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锲而不舍地坚持不忍圣教衰

宏海法师  2024/11/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锲而不舍地坚持不忍圣教衰

问:“顶礼法师!弟子出家三年,目前在佛学院读书。学习《复潘对凫居士书》这一篇文章,除了印祖契机合宜的妙语开示之外,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印光法师谦德的风范。”

“但同时引发了弟子对于弘法方面的一些思考。比如,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如果弘扬正法者低调、谦卑,不作宣传,大众就没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亲近善知识;而邪师说法却极尽种种宣传广告之能事,从社会传播学角度,自然是大众去接触、亲近邪师的机会更多。教内一直盛行末法时期邪师说法为恒河沙,这样对于初机学者,或者门外观望的人来说,既然邪师的比率这么大,风险太大了,还是算了吧。请您开示,应该如何把握宣传与不宣传这个度?”

宏海法师答:首先,也非常赞叹这位法师,在佛学院还读书,那么出家三年,现在正当是好时候。希望能够在,既然我们以后要弘法,能够借佛学院的时机,一定要把这个学修扎实,特别是现阶段是以学为主。将来呢,发心做法师,能够单纯地做一位法师。

没错,对于印祖的这种风范啊,确实我们都是可以说是高山仰止,也是各有因缘吧。所以说您说的这个问题是比较现实,而且现在这样的情状是愈演愈烈。很多这个邪师外道呀,他的造势能力极强。但是真正有正知见的,或者说我们有时候佛弟子又比较讲究这种谦卑呀,内敛呀,所以导致现在有时候确实酒好也怕巷子深,这样的情状。那我们想是这样,法无定法,印祖他是印祖,他同时也常教导我们不要死执崖板,要根据时节因缘而论,没有定性。

我觉得就是说,不敢算是说开示怎么把握这个度吧,但是首先我们要剖析一下,就是实际上,我们现在汉传佛教还不至于到宣传不宣传的问题,甚至都没有到这个层面,为什么?我们现在根本的问题是讲不讲的问题。很多(僧人)出家以后,或者佛学院学出来,那因为我们汉传佛教历来,现在怎么说呢,并不是很重讲啦,而且很多(僧人)出来以后,不情愿当法师。为什么?因为法师呢,他甚至说地位还不能够有足够的领先,所以好多人就跑去进行管理呀,佛学里边,有一些这个挂一个名头呀,或者说住持道场呀,等等诸如此类的,修建寺院,就是几乎很多的比额都被这些版块给占去了。所以真正想出来弘法的人很少很少,这个非常遗憾,一直很遗憾。赵朴老讲到的说:“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连说三次,依然还没有过时,甚至更为迫切。所以我们现在剖析一下,也就是说,并不是我们现在有货而缺乏宣传,实际上我们现在是没有货,所以导致这个伪劣产品就兜售得更加的肆虐了,是这样的一种情状。

当然,我们身为佛的四众弟子,有时候佛教徒确实是这样,以这个无为呀,或者说随缘呀,实际上是不作为,什么都讲随缘,然后理所当然地,就很聪明地,就这么大家都看着,也不去护持,也不去弘扬正法。反而有人要去弘扬,或者是有人发心要去推广佛法的时候,还有很多话要出来,要么就是说:哎呀,要重实修。

那实际上,印祖不是一直提倡说只作粥饭自了僧嘛。那印祖也没有死执崖板呀。在《印祖文钞》开示里面他说,有些人,他说希望你多去发心利益众生,你光想自己独自一个人了,他说自也难了。他会善观因缘。有的法师去了,他虽然劝人念佛,但是有的法师去了,他自己都很纳闷,说印祖一贯劝人念佛,怎么今天劝我好好地学教。他是这样的。所以说,实修是实修,学教弘法并不妨碍实修。我们号称要实修,实际上教也没有学,也没有弘,实修也没有修。很多时候是这样的。

另外一个就好像说,不是有一种话风嘛,说这个好讲经说法的,他称之为讲经流,好像说就是为了沽名钓誉,为了要去求这个名利。当然,根本地来讲,没有名利怎么弘法,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或者还有一些说不要执着文字,是这个说食数宝,文字是障道因缘。现在都没有会说食数宝的人了,就等于是说这已经达不到了,还要说这是弊病。所以确实,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一个现状。当然现状呢也是有因缘果报的。为什么呢?这也是一种共业所感。现在我们很多人来求法学佛呀,他真的是听骗不听劝。正知见清白法讲给他,他觉得没有意思,他总觉得佛教,实际上就是迷信呀,弄点神叨叨的东西,或者一种非常玄妙的、高雅的,怎么样,他以为的。那这时候呢,装神弄鬼,坑蒙拐骗的这些,他就相应,容易上钩。就是这样,见得太多了。所以佛门里面还有这种俗话就是说“和尚不作怪,居士不来拜”,这感而慨之的一句话。那么当然也是我们现在众生的这个贪欲厚重、烦恼厚重,总是要去寻找某种意义上的满足,导致就有这些外道邪魔能够伺机下手。或者有时候,本来就是想以凡滥圣,那么再有这些魔头们给你讲的,给你授记,说你已经是什么菩萨,什么佛,等等,就是这些大妄语成了,诶,不断地造圣人,当教主。这些呢,也是现状。

