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家菩萨戒的精神所在

妙境法师  2024/08/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家菩萨戒的精神所在

问:请大略地重点解说在家居士菩萨戒的精神所在。

妙境法师答:其实菩萨戒精神的重点,在家、出家一样,要发大悲心,发慈悲心,你要发慈悲心,你要不断地学习佛法,这是第一个发慈悲心。第二个,要有愿力,你要有一个愿望,要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程度,你要有这样的愿力:我要提高我的程度。那就是要道德,提高自己的道德的水平,不能平平常常的,人家对我有一点轻视我,我立刻心里就愤怒了,这你不能做菩萨。不过我这样说谁还能受菩萨戒。

但是这件事你一定要改变,当然也可以这样,就是说你受了菩萨戒,有的时候自己心里没有正念,别人轻视了你一下,心里有点不高兴。但是第二念立刻就改变自己,把自己的烦恼停下来,然后把心静下来,看一看、观察一下,然后生出慈悲心、生出来智慧。用慈悲和智慧观察这一切事情,而不用贪心、用瞋心来处理事情,你就可以作菩萨了,你可以受菩萨戒了。

菩萨这句话呀,我们佛教徒可能是常常这样子说,习惯了,也不知道什么。换一句话是大人,大小的大,这人是大人。这样说呢,就是不受菩萨戒,一般的人都是小孩。受了菩萨戒,那是大人,不是平常人。小孩子来打你一掌,骂你,这个大人不介意。菩萨对一切众生也是这样子,众生对你轻视你,他是怎么样?这菩萨不介意,要有这种心量。

但这件事么么样,也不是生来的,是自己努力栽培的。你要努力栽培自己,你就能办到。这个栽培,我认为你要多静坐,多静坐你的心里面宁静不冲动,不容易冲动,你这个智慧容易出来,慈悲心也容易出来。你要不静坐,不训练自己呀,你心里面有浮动,容易冲动,烦恼就容易动起来,所以应该多静坐。

重点地说,菩萨一定要多学习佛法的,学习经论,经论是佛菩萨的大智慧呀。《瑜伽师地论披寻记》的作者韩清净,他是在家居士,他学了《瑜伽师地论》,把《披寻记》写完了的时候,他写个序,写一篇序,序上说什么?在家的这个社会上这一切的书啊,通通都是戏论,都是妄语,只有佛法是大功德、大智慧。他学了《瑜伽师地论》,最后有这个结论是这样子。

所以你想要受菩萨戒是对的。你不要说我这样,我没有资格受菩萨戒,你不要退,你要做菩萨,你要做大人。做大人,但是我有时候可能做不到?能做到!你多静坐,多静坐。思维生死是苦,这个众生在生死苦里头流转,都是愚痴啊,没有智慧呀。你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他是轻视你一句话,冤枉你,说你怎么怎么不好,不要介意这件事,不要在乎这件事。不要说我找律师,我告你,不要这样,不在乎这件事。

所以这个受菩萨戒的精神呢,如果这样的菩萨多了,佛法一定兴盛。因为这是大人,不是平常人。发慈悲心,别人不管是对我好,我要慈悲他,对我不好,我也慈悲他。不要说这是我的儿子,我爱他,不是儿子我就不爱了,菩萨不可以这样,就是对任何人都发慈悲心。

问:有了正确菩萨戒的观念及精神,才不会从持戒变成为执戒,执着戒律、戒条的通病。

妙境法师答:也要重视这个戒,然后才能持戒清净。可是你要常常地读经论,开智慧的时候,重视戒而不执着戒,就会有这种境界出来。孔夫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境界很高。我小时候我没在城市里读书,小时候在乡村里私塾里读书,当时不懂这些事,老学究讲的也不懂。出家以后有的时候打妄想:哎呀!孔夫子有这个境界啊,“从心所欲,不逾矩,”虽我心里欢喜,但是没有违反规矩,不犯规矩。这是很难,这境界很高。所以说我们中国的圣人也是了不起。

