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惜躯命,正念不动

净界法师  2023/1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惜躯命,正念不动

二者修观却之。若见如上所说种种魔境,用止不去,即当反观能见之心,不见处所,彼何所恼?如是观时,寻当灭谢。若迟迟不去,但当正心,勿生惧想,不惜躯命,正念不动。知魔界如即佛界如,若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如是了知,则魔界无所舍,佛界无所取,佛法自当现前,魔境自然消灭。

第二个修观却之。如果有种种恐怖的或者是可爱的魔境,你修止它不消灭,因为一般的修行人,他不一定是念佛,没有佛力加被,他可能是数息,这个魔力太强,修止还是不去,你怎么办呢?修观。反观能见之心,不见处所,被何所恼?观察我们这个能够见闻觉知的这一念心,它是不见处所的,换句话说这个明了的心,它是随着因缘刹那刹那生灭的,刹那刹那的生灭,这当中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我不可得。我不可得,你来干扰我,那么我不可得,你干扰谁呢?这个时候,寻当灭谢。因为这样的一种对立心消灭以后,它也就慢慢的消失了。我们讲感应道交嘛,世界上的事情不是单方面的,有一个能感的,又有一个能应的,感跟应要嘛两个,要嘛都没有,感跟应去掉一个,另外一个也是不存在的。

若迟迟不去,这个魔境,如果他过去跟你没有什么怨仇,他只是你修止观,他故意来破坏你,这可能容易过关。如果说他过去跟你有一点怨仇,我们的生命有无量的生命,不是今生才有生命,过去生生世世多多少少得罪了一些人,这些人刚好到鬼神道去了,还有一点福报力,你刚好得到人身,又开始修行。这个时候,这个鬼神是有神通的,他一看,哎呀,我过去的怨家要修止观了,要离开三界到极乐世界去了,我现在不找他,更待何时,那这样子夹带着怨仇而来的,就不容易了,就不是说三两下修止观,就容易消失的,因为他那个恨,太重了。

但是我们不要怕,这怎么办呢?但当正心,你还是端正内心,勿生惧想,不惜身命,正念不动。智者大师很强调不惜生命。不惜生命,我也去体会这件事情,你一个人怕死,你心中那个正气就薄弱;你一个人果真不怕死,你那个力量是不可思议的。那力量不可思议,那个正气啊,不要说我们修行人,古时候那些读书人,那种士大夫,男人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他只是为了让世间上留下一个美好的名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就能够发动出那种浩然正气。一个人不怕死的时候,力量很大的,就能够感动很多人。

那么说,你为什么不怕死呢?每个人都爱惜生命啊,不过有件事情我们可以这样想,你不管怕不怕死,你迟早要死,不是说你不怕死你就不死,而我们所关心的是我们来生去哪里,就是我们关心的是,我们未来还要面对无量的生命,这是我们所关心的,不是我们今生死不死,今生是一定要死的,那我们今天修行是为什么呢?追求来生尽未来际的安乐,是在这里,还不是在乎我今生死不死。

智者大师这个地方讲出重点。不惜躯命,正念不动。你一个人不怕死以后,你还不一定会死,你内心那个正气发动出来的时候,那浩然正气力量不得了。当然,只是一念的正气是不够的,不怕死还不够的,还要正念不动。什么叫正念不动呢?这就是智慧了。

知魔界如即佛界如,以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观察魔的境界,魔那一念无明妄想的境界它是毕竟空,佛的境界是万德庄严,但是那明了性的本性也是毕竟空,魔境如佛境如,一如无二如。换句话说,从如的角度来观察,佛跟魔是一体的,都是从如的角度。如是了知,则魔界无所舍,佛界无所取,佛法自当现前,魔境自然消灭。

我们前面说过,魔王他内心的活动范围很广大,他能够现出凡夫的杂染的各式各样的相貌,他也能够现出佛陀的大威德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放大光明的相貌,但是有一个地方是魔王那一念无明妄想的心不能到达的,那就是一个毕竟空的一种涅槃的境界,所以说,你观察一切法如的时候,你跟他就没办法感应道交了,所以说魔境自然慢慢消灭,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你内心当中跟涅槃的法相应以后,你的力量会增长,你本身这个抗拒魔的力量会增长。

