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消除跟佛陀之间的距离障碍

净界法师  2023/05/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消除跟佛陀之间的距离障碍

心空如太空,豁然无所住。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

这个是天台的禅师,他开悟以后,讲出四句话来表达他的心情。他的内心当中修我空观、法空观,从假入空以后,他的心就像太虚空——豁然无所住。他内心当中是不住在任何一个法界,以无住为住,在无住当中,“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虽然观一切法空,但不落入断、灭见。他内心当中,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现前一念明了的清静心,了了地分明。当然,这是从假入空观。

这个地方,我解释一下。理论上来说,净土宗不是那么偏重空观。但是修空观的话,对净土宗有帮助的作用。所以藕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讲到,念佛有事持跟理持的差别。就是说,如果你不修空观有什么样的不圆满呢?

一、事持

你只是事相上的念。事持就是说,我是业障凡夫,弥陀是万德庄严,这两个是一个个体。我跟你不同,你是佛,我是凡夫,但没关系。我跟你不同,我对你皈依,我祈求你的救拔,也不错。你老人家是大威德,我是业障凡夫,我来皈依你。这个当然也是不错,叫事持。

二、理持

那么理持就是说,我们在皈依之前思维一下。我是业障身,但我这个业障是如梦如幻的,因缘所生,把它拨开来。我看到我业障深重的表层的深处,是一个清净光明的心,是如。阿弥陀佛依止过去的菩提心六波罗蜜因缘,他现出种种的庄严,这个庄严也是因缘所生法,也是如梦如幻的。我也把它拨开来,看到佛的内心深处的本来面目,它也是如。那么一如无二如。

这个时候你会突然间有一个感觉,你感觉你和阿弥陀佛的距离好像比较近。有这种感觉,你不修空观的时候,哎呀!十万亿国土,你会被这个空间产生畏惧跟障碍。但是你经常修空观,你会觉得这个距离不是障碍,一念之间就可以到,的确可以到。所以在藏传的本尊相应法,它到最后一定是修不二法门,我入本尊的功德,本尊也入我的心中,我入本尊的心中。

所以,你今天修净土,当然主要是事持,但是如果你能够善巧,从假入空,把心带回家的时候,你会把你跟阿弥陀佛之间很多很多不必要的距离障碍都把它消灭掉。你会很清楚的知道,你的心跟弥陀感应道交,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你们来自于同一个体性,才有这种加持力。这样子叫做理持。当然这个理持就产生了所谓的自他不二。我跟佛陀的心本性是平等不二的,只是因缘的差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禅观与净土,它的重点就是把大乘的禅观跟净土的念佛做...

如何受持读诵大乘经典与一心称名的关系

问: 上品上生应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净土法门者,应...

修学佛法,绝不可离开净土法门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示生人间,说种...

鸟类众生好像没有信愿念佛,为何也能往生

问: 得生与否,全在信愿有无。弟子在《念佛感应录》里...

大安法师:求往生是否先要做个善人

问: 如果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先要做个善...

高谈玄妙拨无净土之失

世有专于参禅者云:唯心净土,岂复更有净土?自性阿弥...

五方便念佛门

隋朝天台智者大师有《五方便念佛门》一文,其介绍念佛...

愿诸人以净业而为急务

莲池大师(一五三五-一六一五)是明末中兴念佛法门的...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暴富并没带来幸福

世人哪里知道,暴富之后,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渴望的那种...

广化法师《素食的利益》

弁言 我今天演讲素食的利益一题,有两个因缘:第一、...

以空性的心态来操作善业

我们一个净土宗的修行者,当然我们希望能够解决生死轮...

如何对恶人和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

问: 如何对恶人或者自己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对于冥...

【佛教词典】开山祖师

(术语)佛氏多择名山。拓立寺院其始创基业者。谓之开...

【佛教词典】女子出定

禅宗公案名。据诸佛要集经卷下载,昔时离意女在释尊座...

九色鹿

从前,有一只珍奇罕见的九色鹿,常在恒河边饮水吃草。...

痛苦是内心引生的,而不是外境引生的

当我们想要从痛苦当中得到解脱之前,我们一定要先知道...

圣严法师:忏悔的方法

打坐时,方法用不上,心头妄想多,身体情况多,这些都...

《圆觉经》之迷识四相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

已生的恶法令断,未生的恶法令不生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之后,接下来应该要修助行四正勤。四...

各个器官最爱的十种食物

吃饭时,还在遵照自己的口味选择食物吗?其实,你应该...

三惑之害,不可不慎

财色与酒,名为三惑,臣耽丧家,君重亡国。《法苑珠林...

以恭敬供养的心来听法,这样才能够得到利益

这以下说明应该避免的过失,看第二段: 又者不应作意五...

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

问: 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 慧律法师答: 不见性...

学佛是为了修心

进佛门是为了修行,不是旅游,例如,以前有人办禅定营...

积累资粮与消除业障的五个方法

学会赞美,尊重他人 在《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

圣严法师《认识自己才能有所成长》

从自我肯定、自我提升,到自我消融,是从自我到无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