这个菩萨,常常地你一定要多读经论,你要多闻佛法啊。你要是受了菩萨戒,一定要做这些事。多闻佛法,从经论上,从佛菩萨的智慧里边,你就得到了很多的智慧。你要常常静坐来训练自己,那这件事是不会有这个问题的。对于人,多发慈悲心,多希望他好,多愿意教导他转凡成圣。他现在不接受佛法的教导,但是慢慢地慢慢地,总是用慈悲心对待他。不要因为他一时地说一些毁谤的话就弃舍他,不弃舍一切众生,发慈悲心,要多学习佛法,增长智慧。还是要改善自己,要提高自己。你不提高自己,这件事做不好。

问:受了菩萨戒后,是否有人请求帮忙时,我们必须应该有求必应?

妙境法师答:也不是,我们现在是凡夫菩萨。菩萨有两种,一个凡夫菩萨,一个圣位的菩萨。凡夫菩萨,就是随力随份去帮助别人,超过你的能力的范围,这事还是做不到不能勉强。做不来自己还是不能做的。但是有慈悲心,欢喜帮忙人,就是去帮忙人。若是做不到呢,你就坦白地向他说:我现在有困难。但你要是有其他的朋友,给他找别人来帮忙也可以。就是坦白,不要说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没受戒念佛能往生吗

问: 在家修行没有受过居士戒,如精进念佛能否往生西...

如何解脱妄想的侵犯

问: 为何念经时妄想会侵犯念经的意识?如何解脱妄想...

守戒就是为了护好我们的心

佛陀有一段时间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他常向弟...

大安法师:助念与往生的关系

问: 有的助念团说助念也有师承的,通过一些其他一些...

学佛多年还是怕鬼,该如何对治

问: 请问师父,弟子虽然学佛多年,然而还是怕鬼,甚...

如何能得福最快,所愿速成

问: 我们用什么方法能使自身得福最快,什么方法使我...

【推荐】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卷一 净土法门的缘起 第一章 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 1、南...

圣严法师《放焰口做什么》

焰口,是指鬼道之中的饿鬼。鬼道众生分为三等: 1.在...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以法自御为常富

信佛法众行恭敬,恕己安人善教诲。不愚不恚不放恣,以...

为什么不能吃动物,却可以吃植物?

反对素食的人的一种惯用的论点就:你们素食者是吃植物...

【推荐】我们的福气卡里究竟还有多少余额

我在读书时,经常狂饮烂醉,曾有一个长辈告诉我,老天...

每天定一些功课把它完成,慢慢功德就有了

出家真正要放下,然后要老老实实,坚持过着佛门这种清...

【佛教词典】亡物四人羯磨分法

亦名:亡人物四人羯磨分法、亡僧物四人羯磨分法、亡五...

【佛教词典】释雄

(杂名)释尊之尊号也,释尊为世间第一之勇雄,故称世...

自我激励,思惟暇满难得

第一个,人道的暇满。 就是说,我们无量劫来在三界当中...

佛教的十善业

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 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清朝的玉琳国师,前世是一个十不全的书记师。因为受到...

老实厚道的人比较能够得到师长的加持

第二是「疑师」:对于师长的功德产生怀疑。怀疑这个师...

学佛是要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现在有人以时尚佛教作为噱头吸引眼球。其实,佛教的时...

如何平衡生存与金钱的关系呢

问: 师父,都说追求金钱就是欲望,但世间的生存我们...

直须日夜常精进,莫教劳劳空过时

世谛纷纷没了期,佛门得入是便宜;直须日夜常精进,莫...

我们都在写历史

佛光山开山以来,许多年轻人跟随我奉献青春岁月,日夜...

厌离五欲,方能出离轮回

我们业力凡夫无始劫以来,都有一个特点:被这个五欲所...

富有哲理的五个不能

世间的事,有能做的,有不能做的。举手之劳,给人一点...

臭女净心

舍卫国有一位清道妇,每天清晨就在城内各通衢要道扫地...

初心菩萨亟须亲炙阿弥陀如来

疏文:正定聚者,拣异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