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名誉不足惜,道德无可崇

太虚大师  2021/11/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名誉不足惜,道德无可崇

人之处世,贵真率耳!德莫德于真,贼莫贼于伪。古之圣贤豪杰,无不成于真也。然伪亦即出于古之圣贤豪杰,故老子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之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

呜呼!演及今世,人智益开,人伪弥甚。衮衮诸公,集大事而享大名者,察其表,观其言,圣贤豪杰,诚何多让?但苟一揭去其假面目,则黑暗之里幕,丑秽杂肆,殆令人不可向迩!此所以真洁高尚之士,愤之、嫉之不能自已,慨然欲披发入山,抱石沉渊,以谢此五浊恶世也!

然而悲天悯人之念,梗于胸次,尝思抉伪披真,必有一根本解决之道,期有以一洗现社会之伪习,促人类黄金时代之实现。太虚不敏,略有一得,请就此以贡陈诸君之前。

一曰、名誉不足惜:太虚尝作名之罪恶论,得数万字,于去年八九月间,刊登于绍兴公报,今不能遍举。

试质言之,则名誉者,事行之所著而社会所以酬有功者也。又、名为实之宾,一受此名誉之报酬,则事行之实功,即由代替而消灭,故智者功成而不欲居名也。且名誉一成,即为名誉所累,而惜名之甚者,动止顾忌,言行多讳,当为而不敢为,不当为而亦为,乃无往而不以伪!

彼汲汲唯名是求者,将谓名誉既得,可为所欲为;殊不知所欲为者未能为,而已奔疲于名矣!凡若是者,皆终身一名之奴隶而已。纵得名垂万世,既已自丧其真,复以伪熏伪,流伪毒于天壤,亦罪人之尤者耳!况务名而不务实,名又未可必得者哉!

故吾人立身行事,莫若以真。真何所凭?亦自凭之良心而已。良心者,万物之端也。纯任良心者,一动、一止、一言、一行,虽举世誉之不加劝,尽人毁之不为沮。心如直弦,无所迁就,活泼泼地,不受污染。

维摩曰:“直心是道场”,此也。孟子曰:“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此也。阳明子曰:“但凭良知,即知即行”,此也。庄子曰:“是进于知者”,此也。无恐怖、无沾滞、无趋避、无颠倒,故大真实人即大解脱人;而一是以名誉不足惜为本。

二曰、道德无可崇:夫道德者何?乃吾心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耳。唯其感通天下之故也,故于宗法社会,则有所谓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在大同社会,则有所谓自由、平等、博爱;在儒教则有所谓仁、义、礼、智、信;至佛教、则对六蔽而有六度,对三毒而有三学,对十恶而有十善,对八万四千烦恼而有八万四千法门,复有所谓四无碍辩、四无量心、四大无畏、四精进行等;凡是、皆道德之迹非道德之所以迹也。徒崇拜古人道德之迹,而不求之自心之所以迹,是为心死之人。

庄子曰:“哀莫大于心死,身死次之。”故《金刚经》谓:“若有菩萨,以无量无数身命布施众生,不如闻此经一四句偈,功德尤大。”

《大般若经》谓:“若复有法,过于涅槃,我亦说是空。”而达摩对梁武曰:“造寺写经,并无功德,净智妙圆,体自空寂”也。盖着道德之迹,则矫揉造作,奸伪百出,非愚即妄,无往而可,万物皆不能各安于真性,而天下嚣然矣!博爱为杀人之本,偃兵为造兵之原,非虚语也。

故吾人安心立命,亦莫若以真。真何所在?即空寂之自性是也。百千功德,性自具足,无施不获,安用外求!崇拜道德之迹者,不自知其适与道德背驰也。吁!是亦佛之所深可怜悯者乎!

