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欲的过患

净界法师  2022/08/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五欲的过患

智者大师把这个止观的修行,分成十科。前面的五科是一个前方便,叫做天台二十五方便。这个方便当中的修行呢,这个地方是属于第二科、诃欲。

那么这个诃,就是诃责,就是思惟它的过患,而加以诃责。那么诃责什么呢?诃责欲,这个地方的欲指的是世间的色身香味触这个五尘的境界。那么五尘的境界为什么称为欲呢?因为我们内心跟世间的五尘的境界接触,会引生内在的一种贪欲的心。那么就是说它能够引生贪欲,所以我们称它作欲。就是它本身不是欲,但是它能够引生我们的贪欲,所以我们称它作欲,是这个意思。那么这当中,我们在正修之前,对于这种世间的五尘、五欲的境界,要加以诃责。

这当中分两科,初、明五欲过患;二、示诃欲之法。先说明五欲的过患,再说明诃责的方法。

所言诃欲者,谓五欲也。凡欲坐禅,修习止观必须诃责。五欲者,是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若能深知过罪,即不亲近,是名诃欲。

先说明五欲。那么诃欲呢,就是诃责五欲。凡欲坐禅,修习止观,必须诃责。这个修止观必须诃五欲,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

修止观跟我们修一般的善法是不同的,我们一般的布施放生,这种善法是一种外在的境界,内心当中并没有成就一种正念正知的功德,所以就谈不上什么诃五欲、不诃五欲。

那么这个修止观,以净土来说,我们一方面去观察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一方面去思惟娑婆世界的种种的苦恼,生起一个坚定的信愿,那么由一种信愿的心情来执持名号,心于名号,专一安住;心于名号,相续安住;心中就成立一种信愿持名的资粮。那么这种资粮是一种内在解脱的功德,特别尊贵的功德。

但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说,我们内心当中成就一种调伏烦恼的一种功德,但是这个时候的烦恼是完全没有断除。那么假设我们内心当中,跟这个世间的五尘接触,这个烦恼会再一次的活动。那烦恼跟正念是互相对冶的,毕竟烦恼是一个熟境界,这个烦恼就会破坏我们好不容易所栽培的这个信愿持名的功德,它对我们内在的止观的功德有破坏的作用,为了保护我们已经成就的这个止跟观的功德,我们必须要诃责五欲,使令我们内在的烦恼,它能够不活动,是这个意思,来保护我们已经成就的止观的正念。

所以说凡欲坐禅,修习止观,必须诃责。

诃责什么呢?五欲者,世间的色身香味触。那么这个地方我们所诃责的,并不是出世间的五尘。比如我们在大殿看到佛像,我们也看到了佛像的色法,我们有这个赞佛偈,赞叹佛陀的功德,有种种的音声。那么这个并不是我们所诃责的,这个地方所诃责的是世间的有漏的色身香味触的境界。那么这种境界呢,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着。这个诳惑呢,是一种欺诳跟迷惑,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事实上五欲,它本来不是一个功德的相貌,但是它却表现出一个清净功德的样子,使令我们爱着。

比如说: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表面上看来是一个甜美的食物,的确使令我们爱着,但是它的本质是一个毒药,那么有智慧的人当然是不会去吃毒药的了,但是我们凡夫呢,他没有看到这个毒药的过失,就贪着这个美食,就把这个毒药给吃下去了,就把这个身体给毒死了。

或者说是刀上的蜂蜜,不足一餐之美,而有割舌之患。说世间的五欲,虽然它也有一些暂时的安乐,但是这个蜂蜜的背后,却是有一把刀,锋利的刀在后面。当我们的舌头去舔这个蜂蜜的时候呢,会被这个刀深深的割伤。所以说五欲的过患在于它诳惑我们,使令我们没办法看到它的真相,这是一个大的问题。

所以说,若能深知过罪,即不清净,是名诃欲。所以智者大师告诉我们,我们如何能够不再亲近五欲呢?要紧的是深知过罪,深就是很深刻的明白这个五欲对我们身心的一种伤害,这个深就是很深刻的,不是明白而已,你经过一次一次的思惟,你内心当中真正的肯定佛陀所说的真实语,深知过罪。这个时候我们内心当中就能够慢慢慢慢的放弃这种对五欲的爱着,我们会知道过去的思想是颠倒的,是错误的,这个是一个诃欲的内涵。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请看下面。第三十八段: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由于菩萨有...

对哪些对境造业,业果会越重

讲到重罪、重业,一定是第一,心非常猛利;第二,跟外...

如果不忏悔,罪业会增长广大

《龙舒净土文》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

何等相是诽谤正法

问曰,何等相是诽谤正法。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那有人也许看到这个经文就问了,他一辈子造了这么大的...

让我们轮转不休受痛苦的就是五欲

无量劫以来我们在五欲六尘打滚,你说对五欲六尘能够通...

念佛行人不能希冀的念想

若其未生净土之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因...

念佛人为何还会遭遇车祸

近日,有位初学佛的贾居士讲述了一件事。最初带领贾居...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古来大德的念佛法

释怀感的暗室厉声念佛 释怀感初习法相宗,后遇善导大师...

学佛久了,最怕就是起傲慢心

以前广钦长老在建承天寺时,就常以建寺来教育弟子。他...

茹素八年,收获的远不止健康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我和先生已经茹素八年了,这...

观音菩萨的化世因缘

观音菩萨是佛教里众多大菩萨中的一员,但是观世音菩萨...

【佛教词典】无分别影像所缘

【无分别影像所缘】 p1085 集论七卷三页云:无分别影像...

【佛教词典】金山志

凡十卷。清朝卢见曾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

净土宗与现代社会

净宗寓示着真善美慧的法界文明,寄托着一切众生终极的...

只要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

勤修十善是预防远离灾难的最根本方法

2014年可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世界各地灾情频传,马...

念佛当心存敬畏,立早晚课,读经看论

人生世间,第一要亲近良师善友。有良师善友,便可归于...

这是大孝中的大孝

【原文】 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

皈依三宝获福无量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园时,一日对比丘们开示:皈依具...

老舍的脚步声

在他住的房子的不远处有一个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的全是...

何事劝人生彼国,只缘此土道难成

为什么只是劝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历代祖师大德有智...

如何对孩子进行佛学教育

问: 弟子是学前班老师,如何对孩子进行佛学教育,而...

鬼世界的详细揭秘

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说鬼,说说鬼,接下来的资料是关于...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

诸位要知道持名,印光大师在文钞对「一心归命,通身靠...

妙莲老和尚《佛七圆满开示》

(一)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恭喜诸位!你们有福德因缘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