所以个人意见,不太有深度,只能说应法师的缘,我说宣传当然要宣传,但是宣传是这样,就是说我们只要把正法讲好了,都不用去刻意宣传。你只要锲而不舍坚持地不忍圣教衰,去弘扬佛法,一直讲,就由这个狭义上说的“讲”来为载体,那正的多了,邪的就没有市场了,自然而然就下去了。

当然宣传嘛,也是要跟进的,我想要注意几点,一个是我们要尽力地发心纯正。你说像圣人一样纯正,如果是凡夫俗子呢,还不可能。要尽力地发心纯正,不为名利,没有教主欲,或者说去笼络信徒,没有。不要搞组织,不要搞这些,不要。只为法,只为住持正法。这样地去宣传。

甚至在这个教序里面都有这样的开缘,如果说实在没有人讲法了,哪怕你今天是为名利,也可以去,是支持的,这佛菩萨是支持的,可见法的重要性。那当然我们说整个,至少我们是不以名利为主要的目的,那讲经讲多了自然名利也会带出来,正常。就看我们的心行,能够放下就好。

那么再一点呢就是说,我们要宣传一定是正常的,合乎这个常情的宣传,不要去浮夸呀,或者去迎合媚俗呀,或者博取眼球呀,没有底线的,一定要有僧本位。不能够去贩卖佛法,拿佛法做人情。甚至在一些因缘中呢,就彻底舍弃了佛法的根本的这种立足的理,而一味地去迎合所谓的这个欢迎度吧,这些也不要有。宣传我们也要符合事实,不是什么造势,或者说吹出来的到这个地步了,这个也很麻烦。

再一个,刚才讲到就是说,只论三宝、正法,论道,不论世间法,不要来太弄世间法。而且确实在一线弘法久了,我们切记,我们是去度人的,不是被人度的。有些时候要有钢骨,要有僧格,要保持这个,刚才讲到了不能够贩卖佛法。只说佛说的,不要说自己说的,不能说自己的,自己说的,一定是弘扬佛法。那这个我想,我们常讲到说龙天护法龙天护法,也一定会成就我们的真诚发心的。

当然所有的这一些,我们说不依国主法事难立,最根本的也要,宣传,一定前提就是,我们爱国爱教,这是一个根本的基石,这一点也很重要。大致如此。希望给法师作一些参考,能引发我们更好的一些见解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一位微博上的网友问了我一个问题: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

大安法师:一念净心即得往生,那还要念佛吗

问: 有人说:《无量寿经》谈一念净心即得往生,所以...

精进念佛时身体会出现病苦,该怎么解决

问: 居士林昼夜精进念佛,我们一般参加的同修都会感...

如何避免「说四众过」

问: 破邪显正要如何避免犯说四众过戒? 净界法师答:...

佛为什么不现身让众生看见

问: 众生不信佛法,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大放光明,显示...

如本法师:为什么会做梦

真正达成无梦的境界,要修证到佛之果位才无梦,不但凡...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问: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大安法师答: 当你...

放生的动物被抓就不需放了吗

邵慧圆居士对于放生一事,苦于没有万全之策,写信给大...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女人八条绳子就把男人捆住了

你们看过《西厢记》、《红楼梦》没有?男女害相思病的...

开悟之后为何还要求生净土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

一切苦因缘,全由妄动取

凡圣之判,如隔云霄,其间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佛法微...

忍一切的劳苦,也要忍一切的辱

上午,慈航堂某法师等师徒六,七人,上山参拜老和尚,...

【佛教词典】大明高僧传

《大明高僧传》,简称《明高僧传》,八卷(清藏作六卷)...

【佛教词典】道谛四行

【道谛四行】 p1238 杂集论十卷十五页云:复次道谛有四...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勤修我皆接引愿

第十九 勤修我皆接引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杨杰,字次公,安徽无为人,自号无为子。北宋神宗元丰...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突然晕倒,而且大小...

灾难的启示与佛教的无常观

经云:高必坠,聚必散,合必离,生必死。因一切有为法...

荣辱不惊的老子

过去的圣人多生于乱世,所以,他们会成为圣人。比如老...

传印长老:号召全国佛教界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热心公益

编者按: 中国佛教协会首届书画慈善义展于2011年7月在...

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佛陀成道之后,严格持守戒律,广为度化有缘众生。在弘...

人在少年,最难克制的是情欲

原文: 人之少年,最难制者为情欲。今之世道,专以导欲...

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善知识,既皈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

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这个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诸位!你想想看...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蕅益大师劝母念佛

蕅益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莲池、蕅益)之...