然名誉不足惜,不足惜亦不足惜;道德无可崇,无可崇亦无可崇。若以太虚不足惜、无可崇之说为足惜可崇,则又适与太虚不足惜、无可崇之说东辕西辙矣!佛之说法,无非与人解粘去缚耳,若于佛语转生执着,则诸佛亦将无从施其辩也。

太虚末学,何足以语道!且未尝习知俗世之礼法,获受圣贤之教化,故出言吐语,大都不经,僻行怪状,不理众口。然随宜示现,不存轨则,如鸟飞空,并无足迹,可无论也。即就事相以论之,发留一寸,本出佛制;服随国俗,自古已然,彼印度之比丘,固未始穿袍着裤、似吾国俗人今所目为和尚者也。虽然、太虚于是,无可不可,苟有机缘凑泊,则随感而应,尚可由圆顶方袍者现为非圆顶方袍者,况由非圆顶方袍者复为圆顶方袍乎!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习俗,彼以太虚为奇怪者,彼亦自奇怪之耳!太虚自抚之良心,奇怪二字,殊未敢承认也。夫随喜赞叹,因利而导,广运方便,不主故常,此入世利生之宏范也。观堂创于四明尊者,道香德馨,被于天下。

顾降及近世,几成秽薮,流风余韵,湮灭无存!今得佛教伟人谛公来为住持,劈头以改观堂为观宗讲寺,以树作新之基,入泥犁而庄严,现净土于弹指,躬逢其盛,曷胜欣羡!而式海、智恒、桂明、玉旺诸师,复有宏誓研究会之设,与太虚夙昔心期,尤为吻合,不自知其言之累累,喜可知矣。

今以时间短促,所怀欲吐者,仅以概括之词,出其端绪,他日有暇,当探蕴宣奥,列举而一详述之。人言亦言,太虚无言;正言若反,幸诸君垂思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太虚大师文章列表

真行善不可为名,有发心才有功德

行善不以名,而名从之; 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 利不...

放下执著本性自现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没有差别

问: 信佛的人和不信佛的人,在生活和道德实践上,有没...

学佛人该有的心态和观念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吃穿等样...

他去养老院之前,留下了这一封信

我要去养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会去养老院的。但是...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是什么意思

整部《楞严经》的修学重点,就在破妄显真。那么在整个...

《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

大家知道我们讲《金刚经》,《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啊...

恨了邻居十年,我收获了什么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有幸...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让自己成为快乐又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人生活过得很快乐,缺少智慧的人生活过得很不...

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空闲时,我曾经帮助一家心理机构做过问卷调查。问卷上...

念佛人见思烦恼没断,能否往生

问: 我们念佛很用功,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没有忘掉...

信愿法师《生死之解脱》

没有生命,一切希望,皆是空谈;没有生命,一切理想,...

【佛教词典】万劫

劫,分别世界成坏之时量名,为古印度表示时间之最大单...

【佛教词典】摩偷罗

(地名)Mathurā,又作摩度,摩突罗,秣菟罗。国名,...

人生的目标

人在年轻时所设定的目标可以称为五子登科银子、车子、...

念佛的利益超过拜忏水陆太多了

【原文】 至于保病荐亡,今人率以诵经拜忏做水陆为事。...

怕鬼及有怨业病该怎么办

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系普结孤魂缘者。小则蒙山...

弘一大师《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

【推荐】四觉观除去淫欲爱念

世间的邪思淫欲生生世世常更换,前世是女身时见到男的...

净界法师:摄大乘论

本论在唯识学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同时在知见的建立方面...

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从唯识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识所现跟唯识所住。首先我们...

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妄念有粗有细...

心住在外境的二个过失

古德有一句话说:【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

感情是缘分的组合

我们今天人不是讲感情,要谈恋爱吗?我们佛教讲,菩萨...

长远心行善必获善报

为什么有些人做善事后很快就产生感应,甚至发生奇迹,...

星云大师《得失心》

得失之间,是欢喜?是悲伤?你有过这种经验吗? 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