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有些人越用功烦恼越重

净界法师  2019/0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有些人越用功烦恼越重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说:有些人他愈用功,佛念得愈多、拜佛愈多,他的烦恼反而更重,瞋心、慢心更重。印光大师说:为什么一个人念佛,没有使令他内心改造呢?就是这个人的修行属于心外求法!

他内心当中,没有产生正念的观照,观察“我空”的真理。也就是说,他内心当中的想法,是有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个我积集很多的善业,使令我以后的生命,因为这个善业的力量,得到安乐的果报。这个自我,以前没有善业、没有资粮的时候,他当然很低调的。

但是他现在不同,他现在一天拜五百拜、一千拜,他的善业力加强以后,也就把这个自我膨胀。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他愈修行,烦恼愈重、瞋心愈重、高慢心愈重的道理,就是他没有回光返照。

那这个地方有一个问题了,诸位可以看看所谓外道的学者。外道也是深信因果,但是他没有我空、法空的正见。比如我过去认识一个外道,差不多十年前他的个性是这样子,你十年后再看,他的个性还是这样子。

这个人十年前跟十年后的差别在哪里呢?修了一点善业,如此而已。他的个性没有办法改变,他以前是什么脾气,现在就是什么脾气。

为什么佛弟子能够很快地自我突破呢?

因为他修我空观。修我空观,他内心调柔,就是“我不可得”,所有的烦恼都是因缘法,都是可以改造的。我们先相信这个真理:我们心中贪瞋痴的烦恼是可以改造的,它的本性都是毕竟空的。这个时候,对你的修行有很大的加持力。

你一直认为你内心当中那个我:“我的个性就是这样子,没办法改变的,这就是我嘛!”——那你这样的思考,就没办法改变了,的确不能改变。

这就是外道说的“分别我为作者,我为受者”,由我来积集业力,也是由这个我来得果报。那这是对于爱非爱缘起的一个愚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修行还是以念佛为稳当

大家只要看看《楞严经》中讲的修禅定,色受想行识五阴...

在家人是否一定要到道场专心办道

问: 末学感觉在家人有负累,不能专心办道,希望等孩子...

心净则国土净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

星云大师:闻思修

别人说你好,你会很欢喜吗?你可有想一想,他赞美得对...

弘一大师:青年佛徒应该注意四项事情

今天所要和诸位谈的,共有四项:一是惜福,二是习劳,...

星云大师《我能为世间留下什么》

俗话说:人死留名,树死留皮。人到世间上来走了一趟,...

能在动中修,这更是功夫

昨天有一位出家人问我在忙什么。我说这段时间,上午忙...

入清凉境除热恼心

在夏三月中,夏至一过便是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了。人...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太虚大师《念佛往生的原理》

佛法明因缘所生法,有两种力:一、可思议力,二、不可...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修五念法门

问: 修净土法门为什么要修五念法门?五念法门的内容是...

佛陀开示的四种朋友

何人可称善友?佛陀虽在《吉祥经》中未曾明言,但于《...

谁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

佛经上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善生长者,他要将世界上...

【佛教词典】德林

为日据时代台湾佛教文化界知名之士。早岁出家,曾赴日...

【佛教词典】僧柯憟多弭

(术语)Sa?sk?tam,译曰有为。因缘生之法也。见名义集...

助念是往生最大的增上缘

弘一大师在《人生之最后》当中说道:吾人临命终时,乃...

这样的人心特别狡诈和阴险,而且城府很深

随烦恼二十:谄者。 谓罔他故,矫设异仪,谄曲为性。能...

蜜蜂王的巧智

旭日缓缓升起,照亮了大地。祇树给孤独园里的比丘们,...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不费工夫不费钱 但求一念无间断 何愁...

佛法的大要--因果

今天承刘典狱长之邀,来和各位讲讲佛法。佛法的大要,...

净慧法师:修生活禅的四个要点

我们提倡生活禅,所要强调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

六道轮回里,每个人都在进行这种比赛

某居士世代笃信佛法,早年常亲近虚云老和尚,这次来台...

忏悔罪障要先明白罪业生起的因缘

所谓忏悔,当然主要的目的在于忏悔罪障。佛法的修行必...

圣严法师《烦恼是助道的因缘》

我们会觉得有烦恼、有苦难,是因为不明状况,不了解原...

莫让泥沙迷住眼

近日网上一则有趣而又发人深思的帖子,引起了网友的极...

顾源居士往生纪

明朝顾源居士,又称宝幢居士。少年时性格豪放,善于写...

来之不易的楞严经

有一次,茗公上人去普陀山讲《楞严经》,用过斋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