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是不是要等待因缘到了再来修行呢

宏海法师  2024/05/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是不是要等待因缘到了再来修行呢

问:法师您好,我是被家人拖到群里来学《文钞》的。我知道念佛要有出离之心,可是我的确生不起真实的出离之心,对于轮回和因果的道理也生不起兴趣。我是不是要等待因缘到了再来修行呢?

宏海法师答:圣法难遇,别人是主动,你是被动地就被缘到大势至菩萨的因缘中,直接就跟极乐世界建立了因缘关系,这是多大的福报啊。这可能是你过去无意中成就别人学佛,所以感应到你妈妈这样的助缘,但是你过去种的因不足,底子不结实。我告诉你,在成佛的路上,每个人一生一世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这一世只是来种个种子,结个缘。你可能是过去世已经种下种子了,你的福报还挺大,遇到了今生就能解脱的净土法门。所以,这一世你最好能让它成熟起来,瓜熟蒂落,往生极乐世界。

以你现在的情况可以选择先念佛,哪怕被动地、牵强地把它当做一个功课,每天多少多少声,或者十念法。为什么?助缘不能断。你的缘特别好,然后怎么去补这个因呢?还是要多闻思经教。哪怕你对于佛菩萨的这种慈悲情怀,自利的出离心,或者对因果和轮回都没有太大的兴趣,你也可以发心学教义。

佛法的修学有两种,一种是随信行,就是我们相信因果轮回,有对娑婆苦海的厌离心,投向于佛菩萨的救度加被。还有一种叫随法行,就是通过闻思经教,了解什么是佛性,什么叫真如实相,佛法到底讲的什么真理,为什么千百年来,从印度到咱们东土,这么多的帝王将相、士大夫阶层都如痴如醉,而且历代的皇帝都跟佛家有缘?

你母亲说你业障太重,我首先说一下,业障并不是贬义的,相当于说你对这一道比较生疏,中间的阻隔障碍比较多,仅此而已。至于你说要等因缘到了再来修行,我觉得很可惜。你可以先长期读诵一部经,或者持一个咒,慢慢的就会有一些宗教体验了,当你逐渐尝到法的味道,你的出离心就会生起来,你的信心也会越来越笃定。

佛门里面讲莫道老来方修道,咱们世俗都讲朝闻道夕死可矣,你有这么好的机缘,如果失之交臂,那就太可惜了。要知道,红尘白浪两茫茫,长不过爱河,深不过恨海呀。你一旦一头扎进去了,再出头就很难了。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你已经具足了,我觉得你妈真的跟菩萨一样是来度你的。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所以我建议你从讲心性的经典,比如说《心经》《金刚经》《楞严经》,去系统地了解一下,了解后,要常思维。比如你现在在听我讲,现在谁在讲,谁在听?现在不想修学佛法,等到因缘再来,那什么时候因缘能再来呢?因缘能够离开当下吗?不想学佛的这个念头是谁生起的,在哪里?佛法你如果能够弄明白,出离心呀,空性呀,现前一念呀,心地法门呀,就能够融会贯通,你学佛也就欲罢不能了。所以你还要为自己多努一把力。

你现在这个情况,属于自己做不了主,实际上确实有障碍,如同魔障来了一样,甚至想远离佛法三宝,所以换一种方式,换一个下手处,是可取的。当然我们还要请佛菩萨加被,求阿弥陀佛,求观音菩萨,特别是求观音菩萨加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广结善缘的几种方法

有人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如果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

有的居士具备善知识的特点,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修行。 而...

在寺院担任执事,怎样作才能服众

问: 在寺院担任执事,怎样作才能服众? 大安法师答:...

文珠法师《改善自己的命运》

我们皈三宝,坚定信仰,尽形寿修学佛法,一定可以改善...

数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问: 在家打坐时用数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

助念只念佛是否太单调呢

问: 我们寺院想成立助念团,但《印光法师嘉言录》讲...

出家师父的法名为何要尊称上下

僧人自称法号有:释某某、草字某某、衲子某某、沙门某...

病人临终神志错乱恶境现前,应如何开导

问: 病人于临终时,若神志错乱、恶境现前,比如:看到...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妄想如顽猴野马一样,该如何调伏

讲了不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我看有些人就没有用心...

天天都在等福报,那你永远是苦难者

为什么说诸菩萨不受福德呢?要知道,诸菩萨众是自觉觉...

戒律与生活

一、在家戒以五戒为根本 说到佛教戒律,主要有两种:...

做到这二十五法,就能开发禅定和智慧

禅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禅褂上都有止观两个字,在我们修行...

【佛教词典】一佛土

(术语)与一佛世界同。往生论曰:于一佛土,身不动摇...

【佛教词典】十八会

指大本十万偈“金刚顶经”所载之十八说会。全称金刚顶...

一代高僧中的典范--弘一大师

我们都常讲到说,出家为僧,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

出家的真正意义

当今时代,一提到出家,许多人都抱着否定的态度,这是...

何故阿弥陀佛来了,为何不把此人接走

问: 有位信士,一次她病重,可能是她过去世种过善根...

净界法师:闻法仪轨

(第一讲) 监院法师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

净土宗善知识的标准

净业善知识首先要知见正确,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对...

《莲池大师七笔勾》注释

莲池大师(15351615)明代高僧。名袾宏,浙江杭州人。俗...

修行要抓住这三个要点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为...

别让生活的压力挤走快乐

当过运动员或看过运动员训练的人都知道,为了增强腰部...

四法供养为最上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经驻锡于过去四佛弘法之处拘深瞿...

只要有心就能渡

一直以来,敏敏都有一个理想,要写一本书。敏敏的文笔...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问遮难的内容及其意义

僧团为简别出家者是否有资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

【推荐】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

我刚出家的时候,经常听老和尚开示说:佛法的修学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