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耀智法师  2022/11/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如果一个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恒的快乐,就必须训练和培养“八风不动心”的深厚涵养,八风是指世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的憎爱之风,可以扇动和惑乱我们淡泊宁静的心。利是指得到了有益之事,衰是指失去了可意之事,毁是在人后受到了诽谤,誉是指背后得到了赞扬,称是在人前被推重赞叹,讥是指当前被讽刺讥嫌,苦是为恶因缘所逼迫,乐是得好因缘而愉悦。

举凡世间苦乐爱憎,都是缘起缘灭,过眼烟云,只不过是我等凡夫俗子,只计较眼前利益而被障蔽而已。君不闻“事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者哉!所以,在人生的长河中,对待八风当如观镜花水月,毫不动心。

如果一个人要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恒的快乐,就必须体解“无忧无污染”的无我境界。“我”包含了自有、独一、常住的三种意义,世间一切事物之出现,都必须依靠众多因缘和条件,比如种子要发芽生长就必须依靠泥土、水份、阳光和适宜的温度,离开这些条件,种子就不能生长,芽就不能出生,所以世间任何事物都不能自有自生,必须假诸条件。无我的观察就否定了“自有”的概念,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必须依靠众多的因缘和条件。

比如一个人要生存,就要依靠社会,需要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同事的提携,首领的关怀;需要勇于开拓的信心,赖以求生的技能,需要获取财富的工作,依之休息的环境,离开了这些条件,人就无法生存,无我的观察否定了“独一”的概念。

世间一切事物都在刹那刹那中无常地变化,君不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古来人有生必有死,物有成必有坏,没有亘古长存的事物,此则不易之定律。无我的观察就否定了“常住”的认识,永远不变的概念。我们应该这样观察,世间的荣辱悲欢,世间的苦乐成败都是不同条件的聚合与转换,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荣或辱,成和败,我们又何必在逆缘中怨忧恼恨,又何必在顺境中得意欣喜,而让本来清净的心被外境的好恶所牵引污染呢。

所以,体解“无忧无污染”的无我境界,是人生的最终归宿。

如果一个人想要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恒的快乐,就必须领略“宁静无烦恼”的本地风光。一切事物的本性是常常时,恒恒时安住无为,寂然宁静的。也就是说,遍一切处的不可须臾离的真理是湛然清净的。就如同映照万物的铜镜,无论世间万象生住异灭,千变万化,而铜镜的本体却从来都没有生灭变化过。

铜镜的本体不随万象生灭变异,所以是宁静的,不被万象生灭变异的现象所扰乱,所以是无烦恼的,当一个人悟入这种天然的本地风光时,一切的幸福快乐都在其中,因为一个人越接近真理,他就越宁静幸福,他就越怡然快乐。佛法的修证最终要以证入“宁静无烦恼”的本地风光为究竟。这是佛法的归宿,可以说,伟大的佛法由“宁静无烦恼”的本地风光而开演,引导一切众生还归于“宁静无烦恼”的清凉境界。

如果一个人“八风不动心”,契入“无忧无污染”的无我境界,领略“宁静无烦恼”的本地风光,他就是最幸福的人,就是最快乐的人,就是最吉祥的人。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人心的九个结

从前,印度有一位叫无著的菩萨,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

静虑能得三种功德

静虑三品者,一,安住静虑;二,引发静虑;三,成所作...

女人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一个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活得漂亮。无论什...

功德不是被地震破坏的,而是被后悔心破坏了

佛陀说六根跟六尘接触,那个感受跟想像是没有体性的。...

动静一如才是真定

所以我们要成道,就须去除这世智辨聪,时时心空如洗,...

正念是佛法的核心

习惯上,正念是八种修行之道的第七种。当正念存在的时...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归一处

学佛应念佛,念佛当一心。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

修心十德

1. 若闻讥讽 心能堪忍 不管别人的嘲笑,讥讽,打骂如...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

谁在轮回?如何轮回

平静的水面,是平的,这不等于水是平的。水可成峰,成...

法门无量,愿为先导,世出世法,无愿不成

问:发菩提心最胜功德,利他自利,为菩萨行。如诸比丘...

喻解无生四句

宇宙间一切万法是因缘所生,今试依《瑜伽师地论有寻有...

【佛教词典】云门露柱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古佛露柱。此公案乃云门宗之祖云...

【佛教词典】无想定

无想定者,谓已离遍净欲,未离上欲,出离想作意为先故...

福德浅薄之人供养财产,不会遇到真正的福田

当我们供养僧众的时候,哪怕所准备的财物极其微薄,也...

佛说吃肉的果报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第八》: 大慧。菩萨摩诃萨。...

佛法的修行,要有这九种心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 二、因...

死后的去向与临终处理的关系极大

实例一: 有一天,朋友打电话来要我去助念。我进门之后...

守空锅的老夫妇

佛经中有一则小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

「如狼守斋」的故事

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

《梵网经》和《优婆塞戒经》的菩萨戒有区别吗

问: 请问师父,《梵网经》菩萨戒和《优婆塞戒经》菩...

明智的处世之道是以「愚」自居

聪明睿智的人明智的处世之道是以愚自居;讲究道德的人...

人之一生——六入缘触

缘触这是谈到他入到外面去,他就有一个接触,但是六尘...

一念诚心的出发

大陆有座龙山寺,是从唐代就有的古剎,听说清朝时代有...

憨山大师参学悟道记

一、寺庙启蒙 大师俗姓蔡,讳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

布施是助成佛之胜缘

布施有甚深的功德,是助成成佛之胜缘;布施的功德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