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回光返照,不随妄转

净界法师  2023/1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回光返照,不随妄转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既然多闻无功,那么应该怎么做才会有真实的功德呢?佛陀说,阿难!你虽然多生多劫都能用内心来忆念、来执持如来所说的秘密妙严。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秘密妙严”指的是大乘中道的妙理,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也就是我们一念心中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当然,你了解这个道理,并没有白费,但是你应该要从这个道理当中来修学无漏业,正式地修学圆顿止观,才能够真实地远离世间上这种对外境产生执取而产生的爱憎两种的痛苦。

这个“无漏业”,蕅益大师就讲得很清楚。他说,所谓的无漏业,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汝但不随心中分别”。“不随分别”这句话我们讲一下。

刚开始修《楞严经》的人有些会不太适应,因为过去我们在修其他止观的时候,对烦恼是一种抗拒的。你说你生起贪爱的烦恼,我用不净观来抗拒你;你会执着常,我就修“无常观”来抗拒你。我们刚开始在修学烦恼是一种对抗的,就是逆向操作。好,你说它是黑的,我就用白的来抗拒你;你认为它这个色身是美妙的,我们就思惟它是污秽来抗拒。这个是非常重要,这是一种对抗法。但是到《楞严经》的时候,它不是抗拒的,就是我不随你而转。它的思想就是这样。它是怎么样呢?遇到烦恼的时候,它是回光返照:你从什么地方来,只问它一句话就够了。

所以,我想这个《楞严经》,它在修无漏业、在抗拒烦恼的时候,大家要了解一下。前面我们在修止观的时候,四念处是跟烦恼正面冲突,在烦恼的作用当中跟它对抗,可以说是两个人真妄交攻,正面冲突。本经对治烦恼不是这样,它是回光返照,不随妄转。这个地方大家要了解这两个的差别。

这个地方等于是赞叹,只有真实地回光返照,才能够远离世间的这种痛苦。所有的痛苦都是我们因为向外的执取,向外执取以后,就会产生一种攀缘心,满我们意的产生爱,不满意的产生瞋。而且这个爱跟瞋又变来变去,有时候我们喜欢的东西变成瞋,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又变成爱,所以搞到自己很痛苦。我们必须要修无漏业,回光返照,回到我们的本性,这才是一个所谓的解脱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念经持咒与念佛是否冲突

问: 念佛法门成就佛道。请问读诵诸如《金刚经》、《...

星云大师《耐烦的好处》

耐烦,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做人处事的首要条件。耐烦...

在妄想上面又加了一层妄想

今天,第二个七又下来两天了。打七期间就是在用功办道...

具足信愿的人会散乱念佛吗

问: 弟子有一个问题请教,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

星云大师《要空,才能有》

佛教讲空,是要空诸执著,空诸两边,空诸假相,空诸对...

【推荐】及时把情绪处理掉

一个科学家早上起床没找到拖鞋,有点恼火。当他没注意...

一切时一切处都能修行

《华严经净行品》有一百四十一个颂,读来朗朗上口,若...

破除的是心中的执着,而不是破除相

我讲一个禅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禅宗平常都是打坐...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如何处理修行中生起的种种妄想

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本来诸方丛林...

颠倒妄想形成的三个次第

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

心念一转,极乐就在您眼前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

我们的果报是怎么受用的

这个地方的识变,前面我们比较偏重在造业这一块,这个...

【佛教词典】追严

(修法)为天子行追荐之佛事也。严者庄严功德之义。希...

【佛教词典】小乘戒

(术语)小乘律藏所说之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

学佛人必须远离这五种不正见

经典里面所开示的五种不正见,这五种不正见就是凡夫和...

如何看待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

问: 有人说我们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您怎么看待? 道...

在寺院吃饭为何不能讲话

当你第一次在寺院随出家人吃斋饭时,定感到新鲜:出家...

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若人专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

不管做什么,都要想到三宝在加持自己

曾经有个年轻人,因为家中烧火做饭的原故,所以天天要...

念珠有哪些意义

佛教中的念珠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粒,于称名念佛或...

参禅与念佛是一件事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

出家众以修慧为主,在家众以培福为先

【原文 道俗二众,福智别修。理须识其分齐,别知其通局...

佛像的真义与不敬的果报

恭敬佛像之学处分三: 一、真实义;二、以公案说明不敬...

施戒得名利

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说法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一...

外让一步,心进一步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为合...

初学佛的误区

由于无始以来烦恼业障的染污,人们大多具有各种各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