分纠结;若能多一分忍辱,便会少一分烦恼。“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只有学会宽容,懂得忍辱,我们的生活才会风平浪静,少些许狂风暴雨。

诚实谦恭,正直厚道

“菩萨有四法得离诸难,值无难处值已不失,能修佛法。何等四?一者、菩萨谦逊,其心柔软,凡见众生常言善来,和颜悦色先意问讯,与之共语,言常含笑……”

从中可以看出,菩萨以谦逊待人,心地柔软,和颜悦色,大众愿意接受菩萨说法布道。“敬人者,人恒敬之”,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对自己诚实谦逊,这样才好相处,才好共事。诚实谦逊和正直厚道一样,都应该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如果对人不诚实,对人不厚道,很难与人交心,建立起深情厚谊。佛陀在经中,一再告诫弟子要诚实守信、厚以待人,要求佛弟子们要言行如一。我们不仅要在行为上诚实谦恭、正直厚道,还要在言语上诚实守信,一诺千金,且不可造口业,如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

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十恶业”中,有四种与口业相关,包括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四种都是在“论人非”,常常给别人带来诸多烦恼,也给自己带来种种麻烦。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俗世之人而言,犯口业是常见的事情,但很多人却并不清楚造口业的罪业是深重的。

佛菩萨们一直劝诫弟子们要说赞美的话,要随喜赞叹他人的功德,目的就是让大家成就清净之心、清净之口。真正的修行之人,不会去关注他人的是非,是会一念不生、一念不起,精进地用功办道。

清·金缨《格言联壁》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在工作与生活之中,我们若能像佛菩萨那样,不去关注人我是非,不去搬弄是非、嚼“舌根子”,而是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自能正气充盈,无畏无惧,随缘自在。

广结善缘,乐于助人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

在佛教中,建立关系称之为结缘,彼此曾有过接触的关系称之为有缘,自利利他的关系称之为善缘,不涉及私欲的关系称之为净缘,结下众多的善缘与净缘,称之为“广结善缘”。

正是因为佛菩萨广结善缘、乐于众人的慈悲情怀,才成就了正果。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要想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样需要广结善缘,乐于助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我拜了三部楞严经,消了不少业

我以前在佛学院读书的时候,还没有遇到《弥陀要解》之...

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

原文: 女人家第一功德, 在孝翁姑, 相夫教子。既为佛...

念佛就打瞌睡,一定要先修忏悔

有些人一提起佛号就容易昏沉,对不对?他不念佛还不会...

佛陀的十八种殊胜功德

在《大般若经》等大乘经典中,谈到了佛的十八种殊胜功...

弘一大师《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第一章 译名辨异 梵名乞叉底檗沙,...

下品中生是什么样的情况

下品中生是什么情况,这是指破戒的众生。这个人先求受...

【推荐】大行无边际的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梵语音多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或邲输跋陀,亦译...

舍利弗成佛国土的大菩萨有哪些功德相貌

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问: 印祖开示如何诵经的时候说,不要想上一个字是什么...

心不动摇无所住执,才能成大道

从前释迦佛在世时,有个女子坐在释迦佛边上入定了。文...

为妻之道与七种妻子

佛陀在【玉耶女经】中对玉耶女说了为妻之道: 1、不要...

回光返照,不随妄转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

【佛教词典】梦幻

梦,为睡眠中之妄想;幻,为幻术师之化作。二者皆为虚...

【佛教词典】得格巴哈都尔

(Tegh Bahadur, 1621~1675)印度锡克教第九代祖师。...

有些事需要破格处理,结果才会更好

世间万事都有一定的格局,有时候格局也不是一成不变,...

【推荐】临终时会有两种力量浮出水面

净土宗念佛法门最重要的特色,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

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

禅人真遇,生长卢陵,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山...

须曼那花衣随身的因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城中有位大富...

净业三福,庄严人间国土,标指极乐净土

我们透过这三福来看,佛法是非常圆融的,它能够把世间...

睡觉时能戴着楞严咒吗

佛教的咒语确实是有加持力的,楞严咒也是寺院每天早课...

五百世做狗这么久,只有两次吃饱饭

佛灭度后了,有一位大阿罗汉叫祇夜多阿罗汉,他是在北...

皮肤粗糙不干净,是什么罪业导致的呢

一鬼问言。我有一夫。而畜多妇。我应直宿。而不见纳。...

成佛的三个步骤

我们现在怎么去成佛?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解决往生的...

圣严法师《`因缘`就是自然现象》

在佛法的修行方法中,有一种因缘观,能帮助我们转变观...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要这样明因果

今天我们讲讲名词,第一明因果,相信因果。 简单地说谁...

你们专注的是钱

有一位长年住在山里的印第安人因为特殊的机缘,接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