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应从心性的观照下手

惠空法师  2023/05/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应从心性的观照下手

大家进到学院来修学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骤,还要检视实践的成效,这与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没有冲突的。也就是我们不是去检讨有没有收获,而是检查我们的耕耘有没有出毛病?我们的重心还是放在耕耘上,还是要努力耕耘,而检视成效是为了调整推进耕耘的力道、改善耕耘的操作、适应耕耘的需求,然后朝目标出发,而一切没有障碍。

今天我们不讲成长的外在因素,而是要谈成长的方法本身会产生什么成效?像树长高、长大,我们便可以很清楚地看得出来它在成长;可是一个人的成长,外表看不出来的,所以我们要进一步以更确切的尺寸去把它检视出来。

检视的尺寸标准在那里?就是观察检视我们习性的改变,具体来讲:也就是我们心性的柔软度、光明度以及觉察度有没有成长?如果自己的习性还是这么愚钝、嫉妒、急躁,思考问题的角度还是狭隘、愚昧,表示你的私心非常地重,心性的警觉力、柔软度、光明度都不够,这些都是需要常常去检视的部分,进而再加以调整,调柔心性、增强光明、善良、慈悲及觉性的力道。想要这样的成效必须从听闻佛法、思惟佛理、严持戒律、礼佛忏悔、勤做僧众的作务以及参禅打坐中得到成就。

各位不要从外在的,如:写了多少文章?担当什么职务?有多少信徒?甚至有多少存款?是不是拿到学位?来检视自己的生命是不是得到安稳、安详、安乐,这些是谬误的尺寸,从这些外相事物上所看到的,都是虚假错误的。我们要看的应该是:自己的供养心够不够?吃苦耐劳的淡泊心够不够?对周围的人不分怨亲的平等心、无分别心够不够?

如果,一天到晚看这不顺眼、看那不顺眼,一点点小事情就烦恼乱心,我们的心非常容易受到波动,这个时候大家要记住,真正最有力量的是什么呢?──是参禅,禅坐是最有力量的。可是有的人因为参禅使不上力,所以退而求其次,如:持戒、忏悔、修福、读经,这些是辅助的方式,可以随个人的根性及因缘而选用。因此,有的人要忏悔、有的人要读诵、有的人要修福、有的人要持戒,不一定,可是最后的归合点都在于内观自省。唯有从心性成就的观照里,才能够彻底地洗净心境,彻底地开发心境的觉性。

中国的禅宗正是从彻底洗净内心下手,使内心得到光明、得到警觉、得到平等,淡泊一切而发为吃苦耐劳、供养大众的慈悲众生的作为,而这才是真正的慈悲、真正的供养,真正的平等、真正智慧的流露,这也才是究竟的根本处理方式。

在这个过程当中,用一些虚假不真实的东西来给自己一点自信;或是用一些比较显著的东西来肯定自己的成长,这个无可厚非,是可以接受的。可是大家要清楚:那只是一个辅助方法或是一种权巧方便,但并不表示我们已经成道,或心性有什么成就了!

比如:我们学会讲一部经;写了几篇文章;法会中引导大众唱念,仪轨流程如法如理;或者所做的事情虽然平常,可是获得大众的赞美及师长的夸奖等等,都可以给我们一点信心和鼓励,但各位要记住,这些东西都不是真实的,真正真实的是:内心的觉性、慈悲、善良、平等、清净,这才是根本。

总之,希望大家对这个道理要非常地清楚,不要把这些辅助的、世间的、外在形式的种种方便性的肯定与鼓励当作真实,认为已属究竟,而是要从根本上去掌握自己学习的进展,然后“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地一步一步往前走向菩提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礼佛的一刹那间,十大愿王都具足了

十大愿,是总说的。我们昨天跟大家讲的是总相;十愿里...

为什么有些人越用功烦恼越重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说:有些人他愈用功,佛念得愈多...

信息时代的修行违缘

在西方传播学中,一些研究媒介的学者把电视观众称为沙...

守一不移的功夫

安住当下,安住在呼吸上。在安住在当下之时,为了使我...

末法时期修念佛还是参禅

问: 现在末法时期,是修念佛法门比较好,还是参禅比...

证严法师《在人群中修行》

我们应该要时时警惕,知道自己是很渺小的一个人,进而...

并不缺少佛性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

殊不知此下疑情,方才是得力处

蕲阳慧玉慧觉二禅人,参老人于黄梅紫云山。自云心中生...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学佛的目的与任务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目的。做事如果不预定一个目的...

五种外道的错误邪见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

四种养生补血的干果

桑葚干 四种干果让你养生补血,桑葚干是目前水果及其...

佛法的修行,要有这九种心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 二、因...

【佛教词典】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乃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故护明...

【佛教词典】第一义智

指究极绝对之智慧。即于“金刚喻定”断尽一切烦恼之究...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印光大师说: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报应,实...

星云大师《佛教与生活之三》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我们已经讲过了两次的佛教与生...

北周高僧静蔼大师

今天我们介绍给大家,净土宗的一位祖师,是特别的奇和...

西方极乐净土是真的存在吗

问: 西方极乐净土是真的存在吗?只有修得正果才能看...

每天一万声佛号是净业行人的底线要求

每天念一万声佛号是对我们净业行人的底线要求。虽然有...

净界法师:什么是临终正念

不是说临终不打妄想,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临终妄想生起...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问: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大安法师答...

念佛人为何要吃素呢

念佛之人为什么要吃常素呢?由于念佛一法是大乘佛法,...

让我们生活变得有意义

人生就像读一本书一样,也是有尽头的,光阴飞逝,一晃...

五逆和谤佛之罪不能往生吗

问: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

你要不动,外面的世界不会动

整个修行当中就是四个字:莫向外求!你一定心中有仁者...

复有七法,令法增长

复有七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一者乐于少事。不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