在这个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他提到一件事说,莲池大师是在云栖寺做方丈,有一天一个信徒说,师父,山下有一个道士很有加持力,一个人有什么灾难有什么病痛,他念念咒加持一下就好了。哦,莲池大师很好奇了,有一天就专程下山去看这个修行人到底是做什么事情有这么大的加持力。

莲池大师观察以后,做了一个结论。他看到一件事,他看到人家供养这个道士,这道士不管对有钱人,对贫穷的叫花子,他完全的一视同仁,你供养他什么钱,他不看的,他全部就丢到那个功德箱去。莲池大师说,一念的平等心就有加持力,加持力怎么来的,就是那一念平等心,这个一念的平等心跟什么相应呢?那是跟真如相应。佛陀为什么能现出那么多的功德呢?三昧神通,那就是从真如流露出来的,所以我们观察,佛的境界是如,魔的境界是如,一如无二如,我们这一念心是跟佛性的平等心相应的,这个时候你会得到佛性的加持力。

这个正念不动,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你观察这个如的境界,你得到自性的加持力,自性功德的加持力,这是第一点,增加你的抵抗力。

第二个,你观察如的境界,魔不能观察如,你到如的境界,他不能到如的境界,这个时候你们之间的因缘就慢慢淡泊了,因为没办法感应道交了,因为这个如的境界是魔王所不能到达的,这两层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祖师在生死关头,尚且要示现恳切念佛

佛示现在这个世间上八相成道就是要饶益众生,在给众生...

打坐时出现幻境,该怎么办

打坐时如果有任何善恶境界现前,都不要执着。告诉自己...

过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

念佛心不够恳切的原因

原文: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

如何修出平常心

什么是平常心?有一次,有源律师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

怎样能使心不要躁动

须菩提问佛说:一切发了菩提心的人,怎么样把他心住到...

以正念的心态来执持弥陀名号

我们每一位众生都是被阿弥陀佛的愿力光明之海托起来的...

修行人如何激励自己

接触到几位同参道友,大家谈的话题,都是说无常迅速,...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早晚课诵的功德利益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两千多年,但是出家和在家的佛门弟子...

佛教的特色与教育

(一)佛教的特色 普通的理解,佛教是一种宗教,有其...

居士今日要务,唯当谢绝人事一心念佛

《与茅静远居士书》是省庵祖师写给茅静远居士的一封书...

如来的身光,每一道都有大功德

有人问道:师父,要怎样才能见到佛身呢?想要见到佛身...

【佛教词典】虚空界

(术语)谓眼所见之大空也。中阿含经三十六曰:譬如月...

【佛教词典】三杂染

染污真性,即称杂染。杂染有如下三种,即:(一)烦恼杂...

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问: 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大安法师答: 你首...

净土行人早课功课之法

修行之方,亦有节次(程序、次序),如僧家功课之法,...

高僧「马喝奈」的故事

太白顶西边有个虎山,那是白马寺海德老和尚出家的地方...

星云大师智慧语录

1.就贫富而论,有钱的人,虽然衣食无缺,华盖重裘,但...

学佛不要落在感应玄妙上

经常有人问一学佛如何如何,是什么原因?最多的算是一...

修行人要放下这六种畏惧

在修行人中,许多人由于各种畏惧心理,反而被障碍的寸...

把执着的爱净化就是慈悲

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简单地说,是从爱而来的。爱是生...

信受演说《金刚经》的功德

听完《金刚经》之后,如果能够相信它、接受它,还能说...

积累资粮与消除业障的五个方法

学会赞美,尊重他人 在《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

谁拉你走向了平庸

有这样一个试验: 一个长跑运动员参加一个5人小组的比...

第二十愿--系念必得往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

慧律法师《1998年佛七圆满开示》

情爱纠葛,苦多乐少 我们这几天在打佛七,大家可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